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兒科一病區率先引進新生兒床旁重癥超聲技術(POCUS),通過“超聲可視化”診療模式,為超早產兒等危重新生兒筑起生命防線。這項被醫學界譽為“臨床醫生的第三只眼睛”的創新技術,使醫護人員能在暖箱旁實時捕捉生命體征的微妙變化,實現治療方案的迅速響應。
兩個月前,出生時僅24周+3天、體重不足1千克的“掌心寶寶”成為該項技術的首位受益者。面對這個發育僅相當于成人手掌大小的超早產兒,NICU團隊依托床旁超聲技術,精準監測其動脈導管分流量、肺動脈壓力、下腔靜脈變異度等關鍵指標。通過動態調整呼吸機參數、優化液體管理及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成功幫助患兒在45天內實現從有創呼吸支持到自主呼吸的跨越。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還通過每日超聲影像評估顱腦出血后腦室擴張程度和腸道功能,建立個體化腸內營養支持方案,為這個提前4個月來到世界的生命注入了“成長動力”。
“這項技術相當于為每個暖箱配備了‘生命監測雷達’?!痹撛簝嚎埔徊^副主任醫師魏朝霞介紹,新生兒床旁重癥超聲技術集六大優勢于一身:無輻射損傷的綠色檢查、分鐘級響應的即時診斷、多器官系統的同步監測、治療效果的動態追蹤、介入操作的精準導航以及病程發展的智能預判。相較于傳統放射、CT檢查,不僅規避了輻射風險,更將診斷時間從小時級縮短至分鐘級,為危重患兒贏得黃金救治時間。
在勝利油田中心醫院,每年約有1100余例危重新生兒需要重癥監護。兒科一病區團隊通過組建跨學科超聲醫療小組,已將該項技術系統應用于肺部疾病診療、循環功能評估、顱腦發育監測等臨床場景。特別是在超早產兒救治中,形成了“超聲引導—精準干預—動態優化”的閉環診療體系,使救治成功率提升至國內先進水平。
“每個早到天使都值得最溫柔地守護。”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兒科一病區副主任劉志強表示,團隊將持續推進新生兒重癥超聲技術的臨床轉化研究,為更多患兒給予無創、即時、準確、精細的治療。未來,這項技術還將拓展至產房急救、高危兒隨訪等領域,為更多黃河三角洲地區新生兒的健康保駕護航。(大眾新聞記者 鞏奕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