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正是全國春耕春管關鍵期,這兩天,福建福州的早稻插秧工作正在加緊開展,插秧機等農機也是紛紛“鐵牛下田”,為春耕按下“快進鍵”。
在福建福州長樂區的一處200多畝水稻種植區,此時此刻,插秧工作正在進行。農機手駕駛著自動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所過之處,一株株的秧苗整齊劃一地“扎根”水田。現在記者手上拿著的就是一盤培育好的秧苗。在插秧前,這些秧苗都是成塊的,像是一塊塊綠色地毯一樣。那么,一整塊的秧苗怎么能一株株插到地里?訣竅就是自動插秧機的“靈巧手”。
在機器的下方可以看到8個“小爪子”,這個裝置叫做“秧針”。機器行進時,秧針會來回轉動,輪流從秧臺的底部來抓取秧苗。秧針非常靈巧,就像是人的兩根手指,取秧苗的時候動作精準,力度柔和,不會損傷秧苗根系,能提高秧苗的成活率。
其實,插秧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保持插秧深度一致。因為過深,會減緩秧苗的生長速度;過淺,秧苗又容易從土壤里脫出。不僅如此,插秧的間距和行距也需要精準控制。固定的行間距可以讓秧苗分布更加均勻緊湊,提高秧苗密度,從而提升畝均產量。在過去,農民都是憑借多年的經驗來插秧,但即便是有充足經驗的農民,也難以精準控制插秧深度和間距。但有了插秧機,只需要一鍵設置,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這片水田通過插秧機作業,秧苗的深度可以精準的控制在2厘米,間距在16厘米。
不僅如此,插秧還要和時間賽跑。福建的水稻主要是雙季稻,早稻需要在5月前插好,這樣可以在7月中旬收獲,有效避開臺風期,同時也能保證晚稻的順利耕種。因此,為了搶抓農時,連晚上也要充分利用。插秧機上就裝有4個LED燈,在夜晚可以照亮田間,滿足夜間工作需求。過去人工插秧一個人一天最多只能插一畝地,但有了自動插秧機,一天就可以插秧60—80畝,像這塊200多畝的水田,2臺插秧機2天就能插完。
插秧結束后,農機手還會用到植保無人機來進行施肥等田間管理,也就是說,這里的春耕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而這些都得益于當地的數字農業園區為農戶們提供的農事“一條龍”服務,從一粒種子到水稻收獲,可以實現全程“托管”。
在采訪中,記者最大的感觸就是農業的新質生產力不僅最大程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傳統耕作方式,改善了農民生活。直播開始之前,記者試著在農田里插了十分鐘的秧,不一會兒就感覺腰酸背痛,這是從前人工耕作的常態。但是今天,有了科技賦能,種地變得便捷起來,農民們也不再像從前那樣辛苦。這兩年來,福州持續推進農業生產向現代化、智能化方面發展,今年,福州將播種早稻11.2萬畝,水稻種植綜合機械化率達84.8%。
遼寧:水稻育秧機械化 作業效率大幅提升
水稻是遼寧省的第二大糧食作物,據遼寧省農業農村廳介紹,近期,隨著氣溫持續回暖,遼寧全省各水稻主產區已陸續開展育秧工作。
鐵嶺市是遼寧省的糧食主產區和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今年,鐵嶺市水稻計劃種植面積52萬畝。眼下,當地水稻育秧工作已進入高峰期。
這是鐵嶺市鐵嶺縣新臺子鎮的一家水稻種植合作社,自動化育苗生產線正在快速運轉,一盤稻種不到10秒鐘就裝盤完成。隨后,種植戶會將一個個育苗盤送入大棚里進行催芽。育苗大棚里裝有自動控溫和噴灌系統,可以保證秧苗生長所需的溫度和濕度,育出的秧苗壯實,抗逆性強,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更利于機械化插秧。
大概一周左右的時間,育苗盤里就會長出一片喜人的新綠來。35天后,便可以移栽到水田里。目前,合作社共啟動了兩條智能育苗生產線,一天育苗6000余盤,可滿足近200畝水田所需。
在鞍山海城市的水稻主產區溫香鎮,水稻種植戶殷家良今年通過流轉土地,承包了1400畝水田。他新購置了一臺全自動上料育苗機,只需要按動手中的遙控器,機器就可以完成以往由人工操作的育秧作業,大幅度提高了作業效率。據了解,截至目前,遼寧全省水稻育秧面積已達2.4萬畝,完成計劃面積的三分之一。
湖北襄陽:噴灌智能化 給小麥精準補水
在湖北襄陽,580多萬畝小麥已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但由于近期當地干旱少雨,給小麥及其他農作物生長造成一定影響。當地迅速開啟智能噴灌設備,為小麥及時補水。
一大早,在襄陽市襄州區古驛鎮呂鎮村的千畝麥田里,已經是機聲隆隆。大型智能電控噴灌機正在運行,隨著180度可旋轉智能噴槍的勻速旋轉,從傘狀噴頭噴灑出的水霧,滋潤著麥苗。據了解,這種智能電控噴灌機,只需要在手機上輸入水壓、農田面積、墑情分析等,農戶不需要到農田,就可以完成規定農作物地塊的無死角噴灌。
從3月上旬開始,襄陽市持續高溫少雨,給農作物生長造成影響。供電、水利、農技等部門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指導種植戶使用新型智能抗旱裝備,提升抗旱效率。除了這種智能電控噴灌機外,崗地、坡地等灌溉難度大的地塊,則使用可移動噴水機、新建移動臨時中轉儲水池,以保障小麥正常生長。
四川綿陽: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 飛防作業治病蟲害
四川多地的小麥現在進入抽穗揚花期,這一階段是小麥赤霉病、白粉病的易發期。這幾天,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利用植保機科學精準施藥,保障小麥生產安全。
在鹽亭縣富驛鎮銅泰村的這片麥田里,當地種植戶正搶抓晴好天氣,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
據介紹,當地的小麥目前已進入抽穗揚花期,這個階段,小麥的幼穗從劍葉鞘內伸出,是小麥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管理重點是水肥調控和病蟲害防治,以確保麥穗籽粒的正常發育。
今年,當地的種植戶除了自己找飛防作業外,還可以交給社會化托管服務機構,機構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進行病蟲害防治作業。目前,鹽亭縣已有20多萬畝小麥采取了托管服務,預計4月中旬可完成全部飛防作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