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為名,以工藝為載體,以回收升級再利用為紐帶,戚玥琪在中國獨立設計師中編織出了屬于自己的創新之路。手工的溫度賦予她的作品穿越時空的生命力,不斷走向永續的未來。
條紋上衣、黑色半身裙、立體鏤空上衣
均為Yueqi Qi;珍珠耳飾 Pearlona
如果問一位來自廣東的設計師對時尚的興趣是否源于兒時,那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否定的。戚玥琪成長于廣州,縱使是廣東的省會,她仍覺得這是個“沒什么時尚的地方”,炎熱濕潤的氣候讓舒服成為穿搭的第一準則,短褲和拖鞋是街頭巷尾的標配。而她的家鄉——廣東江門開平市,同樣看似與所謂的時尚和潮流格格不入。那里遍布著造型各異的碉樓,如城堡般佇立在那片土地上,以“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的宏大身份,長久見證著一個個家族的興衰與時代的更迭。
戚玥琪的好友,攝影師秦梓銘曾應邀來到當地進行拍攝,雖然過去了多年,當時的場景還是令他記憶猶新:“在開平的鄉下,那里有精致的民國建筑和翠綠的稻田,整個村子勾兌著一種很華麗的真誠。所有的拍攝場景好像都不需要陳設,陽臺上掛著一條粉色毛巾,工廠車間里不知名的金屬設備發出綠色的光,還是一閃一閃的,或者是村里設宴吃席飯菜旁的蘿卜雕花。那個地方的一切都有點浪漫過頭了,像是站在現代社會趨同審美的對立面的最遠端,態度平和地教育著大家要放松點。初春下過小雨的夜晚,年輕的模特們頂著前言不搭后語的妝發,穿著沒牌子的牛仔褲和絲絨串珠背心騎在破摩托車的后座,大呼小叫地穿過村口的老牌樓,還有亮得扎眼的太陽能路燈......”
雖然和時尚的緣分并未過早到來,但戚玥琪對手工的興趣卻是始于童年,深受嶺南傳統習俗影響。她還記得,每逢清明,家里都會用紙折出立體形態的服裝鞋帽、生活用品,將牽掛與哀思附著其上,燒給逝去的親人。幼年的她或許不懂其中的含義,卻能從這種用一雙手和一張紙便可創造出的物件中,感受到一種特別的美感。這顆種子在戚玥琪進入幼兒園后就開始生根發芽。很難想象,在這個階段就離家住校的她是如何理解和排解遠離家人的苦楚。她更是表示,在幼兒園并沒有什么朋友,更多時候是“自己和自己玩”。那時玩的東西有限,折紙便是其中之一。她用紙來承載自己的奇思妙想,立體的折紙模型、用紙來手工編織......甚至因為女生都愛美,還想過:”我做的東西是不是可以放在衣服上,會呈現一個怎么樣的效果?”
立體鏤空上衣 Yueqi Qi
就這樣,對戚玥琪來說,手工從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逐漸變成一種依賴,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求學時明確的方向。她對時尚的認知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是從二維變三維,這樣形成的東西叫做服裝,但從服裝到時尚的跨越,還有賴于中央圣馬丁的教育和在倫敦的求學經歷。在選擇專業時,她在時尚針織(Fashion Knit)和時尚印花(Fashion Print)這兩個方向犯了難,但因為感覺前者涉及到的手工更多,于是以此做了決定。
在享受想象中的手工的樂趣之前,戚玥琪先意識到了另一個“殘酷的事實”——自己所選擇的這個“時尚針織”,難度堪稱所有專業之首。對于一個藝術類的學科來說,它有點理工科的意味,不僅要掌握很多不同的機器,甚至織法的“排兵布陣”,還涉及到很多數學題。不僅如此,入學后她幾乎花了一年的時間來適應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之處。曾經老師事無巨細的輔導方式,被如今的“引導型教學”所取代,每周的課程中,老師的言傳身教可能只占15分鐘,剩下的時間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實踐。“試想,課堂上只有一臺機器,被全班27個同學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如果你晚點到,那根本什么都看不清。”課堂上的著急和焦慮,只能用課余不斷地自主學習來消解,但對于手工技藝的精進來說這無疑是件好事。可以說,沒有當時的破釜沉舟,就沒有戚玥琪如今在品牌工藝上的不斷推陳出新。
而課堂上發生的另一件事,更是讓她意識到,手工并不只是手上功夫,更需要縝密的思考作為基石。那同樣是入學的第一年,老師布置了一個藝術家調研的任務。戚玥琪在把調研結果交上去后,老師指著貼在文檔中的一張靈感圖,問是哪位藝術家的作品。她腦子一片空白,并沒有答出這個名字。這引來了老師的嚴厲批評:“連你感興趣的藝術家都記不住,這代表你沒有對自己在做的事情著迷!”這樣“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貫穿了戚玥琪的整個大學期間。另一位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師,被她笑稱為“專門請過來問十萬個為什么的”。面對學生完成的靈感拼貼薄,這位老師會問:你為什么要用這個顏色的膠帶?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粘?如果一個紙沒粘好,她則會問:你是故意沒粘好,還是說你懶?
