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暉君的“昨天”,似乎正是人形機器人創業者們的今天。
當智元機器人經歷6輪A輪融資,終于在近日挺進B輪時,更多的人形機器人創企還被困在A輪融資里。
首當其沖的,或許正是被朱嘯虎送上熱搜位的松延動力。
朱嘯虎在采訪中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并且質疑“誰會花十幾萬買機器人干活”。退出的創企之一正是松延動力。
而松延動力也是目前在A輪階段融資最頻繁的人形機器人公司。企查查信息顯示,自去年3月進入A輪以來,松延動力已完成4次A輪系列融資,在A輪階段“長跑”達13個月。這家成立于2023年9月的公司,已累計完成五次融資,卻仍未邁入B輪大門。
圖源:企查查
松延動力創始人姜哲源在今年3月接受“搜狐科技”采訪時表示,“在企業競爭方面,目前最主要集中在融資領域,融資跟不上就快被淘汰了,其實有一些企業不樂觀了?!?/p>
對于眼下紅得發紫的人形機器人賽道來說,除去“輕舟已過萬重山”駛過A輪融資難關的宇樹科技和智元機器人,松延動力或是新一輪機器人創企當下的小小縮影。
據直面AI(ID:faceaibang)統計,2022年以來成立的13家明星機器人公司普遍呈現“單一輪次里徘徊”的融資特征。數據顯示,這13家企業在進入B輪融資前已經歷多次融資,除智元機器人在A輪里融了6次挺進B輪外,還有6家徘徊在A輪階段尚未晉級至B輪,另有6家至少完成三次融資的企業,還在更早期的天使輪和Pre-A輪徘徊。
云岫資本曾為宇樹科技等機器人公司提供FA服務,其合伙人兼智能制造組負責人的符志龍指出,當企業估值已經頂到高位,而量產進度不達預期時,企業便會通過多次“+輪”融資補足資金。
“去年年底第一次天使輪融資額不理想,今年熱度高,投資人看得不少,真正出手的不多,今年準備分2-3次小批量融preA的錢了。”某機器人企業創始人告訴直面AI,機器人創業早已到了1億元融資額一年不到就能燒完的階段,但面對謹慎的投資人,不謀求單輪大金額融資,多輪小額加入資金,一樣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對于松延動力們而言,企業進行小輪融資也有其考量。機器人賽道研發周期長,技術門檻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硬件開發、算法優化、供應鏈管理都是花錢的大頭。但是現在市場情緒比較謹慎,企業很難一次性拿到足夠的資金,往往只能采用拆分融資輪次的方式來緩解融資壓力。
只不過,困在A輪并不算舒適區,等待松延動力們的是持續的融資壓力,累計拿到五次融資的松延動力仍然資金緊張,“松延動力仍是草根團隊,錢一直會是相對比較緊的狀態”。姜哲源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
01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松延動力融到的錢沒有現在這么多?!苯茉唇邮懿稍L時表示。資金緊張一直都貫穿在松延動力的創業階段。
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電子系的姜哲源,在25歲那年,放棄了清華博士學位下海創業。當時,姜哲源的父親找來自己的老朋友勸說兒子不要創業,結果對方直接給松延動力投資了一百萬元。
但是機器人創業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這個行業投入巨大,資金緊張困住了大部分機器人公司。即使是頂著“華為天才少年”光環的稚輝君(彭志輝),創立的智元機器人兩年內在A輪融資里徘徊6次才邁入B輪。
2023年11月,成立兩個月后,松延動力就獲得了天使輪融資。2024年3月-2025年2月,松延動力獲得四次A輪融資。松延動力并未披露融資金額,只有最近一次披露了超億元的融資額,也顯得語焉不詳。
即使剛剛完成第四次A輪融資,姜哲源在采訪時仍表示,“松延動力仍是草根團隊,錢一直會是相對比較緊的狀態,不能像DeepSeek這樣放心地去追求技術理想,必須盡快商業化。”
事實上,在A輪融資階段,卡住姜哲源的正是投資人看重PMF(產品市場匹配度)。
對比已經走出A輪的稚暉君,姜哲源先卡在了量產上。
2024年12月,智元機器人啟動通用機器人的商用量產。今年1月,通用型機器人累計下線1000臺。其合伙人姚卯青透露,今年出貨量預計在數千臺左右。就在兩個月后,智元機器人就完成了以騰訊領投的B輪融資,投后估值高達150億元。
相較之下,今年3月,松延動力發布了兩款機器人:人形機器人N2和升級版機器人E1。目前,松延動力手上訂單有六百多臺。按照姜哲源的規劃,預計到今年下半年,松延動力機器人產量將能達到每月150臺以上。并希望今年能夠出貨一千臺,在四季度實現現金流轉正。
圖源:松延動力微信公眾號
