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在全球多極化趨勢不斷深化、國際合作呼聲日益強烈的背景下,美國卻又一次選擇了逆潮流而動,不僅要擴軍備戰,還要將戰火引向人類賴以仰望的最后和平領域——外空。4月9日,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斯蒂芬·懷廷公開宣稱,“我們在太空部署火力和武器系統的時刻到來了”,直言“軌道攔截器”將成為贏得未來戰爭的關鍵組成部分。至此,美國太空軍事化野心徹底暴露無遺。
懷廷直接將“武器”“火力”“沖突”“勝利”等戰爭術語強行植入原本應該屬于科學與和平的太空。他口中的“不可理喻”轉眼變成“理所當然”,幾乎是一種病態的進攻性邏輯在政策層面的升級。這種思維方式的背后,是美國對所謂“太空優勢”近乎病態的執念,是“霸權即正義”的又一現實延伸。
如果說以往的太空競賽尚且摻雜技術與探索的成分,那么如今美國軍方的宣言就是徹頭徹尾的“太空軍備競賽”總動員。部署軌道攔截器,研發衛星干擾站,測試反衛星導彈系統,訓練“天軍”特種部隊,美國已經不是在準備太空沖突,而是在制造太空沖突。
3月,美國太空軍作戰部長錢斯·薩爾茨曼就曾放言:必須為太空用于軍事目的做好準備。而現在,懷廷的表態不過是進一步將計劃“實體化”。不難看出,美軍正通過一整套戰術系統,在預演“天戰時代”的全面爆發。而這一切,正是以謀求未來戰場主導權為目標的,又一場霸權邏輯主導下的擴張冒險。
彭博社更是直白地指出,美軍正在接收新型移動衛星干擾站,點名“主要為了對抗俄羅斯和中國”。這不僅將中俄鎖定為太空敵人,更在無形中將全球帶入一個全新的軍備競賽周期。誰還會相信美國口中的“和平”?他們自己都早已不再相信“外空非軍事化”的國際共識。
這一系列部署并不是美軍的“本能反應”,而是系統性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自特朗普時代起,美國便成立太空軍,并將太空正式列為“第五作戰域”。拜登政府雖然換人,卻未有實質性調整,甚至繼續加大對太空軍的投資力度。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宮,更是讓太空軍事化按下“加速鍵”,不再偽裝,不再掩飾。所有姿態都在傳遞一個信號:美利堅帝國,將在太空重新武裝自己。
而這種充滿戰爭意圖的“軌道擴軍”,卻一再被美國包裝為“防御性”“威懾性”舉措。他們說太空攔截器是為了防止沖突爆發,他們說部署干擾裝置是為了應對“威脅上升”。然而事實是什么?美國才是全球唯一一個在太空完成過實戰級別反衛星武器測試的國家;美國才是唯一一個公開表示要“把外太空打造成軍事優勢高地”的國家。這哪里是防御?這分明是將未來戰場搬上軌道,是為一場“軌道熱戰”做萬全準備。
中國與俄羅斯則一再表達明確立場:堅持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外空軍備競賽,反對外空武器化。這種克制與負責任的態度,換來的卻是美方的曲解與污蔑。
在霸權邏輯主導下的美國,是不會理會這些聲音的。他們需要的是制空、制海、制陸,如今則是“制天”。他們的目標不是和平共贏,而是再次回到冷戰思維的“太空版”,企圖在軌道上打造一個屬于美國主導的新軍事鐵幕。而一旦成真,全球安全形勢將迎來質變,未來戰爭的門檻將被徹底抬升。
屆時,一顆衛星失效,可能就是導彈鎖定的開始;一塊軌道碎片,可能就是沖突的引信。太空本是全人類共同的資源,是科學、通信、救災、氣候監測等領域不可替代的基礎設施,而如今,卻正在淪為超級大國博弈的戰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