我們常覺得藝術與時尚是直覺的產物,所謂的靈感可以是抽象的感覺,因此認為這樣的拷問或許有些吹毛求疵。但戚玥琪覺得,在打基本功的階段,這是很重要的一課,也是在為尚未步入社會的年輕學生敲響警鐘。“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厲害的人是不需要講究靈感的,只有經過大量的訓練才能說直覺。但作為學生,看的東西又少,認知能力又有限,并沒有資格講直覺這件事情。”而對于那個階段的她來說,“你以為自己學到很多東西了,如果記不住、說不出所以然,那說明并沒有認真去學會,這對以后沒什么好處,就是浪費時間。真正出來工作后,就會想說為什么有些東西沒把它做到極致,是因為懶、時間不夠,還是什么原因。”
設計師戚玥琪
除了課堂外,學生時期的兩份實習工作也對戚玥琪日后的時裝之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她在調研過程中注意到倫敦的小眾設計師Claire Barrow,這位出生于1990年的設計師以彌合藝術與時尚邊界的前衛創作見長。她的存在可以說刷新了戚玥琪的認知,“原來藝術可以這樣玩,原來設計可以這樣做,原來可以這么沒有邊界、這么有趣。”出于這份喜愛,她申請到了去Claire Barrow工作室實習的機會,見證了年輕的獨立設計師“用魔法打敗魔法”的創業旅程,為她日后做自己的品牌進行了必不可少的心理鋪墊。
而另一份實習,則是一段全然不同的經歷。進入大三后,班上的同學們都在找正式的實習。戚玥琪了解到一位學長在Chanel工作,她對這種“能做這么多手工的地方”心生向往,于是要到聯系方式后投了簡歷,并順利通過,成為了班上第一個拿到實習offer的人。來到巴黎,加入Chanel旗下Lemarié手工坊的經歷,戚玥琪表示用大開眼界來形容都不夠:這里仿佛沒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對工藝的極致追求。她還記得有一次,臨近系列發布,工坊當時已經基本完成所有的制作,但時任創意總監Karl Lagerfeld從中國回來后,因為一些當地見聞有了新的想法,因此決定更改整個系列的主題,這意味著做好的東西都要推翻重來。聽到這個消息,戚玥琪深感震驚,默默懷疑這會不會造成Chanel史上第一次推遲走秀。但更令她震驚的是,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井然有序的協同配合與爐火純青的工藝技術加持下,居然如期完成了。
Karl Lagerfeld主導下的Chanel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戚玥琪繼續透露道,在于工作模式是先有面料,再有廓形。這和大家想象中的先畫設計草圖,再看適配什么樣的面料完全相反。“他會先把靈感發給設計團隊,我們就開始根據他的靈感天馬行空地去做一些A4大小的sample,刺繡、羽毛、各種工藝都可以。然后Karl會在所有的sample中親自進行挑選,最后仿佛高考揭榜的時刻,看選上的里面有沒有自己的。”如果“上榜”了,喜悅不言而喻,更特別的是還能得到一張他以這個sample為靈感所創作的手稿。另一個給成就感加碼的時刻是,會有專門的助理過來向作品入選的人討教其背后的工藝技巧。這對于彼時仍是學生的戚玥琪來說,更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讓她更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次創作,在藝術性和實操性上達到平衡。
四年的求學生涯結束,至于接下來的全新篇章要如何書寫,就像每一個站在十字路口的應屆畢業生一樣,戚玥琪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此時,她在中央圣馬丁的學長楊桂東(品牌Samuel Guì Yang的創始人)發來了一個由連卡佛發起的設計比賽,建議她試試。與此同時,即將舉辦的上海時裝周也傳來消息,說一位本來在日程上的設計師因故退出,空出一個名額來。此時,手里比較成體系的作品只有中央圣馬丁畢業系列的戚玥琪沒有過多猶豫,立刻成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Yueqi Qi,“我是什么機會來了,都說‘我能行’的那種。就算我可能不行,我也說我行,先答應了再說,對吧?”
