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中國的“莫奈花園 ”
四季有花,日日有景
“一百句關于花的文案,都不及花本身浪漫。”
看到張小平的“莫奈花園”時,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便是這句話。
在這個坐落在安徽合肥 400㎡的花園里,繁花盛開,草木葳蕤,外界的浮躁喧囂悄無聲息褪去,只覺內心清明而澄澈。
張小平的“莫奈花園”,很多人或許并不陌生。
它曾經被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私家花園之一,還登上了日本暢銷園藝雜志:
《Garden&Garden》
一個普普通通的化學老師,用了20年的時間,將一片荒地打造成了“仙境”,也用自己的故事,向我們展示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NO.1 | 一個化學老師的花園夢
張小平出生在中藥世家,爺爺、奶奶、外婆、媽媽都是不折不扣的“花癡”。
或許受家庭氛圍影響,張小平從小就對花花草草有種特別的感情。
一株草的生長,一朵花的綻放,總能令她心生歡喜。
年輕時下放到農村的那段日子,別人覺得辛苦疲憊,她卻在繁重的勞動中自得其樂。
種小麥、種玉米、種山芋......
每天踩著泥巴,忙得不可開交,她卻開心得不得了。
后來,到了學校教書,但她心里對于花草的熱愛卻一如既往 : 她在家門前的水泥槽里種了一株叫伊麗莎白的粉色月季,最開始只是個月季花頭,
悉心培養,8年時間,開花無數,總能引來師生圍觀。
1992年,張小平的丈夫得到一個出國留學的機會,張小平也隨之去往德國。
國外很多人即使房子不大,也會打造一個小小的花園,將四季擁入生活中,這樣子的花園深深打動了她。
“我酷愛花,在德國時候,擁有一個私家花園的夢想,被重新喚醒。”
在德國的6年時間里,一有空閑,張小平就會到處參觀園林和私家花園,上園藝課,還去當地的植物學院打工。
抓緊一切機會為心中的“花園夢”添磚加瓦。
NO.2 | 用20年造一個夢
回國后,張小平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
最開始的房子,有一個40㎡的屋頂花園,已經不算小,但一兩年的時間就被張小平擺滿了四五百盆花。
“我想要個更大的花園。”
在和丈夫商量后,2002年,兩人做了一個重要決定,用大半積蓄買下了合肥市郊的一棟房子。
房子遠離市區,周邊全是連綿的荒地和農田,少有人來,但張小平一眼相中了它那400㎡大的園子。
雖然眼前還是一片荒地,但在張小平的腦海里仿佛已經浮現出了它繁花盛開的場景。
房子買下后,主屋還沒開始裝潢,張小平已經開始著手改造花園。
整個花園的設計,完全由張小平一人完成。
大到整座花園的區域劃分,小到每個角落種什么植物,每種植物如何澆水,如何施肥,都是由她親自把握。
美麗的花園總令人艷羨,然而美麗的背后卻是常人看不見的辛苦。
一年四季,她穿得最多的不是裙子,而是工裝。
圍墻上8米長的薔薇,每次修剪都是大工程,
一個長梯,一把新剪,皮衣,皮褲,皮手套,皮帽子。爬梯子,上墻,站在刺叢中。小心翼翼,不急不忙。一根根剪干凈,去細留粗,再理順,固定。
若不小心,心急,分心,就會被扎,被刺,被帶刺的枝條拉傷。
單是修剪,就要干上3天。
拔草、施肥、通風、梳枝梳葉,換盆......
