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0 日起新修訂《婚姻登記條例》施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有何重要意義?哪些信息值得關注?4月9日,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條例全文共6章28條,包括“總則”“結婚登記”“離婚登記”“婚姻登記檔案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內容。條例修訂的主要內容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增加婚姻家庭服務工作內容,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強綜合性婚姻家庭服務指導工作和婚姻家庭輔導服務體系建設,倡導文明婚俗,促進家庭和諧,引導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二是實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深化婚姻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婚姻登記的便利性;三是優化婚姻登記服務,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提升婚姻登記服務水平,加強婚姻登記場所規范化、便利化建設。
可能最大的意義就是,如果兩情相悅,如果兩個人真的愛了,即使雙方家庭都反對了,兩個人也能領證結婚。以前回家叮囑是:記得把女朋友帶回來哦,現在回家是:爸媽,我把我老婆帶回家了!女方則是,你下一次能不能不是一個人回來呀,突然回到家說:爸媽,我把你們的女婿帶回來了,他是我老公……
因為只需要身份證,因為可以全國通辦……
抵制高價彩禮,方便快捷的結婚手續辦理,能不能讓年輕人更快的走入婚姻殿堂,能不能讓他們帶動結婚率和生育率。這個還是一個未知的謎底!
但我發現,這些年由于離婚門檻增加,很多人對于結婚更加謹慎了,原來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彩禮緣故,現在年輕人自己也謹慎起來了!所以結婚率下降,建議還是需要民政部門做一定的測試或者婚姻經營建議,真正讓結婚變成一個幸福的鑰匙,而不是大家可能越來越害怕逃避的事情。甚至不愿意走進登記處!
說白了,這政策就是給年輕人"減負"的。以前想領證得回老家折騰,現在小兩口旅游路過民政局,身份證一拍就能把紅本本揣兜里。抖音上有對小網紅現身說法——倆人一個黑龍江、一個海南的,直接在成都春熙路領了證,評論區炸出好幾萬條"慕了慕了"。
但真能靠這個讓年輕人猛沖結婚嗎?我二姨家表弟的話挺實在:"現在結婚證是好領了,可房子還是買不起啊!丈母娘嘴上說不攔著了,轉頭就問新房裝修錢誰出。" 社區紅娘王阿姨也說,最近牽線時姑娘 們問的第一句話從"有房嗎"變成了"有婚前協議模板嗎"。
不過確實有些變化在悄悄發生。老家堂哥年初帶著重慶媳婦直接在市里領證,氣得大伯在家族群發六十秒語音方陣:"現在孩子翅膀硬了,領證都不帶爹媽掌眼了!" 但轉頭看見兒媳婦懷孕的B超單,又默默給轉了個8888的紅包。你看,老一輩的堅持在鐵打的孫子面前也得讓步。
民政局現在也整新活了。上周陪閨蜜去登記,工作人員塞給我們《婚后必做的100件小事》手冊,第三十七條寫著"每年至少一次不帶手機約會"。閨蜜老公當場掏出小本本記下,那認真勁兒比簽購房合同還虔誠。
要說最實在的,可能是給"天價彩禮"撕了道口子。江西的老同學偷偷跟我說,現在女方家要38萬彩禮,他直接掏出手機查《條例》:"叔,國家都倡導文明婚俗了,咱要不先領證再慢慢商量?" 結果老丈人瞪著眼憋出句:"那...那婚禮總得在老家辦吧?"
但年輕人也有自己的算盤。咖啡廳聽見倆95后聊天:"現在離婚冷靜期30天,結婚倒是分分鐘,這不就跟網購七天無理由退貨一個道理?" 另一個接茬:"可不嘛,下單容易退單難,可得把商品詳情頁(對方老底)摸清楚咯。"
說到底,婚姻登記改革就像給愛情開了條VIP通道,但真正要過一輩子的,還是得看倆人會不會經營。聽說有些城市試點"婚姻學分制",領證前得上滿8節溝通課。這主意聽著靠譜——畢竟開車要駕照,養娃要準生證,經營婚姻這門大學問,確實不能全憑荷爾蒙上頭。
現在最期待的是民政局能卷起來,搞點"領證送育兒輔導""結婚積分換產檢券"的花活。哪天要是聽見小年輕說"咱倆先把證領了,攢的積分夠換個月子中心折扣",那這政策才算真正接上了地氣。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她解憂”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