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21日,保碧新能源聯袂越秀產業基金和洛能資本,展開了一場“資本+產業”的強強聯合。
地產出身的保碧新能源正用其資本化打法,將分布式光伏從中國屋頂帶向全球戰場。
然而,在政策轉向、地緣風險、資本波動的三重挑戰之下,保碧新能源又能否搶奪屋頂戰役的決勝點?
以下為正文:
01
地產老兵的能源新棋局
保碧新能源于2022年5月成立,由保利資本與碧桂園創投聯合孵化,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創始班底多是地產人。
碧桂園牛若磊曾評價這一現象:“地產行業體量龐大,產業鏈條長,產品和技術持續迭代,行業內涵不斷豐富,保碧新能源可以通過資本紐帶串聯起一個產業生態圈”。
2020年,保利資本和碧桂園創投曾共同發起成立保碧產業鏈賦能基金。
背靠兩大地產資本,保碧新能源的訂單也就有了保障。
當前,公司業務聚焦分布式光儲充資產的開發、投資與運營,并延伸至虛擬電廠、碳管理等綜合服務。
2023年,公司的貴陽吉利汽車21MW屋頂分布式、沙鋼錳業5.4MW屋頂分布式、惠州博羅新峰藥業2.5MW屋頂分布式、優然牧業5.7MW屋頂分布式、沈陽雙匯食品4.6MW屋頂分布式以及宜昌當陽華強化工37.8MWh用戶側儲能等一批大兆瓦項目陸續開工。
由此,成立僅一年的保碧新能源,就在分布式光伏資產上實現了GW級的開發量突破。
然而,光伏產業鏈正經歷政策的轉向期。
2024年全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達到1.2億千瓦,約占光伏總裝機量的43%,然而,部分企業為搶占政策紅利,盲目備案導致項目擱置的現象愈發突出。
由此,2025年4月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網民留言選登(二)》,明確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實施后的過渡期政策細節。
新規表明,2025年1月23日前已備案但未能在5月1日前并網的大型工商業項目,需重新辦理備案及接入方案。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政策紅利窗口或將關閉,政策收緊信號之下,分布式光伏企業的發展可能會更加艱難。
除此之外,當前電價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光伏企業還要面臨收益率與電力消納率的雙重不穩定性沖擊。
目前,企業只得在煎熬中等待行業秩序的理性回歸。
02
從中國屋頂到全球戰場的躍進之路
當馬斯克的SolarCity苦苦掙扎于戶用光伏時,保碧新能源已用“資本×產業”的雙螺旋公式,在工商業賽道上強勢突圍。
25年2月,保碧新能源聯袂越秀資本、洛能資本,延展公司“屋頂金融化”的戰略布局。
中國屋頂已然無法滿足保碧的胃口,其野心正擴張至全球工商業屋頂市場。
一直以來,工商業屋頂光伏都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然而,屋頂碎片化問題卻一直困擾這廣大光伏廠商,“小而散”的生意讓眾資本望而卻步。
保碧新能源的“資本×產業”公式或將成為破解難題的關鍵。
一方面,公司作為一家新能源資產開發、投資和運營平臺,可創新性借助數智化平臺、數字化手段,以資產管理為核心,進行精準的投資測算和高效的資產運營,實現所有項目的全環節管理,讓原本分散的項目盡在科學高效管理之中。
另一方面,越秀集團可助力保碧能源從中國香港金融渠道出發,打通海外工商業光伏市場,資本與技術的捆綁出??捎行Щ夂M馐袌龅耐懂a風險,為公司的工商業項目提供有利的回報。
公司執行董事李文軒曾表示,公司將以能源投資作為第一增長曲線,計劃用3到5年時間,在工商業光伏電站領域實現8—10GW的優質能源資產。
然而,出海之路并不好走。
盡管特斯拉在戶用光伏領域的試驗收效甚微,但憑借著美國企業的市場基因,公司已然占據了光儲市場的較大份額,留給保碧的市場空間較為有限。
與此同時,隨著特朗普2.0風暴的席卷,光伏出海產業鏈正面臨著高關稅的地緣政治風險洗禮。
2024年美國就啟動了針對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四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聯合調查程序,盡管最終稅率尚未確定,但該舉措已對光伏產品出口供應鏈產生顯著影響。
要知道,東南亞正是中國光伏企業的布局重點,美國商務部對東南亞四國光伏產業“雙反”調查無疑對國內出海企業造成巨大沖擊;同時,保碧新能源的資本化打法也更易引發海外企業的針對。
由此,在保障技術優勢的同時,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海外市場拓展體系,成為行業面臨的共同課題。
03
產業與資本的融合體,讓每寸屋頂產生現金流
除了近期與越秀資本和洛能資本的強勢合作外,保碧新能源過去的資本運作也堪稱“教科書級”。
成立一年多,公司就完成了4輪融資,總計約15億元人民幣,保碧新能源也創造了公司成立最短時間獲最多產業資本投資的新紀錄。
從投資方來看,公司的A3、A4輪融資,由普洛斯資本和芯聯集成領投、奧牛資本跟投,老股東華美投資集團、蔚來資本、鐘鼎資本持續加注。
其中,普洛斯資本是全球頭部資管機構,資管規模超過千億美元,既有豐沛的屋頂資源,又有多品類的資產管理能力。
普洛斯資本底層資產已經覆蓋了物流倉儲、產業園區、數據中心、新能源等領域,這無疑為保碧新能源帶來了更多的產業資源,助力其將商業觸角延伸至各領域。
23年9月,保碧新能源與普洛斯資本聯合發起的分布式綠色能源投資平臺—洛能資本在廣州正式設立,公司通過“AMC+運營管理”的方式,將資產管理和資產開發、運維利用到新能源這一新領域。
當下,保碧新能源正推動分布式光伏從“項目時代”走向“資產時代”,然而創新突破的背后,仍有許多不容忽視的隱憂。
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光伏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資本與產業重構。
光伏產業的上游正陷入價格戰的漩渦,等待理性回歸的時刻,而下游廠商同樣內卷加劇,產能利用率不及預期。
分布式光伏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尬尷階段。
從營收端來看,作為光伏領域的頭部選手,隆基綠能在24年3季度營收585.93億,同比下降37.73%,而近利潤更是來到了-65.36億,同比下降156.12%。
行業頭部如此,保碧新能源等初創企業的日子勢必也不會好過。
要知道,資本市場對行業調整的反應極為敏感。
自23年末的A3A4輪融資起,保碧新能源已經一年多的時間沒有向外界發布獲得新融資的消息了,這背后又是否存在資本市場的態度轉變?保碧新能源的資本打法又能堅持多久?
04
尾聲
保碧新能源的崛起印證了“產業+資本”模式在分布式賽道的爆發力,通過標準化資產、全球化布局與數字化管理,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方法論。
然而,分布式光伏企業正面臨政策調整與技術迭代共振的時代,面對著政策紅利的消退與資本市場的猶豫,保碧新能源又將如何將屋頂資源真正轉化為實打實的現金流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