每一樣都是實實在在的勞動,遇上酷暑暴雨寒冬,更是要費盡心神,然而在和花草泥土打交道的過程中,張小平的內心卻是充實而滿足。
花是嬌弱卻又懂得感恩的存在,你對它十倍好,它還你百倍的美麗。
而張小平流過的每一滴汗都成就了那片土地上,最美的風景。
NO.3 | 她將“莫奈花園”搬到中國
張小平的花園被她命名為“莫奈花園”。
丈夫酷愛藝術,張小平酷愛園藝。
藝術十園藝=莫奈花園,兩人也在用這座絢爛的花園向大師致敬。
而這座中國的“莫奈花園 ”,四季有花,日日有景,也恰如莫奈的顏料盤打翻在此地。
整個花園分為南園和北園。
北花園是一個獨立的月季園,中間是一大塊兒草坪,可小憩可賞景;南園有一個陽光房,冬天可以直接從客廳進入陽光房,聊天看花。
張小平的花園設計,一切圍繞“美”和“宜人”兩個詞設計的,園內四季都有亮點,精心選配的各種植物會在不同的時間,或嬌艷欲滴、或花蕾滿枝、或綠草如茵,爭相盡顯各自的美麗。
在她的花園里,四季都有花可賞。
“我抵擋不住花的誘惑”。
/春/
/夏/
/秋/
/冬/
亦可賞四海之花。
她的花種可能來自任何地方,山中、路邊、植物園......自己或者親朋好友出門旅行,也會帶回來各種花種,她則按照花期和花型,讓它們在花園里安家。
當年那株種在家門口水泥槽里,叫做伊麗莎白的粉色月季,也被她搬到了花園中。
出國前,東西還沒收拾好,她想的便是把伊麗莎白的去處;回國后,有了屋頂花園,她又第一時間驅車將花接回來。
再后來,有了莫奈花園,伊麗莎白也第一時間入住,期間或許因為折騰,這株月季一度面臨衰亡,在張小平的小心照顧下,才重新煥發生機。
如今年近40的伊麗莎白和年輕的瑞典女王
在莫奈花園里自成一景
包括花園里的很多裝飾,陶器、陶房子、陶鎖、陶鑰匙,也都是張小平自己弄好樣子,請窯工幫燒,出門看到什么有趣的東西,她也會撿回來自己改造。
不名貴,卻獨一無二,趣味橫生。
NO.4 | 給每一朵花開放的時間
現代人總是很急,不管干什么看什么,都追求效率,想迫不及待看到成果,就連養花也希望立刻看到花開。
在張小平的花園里,一次播種,可能兩年后,三年后,甚至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等到第一朵花開。
但張小平從來不著急。
從土地里生發出美麗的生命,值得這樣久的期盼。
為了這株澳洲蘭豆的花開,張小平等了4年。
花市上被扔到角落里的一棵蟹爪蘭小苗,張小平花了10元帶回家,換了盆,施了肥,偶爾澆點水,一年后的某個早上,突然便帶給她一份驚艷和驚喜。
2003年種下的不足小指粗的四照花,到了2017年,滿樹繁花。
一棵白木香,一棵法國薔薇,十多年下來,霸占了15米的圍墻,遠遠望去,自成一景。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每一朵花都有屬于它綻放的時候。
花不著急,人也不著急。
NO.5 | 以草木之心生活
張小平的莫奈花園在網上火了之后,很多人羨慕她花園的景,羨慕她擁有一個絕美的花園。
然而更讓我羨慕的,是她始終以“草木之心”在生活。
一花一木,它們在自己的節奏里成長,有沒有被關注,被欣賞,都從不掛懷,以“草木之心”生活,便是行于紛擾的萬丈紅塵,卻能不被外界所擾,不浮不急,不慌不燥,以單純的目光觀世界。
“花園生活已經成為了我的日常生活,每天感受著花園的變化,享受著園丁的工作,收獲著花癡的驚喜,可以足不出戶在花園里度過每一天。”
一粒種子的發芽,一朵花的綻放;
一陣風,一場雨;
一只鳴叫的昆蟲,一只棲息的小鳥
清晨的陽光,落日的余暉......
對張小平來說,都能帶來莫大的歡喜。
在燕鸻劃破熹微曉空的鳴聲中醒來,在鈴蟲幽幽夜吟中睡去。沒有疲勞感,沒有厭倦感,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值得期待。
培土澆水,感知生命的起起落落,對于人生的起伏也就多了幾分釋然。
很多人在今天過得不開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過度忙碌,過度看重結果,于是喪失了對美,對自然,對生活的感知能力,活得就像堅硬的水泥地一樣。
但人生是需要一些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的。
如畢淑敏所說:“你必得和日月星辰對話,和江河湖海晤談,和每一棵樹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鬢廝磨,你才會頓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時間之貴、死亡之近。”
言外之意,就是你要真正地學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意義。
同樣,張小平也希望讓人知道,其實花園不在于大小,一個小露臺,或者一部分陽臺都可以,甚至是家中一個小小角落。
只要用心,要喜歡花,要熱愛自然,要能投入進去,就會擁有自己的漂亮花園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匆忙疾馳的都市生活中,慢下來給自己的生活制造一些愉快的時刻;愿每個人身體和精神都健康,把平凡普通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閃閃發光。
(作者:不二 藝非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