符志龍表示,PMF能不能真正跑通,產品得讓客戶覺得有用且付費意愿高。一方面,是否具備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另一方面,銷售能否閉環,決定了商業邏輯是否成立。
也就是說,是否能夠量產,正是創企從A輪跨入B輪的一個重要因素。
和一些明星機器人公司相比,松延動力的創業團隊并不是最頂尖的。目前機器人創業團隊有在高校任教的,比如銀河通用創始人王鶴來在北大前沿計算研究中心任助理教授,兩次融資累計12億元;也有創始人有大廠背景,比如智元機器人創始人稚輝君,頂著“華為天才少年”的頭銜。
這也導致松延動力在資本青睞度方面并不算頭部。因此,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做出下一個milestone(里程碑)以及匹配適當節奏的現金支出,對姜哲源來說是非常有挑戰的。
姜哲源坦言,他對公司的一個要求是:眼下要掙錢。
姜哲源加快商業化步伐的原因不難理解,中國機器人公司必須嚴格按照PMF思考問題,所以先讓市場看到PMF的能力至關重要。
目前,松延動力發布的人形機器人N2,高度1.2m,整機重量僅30kg,具備后空翻等運動能力,價格已經下探到3.99萬元。市場上和N2相似的宇樹科技Unitree G1、智元靈犀X1,量產價格分別為9.9萬元和10.8萬元。
面對“到底能不能賺錢......是否也是賣一臺虧一臺?”的提問,姜哲源曾對“機器人大講堂”表示,“我們有著極強的成本控制能力,39900元肯定依然能掙錢。”
盈利多少或許不是松延動力現階段最主要考量的,先制造現金流,按照PMF行事才是走出A輪困境的當務之急。
02
“(松延動力)不能像DeepSeek這樣放心地去追求技術理想,必須盡快商業化。”姜哲源的話或許代表了當下大多數機器人創企的心聲。
由于看不到清晰的商業化路徑而退出松延動力的朱嘯虎說,“我們喜歡的是可持續的,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的商業化?!?/p>
某種程度上,投資人給了初創企業需盡快商業化的壓力。
正在看早期機器人項目的恒業資本創始合伙人江一告訴直面AI,他接觸到的某知名倉儲機器人A輪估值18億遇冷,后改拆為A1輪12億(對應產品原型)、A2輪15億(對應首個客戶簽約),通過漸進式誘導緩解市場的抵觸。
“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距離成熟還比較遠,缺乏商業化支撐的估值難獲認可。”一位頭部創投機構前投資人告訴直面AI。
而估值很難上漲的原因也和市場環境有關,上述投資人表示,整個VC市場有一些退潮,愿意在估值上推波助瀾的美元基金,沒有之前那么活躍。而入局的國資比較多,但是國資更求穩定,也會在估值上面壓的比較低。
因此,采用“小+輪”融資模式逐步提升估值,成為機器人公司應對當下市場環境的生存之道。商業化困境和融資環境導致創企很難一次性拿到大額資金,但是機器人研發又需要足夠資金投入,所以A輪階段投融資就被拉長了。
其實,作為區別于互聯網時代的新賽道,具身智能尚未有產品從研制到實現商用量產需要多少資金的標準。
以智元機器人的融資作為參考,雖然智元機器人并未披露每一輪融資金額,但是在進入B輪融資之前,智元機器人累計完成8次融資,其中2023年12月的一次融資金額超過6億元人民幣。松延動力未披露具體金額,最近一次融資額為超億元人民幣。作為參考,融到A3輪的星海圖,根據公開信息,目前的融資金額累計超過8億元。
圖源:企查查
智元機器人巨額的融資或許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即要想突破B輪融資,松延動力和星海圖或許需要完成一定的融資金額。
再者,對于松延動力們來說,想要解困,還得抱緊產業資本的大腿。
藍馳創投合伙人曹巍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智元機器人有大量的產業股東,僅來自股東方的需求可能就創造出幾萬臺機器人的銷量。智元機器人的落地場景也聚焦在工業。在A輪階段,智元機器人引入的投資方非常多元,不僅有創投機構和地方國資,還有比亞迪、上汽投資等產業資本,這無疑提供了不少的落地場景。
這似乎正中松延動力們的命門。如今結伴困在A輪,包括完成4次A輪融資的松延動力,完成A3輪融資的星海圖,投資方名單中都缺少產業資本的身影,這也使得它們在工業、服務、醫療等多個領域商業化落地較為艱難。
缺少產業投資,以至于商業化路徑不明晰,或許也是它們無法吸引更多融資向前邁進的原因。
在此前朱嘯虎引發的輿論爭議中,金沙江創投退出的兩個具身智能項目,分別是松延動力和星海圖,原因則是沒有看到清晰的商業化路徑。對于朱嘯虎的質疑,還困在A輪融資的松延動力們,或許需要更多時間來回答。
03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初創公司來說,拿到錢還只是開始,如何花錢才是問題。
