#春日生活打卡季#
在消費電子領域,電視市場的動態一直備受關注。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電視市場的品牌整機出貨量達到 884 萬臺,較 2024 年同期增長 4.7%,這一數據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預示著電視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深入剖析這一市場表現,品牌集中度的變化尤為顯著。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前八大主力品牌,包括 TCL、海信、小米、創維、長虹、海爾、康佳、華為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貨總量約為 849 萬臺,合計占全市場出貨總量的 96%,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這表明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頭部品牌憑借自身的技術、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策略,正逐步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具體到各品牌表現,TCL 系品牌在第一季度表現亮眼,出貨量超過 200 萬臺,榮登中國電視市場出貨量榜首。TCL 長期以來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如在量子點技術、Mini LED 技術等方面的深耕,使其產品在畫質、顯示效果等方面具備強大競爭力,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海信緊隨其后,憑借在激光電視、ULED 超畫質電視等領域的創新成果,以及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鞏固了其在市場中的優勢地位。小米(含紅米)在第一季度出貨量近 180 萬臺,位居第三,市占率穩定在 20% 左右。小米以其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借助互聯網營銷模式,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智能生態的布局也為其電視產品加分不少。?
在第二陣營中,長虹、海爾和康佳三個品牌在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分布在 25 - 50 萬臺之間,合并總量為 112 萬臺。這些品牌通過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在中低端市場以及部分區域市場尋找發展機遇,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然而,華為在第一季度的出貨量接近 30 萬臺,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這可能與市場競爭加劇、華為在手機等其他業務領域的戰略調整以及供應鏈等多種因素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外資品牌索尼、三星、飛利浦和夏普的第一季度出貨總量不足 40 萬臺,繼續下降,合并市場份額不到 5%,長期處于市場底部。在過去,外資品牌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品牌形象,在中國電視市場占據重要地位。但近年來,隨著國內品牌在技術研發上的奮起直追,以及對國內市場需求的深入理解,外資品牌的優勢逐漸被削弱。國內品牌不僅在產品性能上不斷提升,還在智能交互、內容生態等方面進行創新,更貼合國內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需求。?
有分析指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電視市場的增長,與國家的‘國補’政策密切相關。1 月 8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 2025 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對消費者購買電視機等家電產品進行補貼,刺激了市場需求。
同時,國內品牌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多元化以及精準的市場定位,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例如,在大尺寸電視領域,國內品牌積極布局,滿足消費者對大屏觀影、娛樂的需求。而外資品牌由于對中國市場變化的響應速度相對較慢,產品策略未能及時調整,導致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
不過,國內品牌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不能掉以輕心。在技術研發上,要持續投入,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向更高端的市場進軍;在品牌建設上,要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拓展海外市場。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呈現出品牌競爭激烈、格局加速演變的態勢。國內品牌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并不斷擴大優勢,而外資品牌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持續變化,中國電視市場又將如何發展,各大品牌又將如何布局,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