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正在長身體,胖點可愛。”不少成年人對自己的體重“要求苛刻”,卻不知道兒童的肥胖也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超重和肥胖問題往往在低齡時期就已經開始,一直延續到成年后。在方塔中醫醫院兒科生長發育門診,醫生陶冶就多次遇到此類問題。為此,圍繞科學識別和管理兒童肥胖,她為家長們提供了一些專業建議。
對于年齡大于等于2歲的兒童,體質指數(BMI)是診斷體重的重要工具,不同年齡、性別都有對應的超重和肥胖BMI臨界值可供參考。腰圍身高比(WHtR)是判定向心性肥胖的關鍵指標,能更好地預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風險,適合廣泛篩查。陶冶說:“網絡上流行的體脂率,學名體成分測量,是測量人體內脂肪組織占體重的百分比,是比較直觀判斷肥胖的指標,但對于兒童目前缺乏統一標準”。
除了“孩子胖點沒關系,長大自然瘦”,關于兒童的肥胖還有一些常見誤區,比如“運動量越大越好”“完全不吃主食”等,這些誤區都可能對孩子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針對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心理行為干預、藥物治療以及代謝減重手術。“后3種方式都需要相關專業的醫生進行評估和參與。”陶冶說,“家長可以重點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干預方式。”
在飲食方面,建議控制食物的總量,調整飲食結構和飲食行為。不建議通過節食減重,更不建議在3個月以內快速減重,避免出現減重后復胖的反跳循環,禁忌食用缺乏科學依據的減肥食品和飲品。當孩子在兩餐間感到饑餓時,應優先選擇能量密度低、飽腹感強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新鮮蔬果等,而糖果糕點、飲料以及含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等應盡量限制。
適當的身體活動也很重要,按類型通常分為有氧運動、無氧運動和抗阻訓練。“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2018)”建議身體健康的6至17歲兒童,每天至少累計達到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抗阻活動。對于超重和肥胖兒童,建議在達到一般兒童推薦量的基礎上,在能力范圍內逐步延長每次運動時間、增加運動頻率和運動強度,達到每周3至5次有氧運動和2至3次抗阻運動,并形成長期運動的習慣。
“很多家長會忽視睡眠在兒童肥胖及相關代謝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陶冶說。養成健康的睡眠衛生習慣非常重要,如良好的睡眠規律、睡前避免參與較興奮的活動等。
兒童肥胖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參與。通過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和科學管理獲得一個合理的體重,健康的體重不是終點,而是孩子全面發展的起點。
記者:李天蔚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沈莉娜 張小小
審核:周樣波 周雨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