而錢,往往先花在了搶人上。符志龍指出,在早期投資階段,投資人比較看重團隊能力,這事關A輪階段的供應鏈能力。
“投資人比較關注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比如關節模組、夾爪)是自研還是外包;如果是外包的話,團隊有沒有做二次調試的能力,確保產品競爭力。另外投資人會特別在意團隊里有沒有從0到1搭建過產線、從1到100跑過量產的人才,工程化能力直接決定后面能不能放大規模。”符志龍補充道。
對于松延動力來說,想要拿到更好的融資額,首先要做的就是團隊擴充,盡快完成人才儲備,但是這一部分的成本往往非常高。
根據第三方招聘平臺信息,松延動力招聘的嵌入式軟件工程師、電子工程師等均為13薪,每月薪水高達2萬-3萬元。其中具身智能算法工程師的薪水最高,年薪最高可達65萬元。類似的崗位,宇樹科技的激光slam開發工程師薪水為2.5萬-5萬元/月,智元機器人的控制算法工程師則達到3萬-5.5萬元/月。
智元機器人用四次A輪融資完成了團隊的擴充。
2023年8月,智元機器人完成A2輪融資,當時其研發團隊還不到50人。此后一年時間里,智元機器人完成了四次A輪融資。截至2024年9月,智元機器人團隊已經超過300人。
可以預見的是,具身智能賽道仍處于早期階段,這是一個鏈條長、技術棧復雜的行業,松延動力們面臨著巨大的研發投入。
對于更多團隊來說,最重要的可能是先活下去。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對于松延動力們來說,現在正是機器人創業的好時候。
星海圖創始人之一的趙行在接受《晚點Auto》采訪時表示,大模型、ChatGPT 的火爆,讓大家對具身智能有了更多信心,各界都在投入更多資源。
投資人生怕錯過潛力項目的焦慮情緒讓整個機器人領域都熱了起來。星海圖聯合創始人許華哲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也說,去年,投資人的心態可能是有興趣投資,但需要進一步考慮。然而,今年投資人的心態已經變成FOMO(害怕錯過),更傾向于迅速達成一致,抓緊機會投資。今年2月以來,星海圖在三個月之內完成了3次A輪系列融資。
同時,大模型的技術進步也讓人形機器人有更多的可能性。
美國人形機器人創企Figure AI,結合OpenAI的視覺語言模型(VLM)開發的Figure 01人形機器人,可以聽懂指令,與人類對話,被視為是人形機器人實現智能化的重要突破。今年2月,Figure AI拋棄OpenAI,進一步發布了自研的通用的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Helix ”,目前,Figure AI正以400億美元估值尋求C輪融資。
大模型的技術突破給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增加了好的信號,讓機器人不止于能運動,有了替代人的可能性。目前,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等創企都開始招聘和大模型領域相關的技術人才。宇樹科技薪酬最高的崗位為生成式AI算法工程師,年薪最高將超過90萬元。
即便當前松延動力們仍困在A輪,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無論是量產還是融資,都將迎來更多的好消息。
正如Figure AI創始人Brett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現在正好處于人形機器人推向市場的正確階段,并推動這一進程。這非常令人興奮?!?/p>
在AI時代,盡管機器人創企將走過一段混沌期,但正如稚暉君所說,短期市場上會有各種正、負反饋,對一家初創公司,最重要的是留在牌桌上。我們仍可以期待松延動力們的更多好消息。
參考資料:
《獨家對話姜哲源:3.99萬元背后,我們想成為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小米和蘋果》鈦媒體AGI
《27歲清華博士輟學造機器人,如何把價格打到3.99萬?》搜狐科技
《對話星海圖趙行、許華哲:機器人的寒武紀大爆發,卡點在大腦》晚點Auto
《3.99萬拿下一個會后空翻的人形“運動健將”?》機器大講堂
《明星初創公司六次融資仍在A輪 沃蘭特和智元的下一步是商業化》經濟觀察報
《Figure創始人訪談:為什么人形機器人公司要垂直整合AI、硬件和制造》明亮公司
《具身智能公司星海圖再度獲投3億元,以50億估值接洽新融資》南方都市報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如需開白請加小編微信:dongfangmar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