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法國軍隊總參謀長蒂埃里·布克哈德和英國國防參謀長、海軍上將托尼·拉達金在基輔與烏克蘭軍方舉行了會晤。澤連斯基說,各方正全力確保烏克蘭獲得安全保障,目前就在烏克蘭部署歐洲伙伴保障部隊的談判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年3月,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英法兩國將牽頭組建一支“保障部隊”,為烏克蘭提供安全支持。對此,俄羅斯曾多次警告稱,英國和法國的行動可能導致俄羅斯與北約直接沖突。
事實上,俄烏沖突持續了3年,歐洲的整體民調已經從“壓倒性支持烏克蘭”,轉變為“對俄羅斯妥協”。根據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的內部調研,包括烏克蘭人在內的絕大部分歐洲民眾都認為,俄烏沖突將以烏克蘭的戰敗告終。而從地區情況看,波羅的海三國和英國依然支持烏克蘭,但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都不再挺烏。諷刺的是,馬克龍現在擺出積極援烏的姿態,但整個歐洲對烏克蘭接納程度最低的就是法國。
澤連斯基(資料圖)
據路透社和俄新社近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其軍隊已控制烏克蘭蘇梅州的巴西夫卡,并在蘇梅州的多個定居點對烏克蘭軍隊發動打擊。俄羅斯國防部稱,俄軍“北方部隊”在庫爾斯克州的戈爾納爾、格沃和奧列什尼亞定居點擊敗了大量烏軍部隊。除此之外,俄軍已經占領了距離蘇賈不遠的巴西夫卡,并在蘇梅州的其他12個地點對烏克蘭軍隊發動打擊。
回顧歷史,蘇梅州一直都是抵御外侵的前沿陣地。在哥薩克抵抗外敵的歲月里,這里的人民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對家園的熱愛,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讓侵略者難以輕易得逞。而在現代,隨著能源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蘇梅州因其毗鄰俄羅斯能源管道與鐵路網的獨特地理位置,成為了雙方爭奪的 “能源走廊”。控制了這里,就意味著在能源運輸和戰略布局上占據了主動,能夠對對方的能源供應和軍事行動產生重大影響。
澤連斯基(資料圖)
分析認為,俄軍選擇蘇梅州可能有三大目的:牽制烏軍兵力:當前俄軍在頓涅茨克、阿夫杰耶夫卡等地進攻受阻,開辟新戰線可迫使烏軍分兵防守。試探北約反應:蘇梅州靠近俄羅斯邊境,俄方或借此測試西方援烏武器的部署效率。為未來攻勢鋪墊:若控制蘇梅州,俄軍可建立緩沖區,減少烏軍對俄本土的跨境襲擊。短期內,蘇梅州可能爆發拉鋸戰,但若俄軍持續投入兵力,烏東北部局勢恐進一步惡化。值得關注的是,俄烏雙方均面臨兵員和彈藥短缺問題,未來戰局或取決于誰能更快獲得補給。
俄軍對蘇梅州往南一線的壓迫式進攻,迫使烏軍將原定用于哈爾科夫反攻的第95空中突擊旅緊急東調,這種被動調防打亂了整體作戰部署。更嚴重的是,城市群北大門洞開導致防御縱深壓縮至15公里,低于現代城市防御戰的基本要求。烏軍在3月下旬發動的局部反擊雖短暫收復3處陣地,但投入的預備隊傷亡率高達42%,這種消耗性作戰無法扭轉戰略被動。部分防線的防御密度從每公里125人下降至82人,顯著低于俄軍進攻部隊的兵力,未來六周內失守面積將會更大。
澤連斯基(資料圖)
烏軍在1500多公里的戰線上,全力抵擋俄軍的全面進攻之際,大后方傳來消息:烏軍情總局長布達諾夫將軍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烏克蘭人現在不需要知道戰爭殘酷的真相,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這些真相。顯然,布達諾夫將軍這是不希望烏克蘭民眾了解前線的失利,以拖待變,仍然是基輔當局的戰術選擇。只是,現在沒人知道,以前,他們拖延時間是為了獲得美國和北約的支持,但現在,美國和北約都明確要抽身而退了,他們只能是期盼被美國貿易戰搞得焦頭爛額的歐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