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病能斷根嗎?"在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的診室里,幾乎每天都會聽到患者這樣的提問。面對這個關乎希望的問題,醫生的回答往往既謹慎又充滿溫度:"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精神障礙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我們追求的不是簡單的'斷根',而是幫助您找回生活的掌控權。"
在醫學領域,"治愈"二字對精神障礙而言有著特殊的含義。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指出,不同于外科手術切除病灶的治愈概念,精神障礙的治療更像是一場需要醫患攜手的長跑。臨床數據顯示,經過系統治療,約70%的抑郁癥患者可以達到臨床痊愈狀態,即癥狀完全消失、社會功能恢復;而對于精神分裂癥等重性精神障礙,規范治療下60%以上的患者能夠維持長期穩定。
鄭州科大醫院的治療理念正在顛覆傳統認知——這里不追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果,而是通過"精準評估-個性治療-全程管理"的三維體系,幫助患者建立持久穩定的康復狀態。醫院引進的藥物基因檢測技術,能在用藥前預判個體對藥物的反應,將傳統的"試藥"過程縮短60%;而結合認知行為治療、經顱磁刺激等非藥物干預,更能從根源上改善患者的認知模式和大腦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鄭州科大醫院特別強調"功能康復"而非單純消除癥狀。在醫院的康復中心,患者不僅接受治療,更學習情緒管理、社交技巧、壓力應對等生活技能。這種全方位的康復訓練,讓許多患者在癥狀緩解后,依然能保持每月一次的復診習慣,就像定期保養愛車一樣重視心理健康維護。
"與其糾結能否'斷根',不如關注如何與疾病和平共處。"一位雙相情感障礙康復者這樣分享她的感悟。經過鄭州科大醫院兩年的系統治療,她不僅重返工作崗位,還成為了醫院志愿者,"疾病給了我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現在我知道如何在情緒波動初期就及時調整。"
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的走廊上,掛著一幅特殊的畫作:不是常見的醫學圖譜,而是一棵不斷生長的樹。醫生們常說,精神健康的維護就像培育樹木,需要持續的陽光雨露。在這里,治愈不是終點,而是學會與自我和諧相處的開始——或許,這才是對"能否治愈"這個問題最誠實的回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