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工業的百年發展史上,"豪華"一詞始終被賦予特定的符號意義。從賓利的手工真皮內飾到法拉利V12發動機轟鳴,從勞斯萊斯星空頂棚到奧迪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傳統豪華品牌用百余年的時間構建起固化的價值評判體系。
然而,當騰勢N9 以38.98萬元-44.98萬元的定價區間橫空出世時,這款搭載易三方架構、2.0T超級混動、云輦-A雙腔空氣懸架及天神之眼B高階智駕的全尺寸SUV,正在用技術流的方式重新解構"豪華"的本質內涵。
技術升維:冰箱彩電大沙發VS易三方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配置參數的軍備競賽早已不是新鮮事,曾經理想汽車靠打造的“冰箱彩電大沙發”的越級體驗,成功收獲一大批家庭用戶的擁簇,但如今零跑汽車已經將這些“豪華配置”拉到15萬元這個級別,冰箱彩電這些配置再也無法拔高品牌價值。
但騰勢N9的突破性在于,它通過底層架構的創新實現了技術價值的系統重構,"易三方"技術平臺作為整車智能化的中樞神經,將動力系統、懸架控制、智能駕駛三大核心模塊深度整合,形成了超越傳統分布式架構的協同效應,這種“人無我有”設計,讓騰勢N9 對越來越趨向于同質化的新勢力就是降維打擊。
“易三方”系統的核心硬件是它的這套2.0T+三電機串并聯混動系統。其中2.0T發動機采用了可變截面渦輪技術,這個技術早先在保時捷上應用過,主要作用是解決渦輪機低速響應慢的問題,通過可變渦輪葉片的設計,讓發動機兼顧了低速的響應和高速的動力延伸,在這個技術加持下,騰勢N9的這臺發動機在實現152kW的峰值功率,并把熱效率提升至44.13%,在NEDC工況下它的虧電油耗僅為6.3L/100km。而同級別的理想L9和問界M9都是1.5T增程系統,在高速上的能耗和保電能力與騰勢N9 有一定的差距。
高效率的發動機配合三驅動電機的設計,它的電機總功率達到了680kW,電機總扭矩達到了1035N·m,官方百公里加速僅需要3.9s,而且極速能夠干到230km/h,能把一臺超過三噸重的大家伙做到這個加速,足以證明這套混動系統的高效率。作為參考同級別的理想L9百公里加速要5.3s,問界M9百公里加速4.9s。
當然這套混動系統真正的革命性不只在于性能的升級,得益于后輪獨立雙電機的設計,它的兩個輪子獨立轉向,通過與前輪與后輪反向的設計,讓它的轉彎半徑僅為4.65米,比一臺兩廂的小飛度還要靈活,同時還有圓規掉頭、易三方泊車、低附著路面增穩、高速爆胎穩定控制、智能蟹行等特色功能,在提升靈活性的同時,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180km/h通過魚鉤測試,易三方對傳統豪華的降維打擊
要說SUV比轎車差在哪里?我想行駛穩定性一定是其中之一。由于SUV普遍重量大,重心要更高,所以在高速上急打方向盤很容易出現側翻的事故。傳統豪華SUV多通過降低重心、強化車身剛性等機械手段應對,所以也能看到現在的豪華SUV車身是越做越矮,失去了很多氣勢,比如奧迪Q7。那么如何判斷一臺 SUV 的防側翻能力?行業內比較權威的測試便是魚鉤測試,一直被稱作汽車防側翻能力的"終極考場",能順利通過的 SUV 都具備很強的防側翻能力。
根據網上披露的資料,保時捷卡宴魚鉤測試最高時速為 82.4km/h,在量產 SUV 中保持記錄長達五年。而騰勢 N9 是一款大型全尺寸 SUV,車長超過5.2 米,高達到了1.83米,重心 相對而言比較高,整車質量達3噸以上,慣性大,挑戰魚鉤測試面臨著比保時捷卡宴更大的難度。
但騰勢 N9 實測以160km/h 驚人的時速通過魚鉤測試,創造新的全球記錄,超過了國際標準2倍(80km/h)。在測試中,騰勢 N9 還做到了四輪完全不離地,而魚鉤測試通過標準為車輪離地間隙不超過 5.08cm,可以說160km/h還不是騰勢N9的極限。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最近中汽研的測試中,它的魚鉤測試通過時速達到了180km/h,從根本上解決了SUV易側翻的問題。
