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來源于一封我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世相來信」。
信來自讀者@DZ。大約兩年前,她心緒復雜地寫來一封信:
“我媽媽決心要跟我爸離婚了,我的心情很復雜。一方面慶幸媽媽可以做自己了,另一方面又覺得婚姻制度給她設置了很多離婚的門檻,讓她卻步了。”
她想為媽媽做點什么。就像很多在 20 多歲的年紀,想要幫助年老的媽媽走出不幸婚姻的女兒一樣,她迫切地想用自己的努力,幫媽媽促成這件事。
“我想要成為媽媽的依靠,不,我是一定要成為媽媽的依靠。”
她打去民政局問需要什么材料、走哪些程序,在網(wǎng)上咨詢律師,還去了婚姻登記處,想看看能不能幫媽媽領到一份離婚協(xié)議書的模板。
但媽媽猶豫了,“再看看吧,到了迫不得已再說。”
我后來和@DZ 之間有過幾次信件往復。在最后一次回信中,她的媽媽依然沒有下定決心。
我時常想起這封信。不只是期盼一個光明的結局,而是因為它讓我意識到:
對于邁入中老年的女性來說,離婚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因此,在今天這篇文章里,我?guī)е?@DZ 母女同樣的糾結與困惑,想要弄清楚一個問題:
在子女成人后,即將步入老年的媽媽如果想要離婚,她會遇到什么問題?她要考量哪些問題?
韓劇《了解得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
從數(shù)十年的婚姻慣性里萌生出“出走的決心”,是很珍貴的,但讓這份珍貴再往前一步,卻很難。
所以我們需要更明確客觀地知曉,一個接近老年的女性,要從一段破敗的婚姻里解開繩索,她要面對什么樣的生活?
如果你的媽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歡迎填寫表單分享給我們,她達成離婚之后,生活的后續(xù)。
我們不期待會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或許,當有更多的樣本出現(xiàn)時,會驅散一些糾結和恐懼。
父母在邁入老年后開始離婚,并不少見。
北京西城區(qū)法院曾公布一組數(shù)據(jù):2016-2021的五年里,受理的離婚訴訟案件中將近一半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
不只在國內,國外的老年離婚潮也在持續(xù)發(fā)生。
早在 2013 年前后,韓國老人的離婚率已經(jīng)超過了年輕人。
日本也早有了“熟年離婚”的說法,甚至出現(xiàn)了“卒婚”的新流行——父母在子女長大后選擇分居,“從婚姻中畢業(yè)”,各自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日劇《熟年離婚》
美國戴爾德·貝爾曾經(jīng)采訪了 400 名中老年離婚者,寫了一本《晚年離婚,從頭再來》。
在書中他感受到了大家的迫切: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并從家中搬出,這些夫妻經(jīng)常會互相看著對方想,「我有可能還會再活30年,我還想和這個人在一起度過余生嗎?」”
還有一個很細微的發(fā)現(xiàn)是:
在大部分的離婚案件里,女性都是首先提出來的那個人,無論是在中年還是老年。
就像 @DZ 所說,在父親還在維系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家庭的時候,媽媽反而是最先提出中斷婚姻的人。
“我想離婚了。”
“不想過下去了。”
“我要過我自己的生活。”
電視劇《我的助理不簡單》
與此同時,長大的女兒在獲知母親的念頭后,往往會成為這個家庭里最積極想要推動進程的人。
——我們長大了,我們有了經(jīng)濟能力、法律常識、心理學知識和檢索信息的能力,我們的通訊錄里有讀法律系的老同學,我們的書架上擺了《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我們能幫助媽媽,我們要幫助媽媽。
這樣的念頭在不斷生長。
無數(shù)對母女萌發(fā)了出走的決心。
但這不夠。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不夠。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能被大數(shù)據(jù)推到你眼前的故事,很多帶著完全光明的尾巴。
我們看到 50 歲的蘇敏離婚后,一個人自駕去追求詩和遠方。
我們看到熱搜上 “73 歲的姥姥離婚后”,高喊“我自由了”。
評論區(qū)也都是清一色的歡呼和祝福:
“媽媽該離婚!”
“慶祝媽媽自由!”
“祝福姥姥!”
電影《出走的決心》
鋪天蓋地的“離婚后媽媽終于過上了理想生活”的敘事卷到我面前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惶恐。
光明的尾巴是全貌嗎?肯定不是。
我依然瞥到一些真實的生活里,一些真實的女性,離婚后未被暴露的部分。
是精神上的后遺癥:
“她好像結束痛苦了,但還是不知道怎么讓自己放松和開心起來。”@x
是面對的輿論壓力:
“媽媽離了婚算是外姓人,又是她鬧著離的,她在村子里其實已經(jīng)待不下去。”@網(wǎng)球選手
是另一場婚姻的圍剿:
“她從一個男人那里解放出來,然后周圍的親戚開始催婚,想要把她介紹給另一個男人。”@穩(wěn)穩(wěn)
這些隱秘的角落都無從被看見,以至于當我們看到一個女性在婚姻中不幸的時候,會粗暴地問她:為什么不離婚?
我們把離婚當作故事的大結局,后面的故事,要么用美好帶過,要么很少被展開。
是的,那個教科書里古老的問題,“娜拉出走后該怎么辦”,在老年女性的處境里,其實從來沒有人給過答案。
離婚從來不是結局,離婚是故事的起點。
我們想要從真實的生活里獲得答案。
所以,如果你的母親已經(jīng)離婚一段時間,可以向我們描述一下,她是怎樣生活的?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她后來又是怎么解決的?
比如,當一個年老的女性決定離婚,她會面對什么?
離婚的手續(xù)復雜嗎?
她可以去哪里找律師?
她要怎么處理那些來自丈夫、子女、家人和社會“不同意”的聲音?
她要怎么回應那些勸她忍忍的話:“幾十年都過來了,現(xiàn)在怎么就過不下去了”?
她要怎么在離婚中保有自己的財產(chǎn)?
她要怎么面對自己在遇到上面這些問題時的猶豫?
我們也想知道,當一個年老的女性已經(jīng)離婚,她會遇到什么問題?
離婚了之后可以去哪兒?
怎么解決自己的經(jīng)濟問題?
要如何適應新的社會身份?
離婚后,痛苦會立馬停止嗎?
她會變得孤獨嗎?
她要怎么給自己養(yǎng)老?
她會面臨新一輪的催婚嗎?
她要如何屏蔽那些“一把年紀還要鬧離婚”的聲音?
她的生活重心會去向哪里,是從“丈夫”走向“孩子”嗎?
她要怎么療愈在婚姻中產(chǎn)生的創(chuàng)傷?
要如何重新面對自己?
當然,擺出這么多的問題,不是勸那些婚姻不幸的媽媽們不離婚了,而是我們都知道,理論和口號并不能給出答案,無論是婚姻還是人生。
我們需要一些實際的解決辦法,或者最起碼,我們需要看到一些從真實的生活里,摸著石頭跨過河流后,萌發(fā)出的力量和信心。
離婚是第一步,但我們還得向前一步。
重要的從來不是離婚,而是,覺醒之后,我們必須重新面對自己和生活。
撰稿:陳醋
責編:梁珂
晚禱時刻:
這條路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一條路。
但是現(xiàn)在走起來,
雖然剛開始的時間也有點困難,
也有些沒有錢的苦惱啊什么的
但是慢慢地都過來了。
——蘇敏
不是沒有困難,
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