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驛
成都對外交流第一驛
數百年前,成都東南隅,驛馬奔騰,蹄聲急促,揚起的塵土在陽光下飛舞。往來于成都的公文信函,皆匯聚于此,再由驛使們飛馳傳遞……
成都錦官驛——出成都的第一個驛站,明清時期四川最大驛站。
壹
全川最大的驛站
驛站,是中國古代至清末,官方設立的軍政交通運輸組織,是“用于傳遞軍政公文、情報,轉送軍需物資和貢物及保障過往官員、軍人食宿等的處所”。在古代,驛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招待所”也是“快遞中轉站”。
中國自夏代便設“車正”,專管車旅交通。西周時,中央職官已經有掌管通信的職能。大約在商代中期或后期形成了中國古代的驛站體制,并逐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勤務體制。
1995年8月17日,為宣傳我國古代郵驛的歷史和成就,促進郵驛文物保護和發掘,郵電部發行了《古代驛站》特種郵票,全套2枚(圖源:中國集郵)
錦官驛的設立有始于明代及清初兩種說法。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李映發在《明代水井街酒坊與錦官驛》一文中認為,洪武二十一年 (1388年)明軍平定云南后,明太祖命景川侯曹震督理四川軍務,督辦通永寧、茂州、松藩、保寧和至貴州的漕運,陸路的郵亭,正是在這個時期,明朝政府設立了錦官驛?!皬哪暇┲林貞c再至成都的水陸驛路、驛站、鋪舍于洪武年間已形成?!?/p>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錦官驛設立于清朝,這一說法可在《四川通志》中找到記載,即:清康熙六年(1667年)下旨設立錦官驛。因唐朝監遣、檢驗蜀錦衙門設立在錦官驛,發往外地的蜀錦由此起運,故而得名。
圖源:封面新聞
且不論設立時間是多久,不可否認的是錦官驛是離開成都的第一站。此地東接東大路起點,西鄰府河(錦江),兼有水陸碼頭之便。
從這里出發有三條驛路:東至龍泉驛四十里(清制),南至雙流縣黃水河站四十里(清制),北至新都廣漢驛也是四十里(清制)。
據《四川通志》記載,錦官驛曾有驛馬40匹、馬夫20人、杠夫40人,僅驛馬飼料一項,每年開支白銀達800多兩,折合成人民幣約16萬多。
而同時期東路的龍泉驛僅有驛馬12匹,馬夫16人;北路的廣漢驛有驛馬20匹、馬夫10人,錦官驛堪稱明清四川驛站之冠。
圖源:成都市建設信息中心
貳
外灘經濟在錦官驛片區興起
錦官驛原來也是成都的古跡之一。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蜀守呂大防曾在此修建“錦官樓”等建筑物。后因元末戰亂,此處荒蕪。至明清時期,作為省會第一站,規模龐大的錦官驛又繁盛了很長一段時間。
自京城經重慶而來的水驛路,經老金牛道而來的陸路,自眉州、茂縣以及雅州、臨邛而來的驛路均在此交會。錦官驛每天從早到晚迎來送往不斷,辦差的官員、趕考的讀書人、經商的商賈以及隨從、書童等熙來攘往。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驛符,現藏天津博物館。符驗制詞為“皇帝圣旨 :公差人員經過驛,分持此符驗,方許應付馬匹。如無此符,擅便給驛,各驛官吏不行執法徇情應付者,俱各治以重罪,宜令準此”。
明代文學家薛瑄曾有《錦江驛官送櫻桃》之詩,詩中寫道“錦官驛吏送櫻桃,紅顆堆盤磊落高。時果已知西蜀美,古詩誰見少陵豪”。表明了他夜宿錦官驛品嘗驛官所送的櫻桃的美好感受。
從詩中,我們也得以窺見昔日錦官驛的部分畫面——連櫻桃這類嬌貴的水果都能在此尋得蹤跡,意味著有不少時令水果在此集散。也許在那時,驛卒們正是從此出發,背著時令鮮果,跨上驛馬,飛奔至東門大橋、急馳而去……
甘肅省博物館館藏《驛使圖》壁畫磚
隨著人流的聚集,商貿也開始興盛起來。明代四川農業發達、酒業興盛。錦官驛的設立使得東郊新發展的水井街酒坊蒸蒸日上,外灘經濟在錦官驛片區興起,成都最早的白酒集貿市場由此形成。驛站的驛卒、往來的官員、奔波的商旅成為了穩定的客源。清代,水井街酒坊依然生意興隆。
酒肆、貨倉、客棧鱗次櫛比,往來客商絡繹不絕,舟楫往來如梭,連帶著九眼橋、玉女津(望江樓)等處也跟著繁榮了起來,周圍街巷也逐漸形成。到了清代同治年間,便開始以驛站命名街巷,錦官驛街由此形成。
明錦官驛插畫(圖源:《蜀道·天回》)
叁
陳毅元帥在成都讀的第一個學校
在時代的浪潮中,驛運事務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劃歸郵傳部統一管理,開啟了交通管理的新篇章。到了民國三年(1914年),全國驛站紛紛退出歷史舞臺,古老的驛運制度也宣告終結。但錦江北岸的錦官驛街卻保留了下來。
錦官驛街上原有錦官驛小學,它是陳毅元帥在成都讀書的第一個學校。1910年,陳毅父親將寄居在祖父家的9歲的陳毅接回四川老家,來到了成都,從此開啟了陳毅在成都的求學歲月。
錦官驛小學舊址〔圖源:陳毅故里景區管理委員會(陳毅紀念館)、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屬小學錦官驛分校(原成都市錦官驛小學)〕
2007年,五星級酒店香格里拉在原錦官驛的地盤上拔地而起,成為錦江畔的又一地標。巧合的是,酒店功能與古驛站一脈相承——接待四方賓客,提供食宿服務,成為歷史與現代的奇妙呼應。
為傳承驛道文化,成都近年啟動“重走成渝古驛道”項目,錦官驛作為起點被納入文旅路線。此外,東門碼頭、安順廊橋等地通過歷史展板、雕塑群也再現了古驛道場景,讓市民直觀感受“車馬粼粼,人聲鼎沸”的往昔。
復古墻繪(圖源:成都方志)
錦江之最
從蜀錦輝煌中走來的錦官驛,見證了成都驛道的興衰、商貿的繁盛與文化的交融。如今,它雖隱于現代樓宇之間,卻以遺址、文旅等形態延續著歷史血脈。
參考資料:
[1].《中國歷代驛站發展特點略論》,郜耿豪 (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所).
[2].《明代水井街酒坊與錦官驛》,李映發(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3].《錦官驛驛站民居》,杜濤.
[4].《錦官驛街巷之名》,阿偉.
[5].《興盛變遷錦官驛》,劉和椿.
[6].《錦官驛街尋驛站》,張錦玥.
[7].《成都街巷志》,袁庭棟.
來源:方志錦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