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是很多人的喜好。新鮮牛排現烤,多汁、美味。
有人喜歡三分熟,入口即化,有人喜歡五分熟,軟嫩可口,有人喜歡七分熟,香嫩中還帶著一點嚼勁。
不論幾分熟,終究是半生不熟。
牛肉為什么可以這么吃?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肉類,比如豬肉、雞肉等,卻要完全熟透才能吃?
牛肉粗糙,纖維感豐富,也正因此,日常烹飪牛肉時,都會橫紋切肉,通過破壞纖維的方式,讓牛肉易于煮爛,便于食用。
如何保證煎出的牛排軟嫩?“半熟”是唯一方式。
三分熟或五分熟的牛排,當你切開時,能看到里面流出的紅色液體。
有人說這是血,其實不是,它是牛肉中的肌紅蛋白。正因為它的存在,牛排吃起來才香嫩多汁。
如果將牛排煎至全熟,這些肌紅蛋白將會變得無影無蹤,導致牛排發柴、變老,吃起來就會非常難嚼,口感體驗上會大打折扣。
所以,牛排要想嫩,必然是半熟,保留其肌紅蛋白。
牛作為單一性食草動物,致病菌相對來說也較為單一,并且,牛肉的致病菌只存在于表面,內部肌肉是沒有病菌的。
高溫煎烤表面即可殺滅細菌,內部即使未完全熟透也較安全。
國外多家食物安全中心曾發布報告稱——
一塊沒有經過破壞的完整牛肉,只會在其表面遭受污染,食用前,只要保存、處理得當,就不會存在細菌問題,可以放心地安全食用。
基于以上食用口感、食品安全等因素,人們在食用牛排時,一般都選擇三分熟、五分熟或七分熟。
安全的同時,也更加軟嫩可口,美味多汁。
為什么豬肉、雞肉等常見肉類不能半生不熟地食用,非得全熟才行?主要基于食品安全考慮。
雞和豬等日常可食動物,都屬于雜食性動物,雞肉豬肉內部含有大量致病菌和寄生蟲。
比如,生雞肉的沙門氏菌污染率很高,又因為組織較為松散,病原體更易侵入內部,不像牛肉的緊實結構能阻隔細菌。
因此,雞肉需持續加熱,在全熟狀態下才能殺死病菌消滅污染。
對于豬肉而言,基本上跟雞肉差不多,也是因為豬肉內部含有大量病菌和寄生蟲。
比如絳蟲,只有通過全熟的方式,才能殺死病菌和寄生蟲。只有這樣,才能安全食用。
總的來說,病菌、寄生蟲、口感等諸多因素,決定了牛排可以半熟,豬肉、雞肉必須全熟才能食用。
就像三文魚一樣,深海寄生蟲風險低,可生食,但那些淡水魚類,寄生蟲多,只能熟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