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六成魚子醬產自中國”的熱搜話題,讓魚子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新特產”。實際上,這里的“中國”,范圍可能要縮小到地處魯中山區、沂山北麓的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臨朐一年穩定供應600噸帶卵鱘魚,能生產魚子醬80噸。如果全部出口,可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29%。”臨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淑娟說道。
一個山區縣為何會產這么多的魚子醬?
魚子醬出自鱘魚之身。據了解,臨朐發展鱘魚養殖已有20多年時間,養殖的品種有史氏鱘、西伯利亞鱘等,孵化鱘魚苗、養殖成品魚等技術非常成熟,特別是孵化鱘魚苗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據統計,臨朐縣共有187戶漁業養殖戶,144戶聚集在冶源水庫下游的彌河兩岸。其中,位于冶源街道的就有118戶,且基本從事鱘魚養殖。
在冶源街道徐家王舍村浩潤淡水魚養殖場,負責人徐建介紹,他家現有5000多條帶卵鱘魚。如果一條50斤左右的鱘魚,作為帶卵鱘魚賣,每斤能賣60多元,一條魚是3000多元;100斤左右重的鱘魚,每斤能賣100元,一條魚是10000元。
一條魚能賣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在多數人的眼中這已經很劃算了,但徐建卻不這樣認為。在徐建看來,鱘魚生長周期較慢,一條雌魚從幼魚到成熟帶卵,大約需要喂養四五年的時間;長到四五十斤以上,則需要六七年時間。
“周期長、投入大、風險大,帶魚子醬的鱘魚還被當作魚肉賣,有點太不劃算。”徐建算了一筆賬:“一條50斤左右重的帶卵鱘魚,能采集6斤左右的魚子醬,市場上的普通鱘魚魚子醬一斤能賣到1500元左右,僅魚子醬就能賣到9000元,價值是賣魚價格的3倍。且不包含魚肉、魚筋等的價值。”
面對產業鏈附加值低、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現狀,臨朐縣積極謀劃轉型升級,通過政策扶持、科技賦能和品牌打造,推動鱘魚產業從“賣原料”向“賣產品”跨越,全力構建十億級全產業鏈生態。修編《臨朐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推行“地下水取水+冶源水庫生態補水”綜合用水模式,為漁業養殖長遠發展提供支撐。
與此同時,臨朐合力攻堅“培育千萬條級別的鱘魚、虹鱒魚梯次養殖體系”“構建高端魚子醬、鱘魚肉制品、虹鱒魚代養、三文魚肉制品四大產業板塊”兩大目標任務,加快推動相關產業邁向中高端邁進。鼓勵引導食品加工企業、漁業養殖企業、漁業養殖大戶等上設備、上項目,加強補鏈延鏈強鏈。
如今,山東尊潤圣羅捷食品有限公司布局魚子醬產業,年產量超2噸;徐建也即將開工建設占地1200平方米的水產加工車間,預計魚肉、魚子醬年綜合加工能力達200噸……此外,臨朐還規劃建設4個魚子醬十萬級標準凈化加工車間,屆時年產能可達100噸,推動魚子醬加工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此外,臨朐積極推動申請“冷水魚”地理標志認證,強化品牌保障;加強與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等合作,推動建設魚子醬產品研發中心、三文魚陸生海養技術示范基地、雜交鱘魚繁育實踐基地等研發平臺,強化科技保障。定期組織開展臨朐縣冷水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并邀請山東省淡水漁業研究院的專家傳授經驗,結合臨朐實際,專家們對國內外冷水魚發展現狀、工廠化循環水技術模式、標準化園區建設以及發展規劃定位進行了剖析和指導。
“下步臨朐縣將借力山東省淡水漁業研究院的人才、智力優勢,強化政產研結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通過電商平臺,推動當地的鱘魚產品和魚子醬更便捷地走向全國各地的市場,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讓鱘魚產業真正實現從綠色養殖到精深加工,從品牌打造到產業融合,構建起一條完整的億級產業生態鏈,共同推動臨朐縣特色冷水魚強縣建設。”魏淑娟表示。(王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