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變得瘋狂起來,對各國加征關稅之后,特朗普政府的軍費政策正上演著荒誕的 “變臉戲碼”。特朗普在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高調宣稱,將為2026財年申請近1萬億美元國防預算,這一數字不僅超越拜登政府2024年12月敲定的8950 億美元軍費峰值,更以11.7%的增幅刷新美軍歷史紀錄。
戲劇性的是,兩個月前特朗普還在鼓吹與中俄“軍費減半”、削減核武庫,而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亦從力挺“砍掉6萬文職與9萬陸軍”的“瘦身計劃”,搖身變為盛贊“萬億開支刀刃向戰”的急先鋒。
這種朝令夕改的決策軌跡,恰似一場危險的戰略豪賭。白宮與五角大樓對政策急轉彎的沉默,更折射出美國內部戰略思維的撕裂。回溯歷史,兩次世界大戰前的世界格局與當下形成詭異呼應:一戰前夕,英德為爭奪工業霸權與殖民地走向軍備競賽;二戰前夕,經濟危機催生的民粹政權以戰爭轉嫁矛盾。如今,特朗普政府一面揮舞關稅大棒挑起全球貿易戰,一面在軍費議題上反復橫跳,其 “美國優先” 的激進邏輯正將世界推向沖突邊緣。
當經濟施壓失效,特朗普轉而祭出軍事牌,拿出萬億軍費的豪擲,本質是將貿易戰的 “經濟戰場” 升級為軍事威懾的 “安全戰場”。那么,這個時候特朗普打出高軍費的牌,會不會引發熱戰的風險?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所謂 “每一分錢投入殺傷力” 的承諾,暴露的卻是美軍戰略焦慮。近年來,美軍在印太地區頻繁軍演、艦機挑釁,試圖以軍事存在壓制中國崛起,但中國海軍 “下餃子” 式的裝備更新、東風系列導彈的威懾力提升,正逐步瓦解美軍傳統優勢。特朗普政府此時大幅擴軍,與其說是強化戰力,不如說是用數字游戲安撫國內軍工復合體與鷹派勢力。
歷史的教訓往往在相似的場景中顯現。一戰摧毀了 “日不落帝國” 的霸權根基,卻成就了美國的崛起契機;而二戰前夕,國聯的無力縱容了法西斯擴張。如今,特朗普政府無視聯合國框架,單方面威脅吞并加拿大、格陵蘭島等主權領土,其行徑與歷史上的霸權擴張如出一轍。
更危險的是,美國制造業空心化與軍費暴增形成尖銳矛盾,當工業產能被金融資本掏空,美國又能憑借什么支撐一場與工業強國的長期軍事對抗?
中國的戰略定力正在重塑博弈規則。從六代機亮相到福建艦航母海試,從北斗組網到量子通信突破,中國以技術自主創新打破 “軍事訛詐” 的幻想。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既未陷入軍備競賽的陷阱,也未在核心利益上退縮半步。正如外交部所言 “無論什么戰爭都會打到底”,這份底氣源于完整的工業體系、龐大的戰略縱深,以及十四億民眾的團結意志。
特朗普政府的戰略反復,本質是美國霸權衰落期的應激反應。當美元霸權遭遇人民幣國際化挑戰,當軍事優勢被技術革命抹平,美國試圖用 “關稅 + 軍費” 的組合拳維系搖搖欲墜的單極秩序。但歷史規律從未改變:霸權的衰落從來不是外部打擊的結果,而是內部透支的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