黑色毛絨大衣 Yueqi Qi;
黑色高跟鞋 Giuseppe Zanotti
而事實證明,這份勇氣確實立即給她帶來了關注。公關公司BOH Project的創始人邱博瀚記得,“2019年在連卡佛的比賽上第一次見到她,當時她和她老公Thomas一起出現,兩個人氣場超級強大,穿著非常特別,和一眾新設計師的內斂形成強烈反差。”而雙方的第一次合作——Yueqi Qi的首秀——也隨即展開。邱博瀚現在回想起來,雖然當時大家都很稚嫩,但工作的樂趣遠遠大于困難,“當時她買了一噸的柚子堆在秀場中間,還和賣柚子的阿姨借了她的電摩托,秀前她突然問我這一噸的柚子在秀結束了后怎么辦,還真把我問倒了。那會兒大家都很年輕,但是我們之間也都很純粹。什么秀開始前一起趴在地上剪地毯,到后來為了她的一個視頻和朋友們一起創立了一個樂隊演奏,很多特別好玩的時刻。”
如果要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Yueqi Qi的風格,那第一個就是“愛”,這個字樣不僅成為了品牌的標志性元素,以面料、金屬、塑料等各種材質出現在設計之中,更是貫穿于戚玥琪創作的主線。她的第一個系列,也就是當時的中央圣馬丁畢業系列,主題“蝴蝶戀人”便是講述愛情故事。后面一路走來,從楊桂東到邱博瀚,她感覺自己不僅有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也總有貴人與伯樂相助,“我覺得‘愛’是我們所收到的很多的東西,所以希望在設計上可以把愛回饋給觀眾或者需要幫助的人。”
說起伯樂,時任Gucci創意總監的Alessandro Michele也是其中一位。他在社交媒體上瀏覽時注意到了戚玥琪的作品,于是在2020年Gucci發布全新項目“GucciFest”線上時裝影展時,成立品牌剛第二年的戚玥琪與Charles De Vilmorin、Collina Strada、Stefan Cooke等多位全球年輕設計師一同入選。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她笑稱,“剛看到郵件時以為是那種奢侈品牌的新品訂閱郵件,定睛一看才發現是合作邀約。”另一個被她形容為“倒吸冷氣的時刻”,發生在2023年初。同樣是郵件,一位自稱Blackpink成員Lisa的造型師的人,邀請戚玥琪為即將到來的科切拉音樂節的演出定制造型。半信半疑的戚玥琪和團隊本著“試一試,萬一呢”的心態,如期交付了精心打造的作品。一段時間的杳無音訊后,四月份的科切拉舞臺上,Lisa穿著Yueqi Qi所打造的金屬感連體衣驚艷亮相,懸著的期待終于得償所愿。這也開啟了她的藝人演出服定制業務,人氣女團XG就曾多次定向邀約。激增的國際關注之下,Yueqi Qi也開始在海外發布新系列,最近幾季都在東京進行走秀。
能得到國內外如此多的認可,Yueqi Qi的第二個關鍵詞至關重要,那就是戚玥琪從小便熱愛與踐行的——工藝。每一季,團隊都會合力研發各種面料工藝,和標志性的愛等元素相結合,展現無法被市場所輕易復制的新鮮創意。這個過程也離不開第三個關鍵詞的參與——回收升級再利用(upcycle)。戚玥琪坦言,最開始實踐這個方法,“原因很實際,就是為了省錢”。她回想起上學時,有些項目會提供一些外界捐贈的衣服供學生們進行拆解再造。但那時,“大家只是覺得好玩,并沒有理解到為了什么而upcycle。但是當開始做品牌后,一季季下來,庫存面料越攢越多,眼睜睜看著東西被浪費的時候,是真的很心疼。”于是她和團隊開始研究,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把它們利用起來,把布料通過特別的工藝打造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讓大家不會明顯察覺到這其實是庫存面料。
就這樣開始后一發不可收拾,戚玥琪在一次次的回收升級再利用中,感受到了兒時做手工的快感,這逐漸成為了她的一個設計習慣,也慢慢延展到更廣闊的領域。2024年初,戚玥琪在社交網絡上發布了一條“秀場回收計劃”,希望收集大家想要丟棄的舊衣,她和團隊將通過回收升級再利用的方式賦予其新的意義,呈現在接下來將發布的Yueqi Qi 2024秋冬系列之中,而舊衣的主人也將會被邀請到秀場見證新生。出乎意料的是,活動的反響異常激烈,收來的舊衣堆滿了工作室的角落。欣喜之余,戚玥琪也感受到更強烈的責任感,她意識到,關于回收利用的需求遠比想象中更大。