在機械結構層面,騰勢N9 基于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籠式車身結構打造,整車扭轉剛度達到42000N·m/deg,超過了奧迪Q7的38000Nm/deg?。但真正奠定安全基石的是電子電氣架構的革新。天神之眼B系統整合了一個高精度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13個攝像頭組成的感知網絡,配合自研的BEV+Occupancy網絡算法,能夠提前350米預判風險軌跡。在魚鉤測試的極限工況下,這套系統可在50毫秒內完成制動系統預加壓、懸架剛度調整、扭矩矢量分配等17項聯動控制,將失控風險化解在物理極限到來之前。
這種主動安全理念的進化,標志著汽車安全從"碰撞生存"向"風險規避"的范式轉移。騰勢N9搭載的預碰撞系統不僅能夠識別常規車輛、行人,對兩輪車、小動物的識別準確率也達到98.7%,在80km/h時速下可實現完全剎停。
可商務可家用,是SUV也是MPV
尺寸方面,騰勢N9的長寬高分別為5258/2030/1830mm,軸距3125mm,得益于其較高的車身和長軸距,騰勢N9 在空間表現上接近MPV的標準。實測第二排的座椅坐墊長度達到515毫米,坐高為375毫米,提供了出色的身體支撐。此外,坐墊到頭頂的高度超過1000毫米,讓乘坐體驗毫無壓迫感。
在舒適性配置方面,騰勢N9 的前后排座椅均配備了記憶、加熱、通風和按摩等功能,再加上獨特的零重力座椅設計,仿佛將航空座椅的舒適搬到了SUV中。
通常情況下,SUV的第三排空間被視為應急使用,但騰勢N9 的第三排依然能提供相對寬敞的空間,寬度達到1米,坐兩個成年人完全不顯擁擠。座椅坐墊長度為480毫米,并且配備了加熱功能;座椅從坐墊到頂部的高度是900毫米,坐高為311毫米,靠背角度可在105度至120度之間無級調節。雖然舒適度略遜于第二排,但這一空間足以滿足成人的長途出行需求。
后備箱的常規容積為351升,深度超過半米,且提供了良好的垂直高度。即便滿員時,也能容納四個標準20英寸的行李箱。若將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備箱的容積可以擴展到1140升。
雙腔空懸+智能算法,SUV也能貼地飛行
目前在30-40萬元級車型中,空氣懸架在新勢力中早已經普及,但騰勢N9 的云輦A空氣懸架還是采用了獨樹一幟“雙腔設計”,在機械結構上解決了傳統懸架的“功能單一性”。與普通單腔空氣彈簧僅能通過充放氣調節車身高度不同,云輦-A創造性地在主氣室旁增設獨立副氣室,形成“雙腔并聯”結構。
兩腔體間通過電磁閥組實現動態氣壓分配。當車輛高速過彎時,系統可瞬間關閉兩腔連通通道,使主氣室維持高壓狀態以增強懸架支撐剛度,將側傾角抑制在3度以內;而在顛簸路面行駛時,副氣室主動開啟并與主氣室聯動,通過擴大總容積將懸架行程提升20%,賦予車輪更大的吸震空間。這種“剛柔并濟”的調節能力,既能在高速上做到“貼地飛行”,又能在非鋪裝路面變身為“魔毯”,提升行駛穩定性。
云輦-A的相比競品不止于硬件層面,更在于其搭載的“神經中樞”——智能多模控制算法。這套系統通過整車53個傳感器實時采集路面信息、車身姿態及駕駛意圖數據,以每秒500次的頻率進行動態決策。當雷達預判前方500米出現連續減速帶時,算法會提前0.5秒進入“舒適模式”,自動降低懸架剛度并升高車身15mm;若方向盤轉角傳感器檢測到緊急變道意圖,系統則在駕駛員轉動方向盤的瞬間啟動“運動模式”,將懸架支撐力提升40%。
更值得一說的是的是其與天神之眼B智駕系統的聯動能力。在高速過彎場景中,智駕系統會將彎道曲率、路面附著系數等參數實時傳輸給云輦-A,懸架系統據此提前調整四輪懸架剛度配比,這種“預瞄式調節”使車輛入彎時的重心轉移較傳統懸架減少60%。這種機械與智能的深度耦合,讓云輦-A超過了傳統懸架被動響應的局限,進化為能預見風險、主動適應的“智慧底盤”,重新定義了豪華SUV的駕控邊界。
在慕尼黑車展上,德國《汽車畫報》曾這樣評價中國新能源汽車:"他們正在用軟件重新發明輪子。"騰勢N9的出現,證明這種"重新發明"已延伸到汽車工業的每個環節。從魚鉤測試展現的極致安全,到云輦A懸架實現的操控革命,再到天神之眼B構建的智能防線,這款車不僅代表著中國品牌的技術高度,更預示著全球汽車產業價值評估體系的重構。當科技突破開始定義豪華新標準,我們有理由相信,騰勢N9 開啟的不僅是一個產品的時代,更是中國汽車從量產到質變的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