于是,戚玥琪加快了主動出擊的腳步。一方面,利用身處服裝業發達的廣州的優勢,她來到全國最大的牛仔出口地廣州增城。因為嚴格的出口標準,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噸被淘汰的牛仔產品,而原因可能只是有微乎其微的小破洞,或水洗效果沒有達到標準等等,但這都難不倒戚玥琪和團隊,她們將收購來的產品變成一件件獨一無二的衣服、包包和鞋,手工的溫度將瑕疵變成了引以為傲的勛章。
與此同時,她也會主動去聯系一些自己想合作的品牌。比如在蘋果公司推出的手表Apple Watch剛剛上市的時候,她就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用Apple Watch替代傳統高級珠寶。因為方形的表盤很像寶石,屏幕上的畫面又可以根據喜好替換,可以做出一些有趣的視覺。于是她立刻把想法和蘋果公司進行溝通,“整個溝通過程不到二十分鐘,他們二話不說,立刻要了我的地址,寄來了10個回收的Apple Watch。”戚玥琪用自己標志性的串珠手法把Apple Watch包起來做成項鏈,恰如其分地展現了她想傳遞的主題:科技跟自然的平衡。
條紋上衣、黑色半身裙、立體鏤空上衣
均為Yueqi Qi;珍珠耳飾 Pearlona
像這種非傳統材質的回收升級再利用,戚玥琪并不僅僅把它們視為秀場上讓人眼前一亮的點綴,而是真正在思考將其融入成衣的可能性。她想到坐飛機等場景時,經常會有一次性的耳機提供,且這種產品更新換代飛速,造成了大量的浪費,于是她去到華強北收了一批這樣的耳機。而使用的方式更是出人意料:她將前面提到的從觀眾處收集而來的衣服打造成立體的花朵形態,然后把耳機通過纏繞和編織的手法做成花蕊的部分。相比面料的回收利用,這種非傳統材質在舒適性、實穿度和清洗的便捷程度等方面肯定稍有遜色,這也是戚玥琪需要攻克的難題,但目前來講,將耳機作為小裝飾點綴于衣服之上,和比較常見的帶鉆或亮片的衣服一樣,手洗或干洗都可以解決。
在最近的2025秋冬系列的籌備過程中,戚玥琪又進行了一次“主動出擊”。她想在設計中引入一些不同質感的面料,于是想到了專門為跑車、家居和各種高級品牌提供功能性專利面料的意大利Alcantara。她給其公司總部發了一封郵件,闡明了自己的想法。再一次,正如當初和蘋果公司無比順暢的溝通一樣,Alcantara也立刻寄出了多種庫存面料。這樣的正反饋讓戚玥琪從當初那個“機會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答應”的她,一步一步化被動為主動,“有些東西是你想做的,別人可能也有這個想法,但你不主動表達,就可能永遠都等不到。”
就像在回收升級再利用這件事上,戚玥琪也毫不猶豫地做了那個先邁出一步的人,她希望用創新的設計與工藝,抹去大家對回收衣物的抗拒和偏見。但同時她也深知,個體的力量十分微薄,“我覺得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從設計師到商業品牌,就像Miu Miu近年也發起了upcycle相關的項目,或者去年參加VOGUE China Fashion Fund時,用Marni提供的庫存衣物打造決賽作品等,我覺得這都能起到很好的一個帶頭作用,破除大家的刻板印象。”
毫無疑問,未來戚玥琪與團隊將不斷升級這場“回收升級再利用”的行動。與此同時,聊起對品牌的期待,她很明確,希望能用Yueqi Qi標志性的工藝連接外界,和大家一起切磋、共同進步。就像多年前在Chanel實習時,令她出乎意料的是,Chanel旗下的手工坊還會為其他高級時裝屋提供刺繡、編織等面料工藝上的支持。戚玥琪也想打造這樣一個實驗室,在這里“異想天開”、大展拳腳。如此這般愿景,讓人想起當初那個面對一張白紙也可以妙手生花的女孩。經歷倫敦與巴黎的洗禮,她仍回到廣州,步調松弛又方向明確地一路向前。這也正應了好友秦梓銘對她的期許:“想干嘛就干嘛,挺好的。”
攝影:Xiaozhi
造型:向準 William
撰文:陳欣穎 Lexi Chen
發型:Li Shuang、Zhang Qi
化妝:Taka Lam
模特:葉日群
制作經理:李都 Du Li
執行制片:顏家興 Color Yan
選角:Summer Chen
時裝統籌:徐蕊
造型助理:Frankie、Yoko Yang、Keke
發型助理:小鄒、克杰
化妝助理:Kiki、越越
器材提供:E3Studio
微信設計:小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