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體重管理年”,但很多朋友對運動傷關節的擔憂,反而讓他們選擇了“躺平”。
作為關節外科醫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廣醫二院”)關節外科王慶主任醫師每天接診的患者中,至少有一半人因為害怕加重關節損傷而拒絕運動,結果關節問題越來越嚴重。專家表示,科學適度運動才是改善關節功能和減重的“綠色良方”。
王慶主任醫師指出,最傷關節的方式有這幾種:突擊式運動:平時不練,周末突然猛跑10公里或爬泰山;體重過大+高強度運動:BMI>28的人直接跑步、跳繩;姿勢錯誤:膝蓋內扣、腳掌過度外翻;忽略疼痛信號:關節已經腫痛還強行運動。
體重超標的人關節更容易出問題
肥胖或超重與關節健康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尤其是對負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和踝關節)的影響更為明顯。王慶指出,體重每增加1公斤體重,膝關節所承受的額外壓力在行走時會增加3-4公斤,而在跑步時則會增加7-10公斤之多。
“代謝和炎癥因素也是導致肥胖和超重人群關節不好的關鍵因素。”王慶表示,肥胖者體內脂肪組織(尤其是內臟脂肪)會分泌多種炎癥因子,這些物質可能通過血液循環到達關節,加劇關節內的慢性低度炎癥,加速軟骨退化。肥胖常伴隨胰島素抵抗,可能影響軟骨細胞的正常代謝功能,進一步損害關節健康。肥胖人群患膝骨關節炎的風險是正常體重人群的2-3倍。當關節出現疼痛、腫脹、晨僵、無力、卡殼交鎖和怕冷等不適就應該引起警惕了。
關節需要運動才能保持健康
很多人認為,減少活動就能避免關節磨損,但真相是:關節需要運動才能保持健康。“關節軟骨沒有血管,依賴運動時的擠壓和放松來吸收營養。長期不運動,軟骨會因營養不良而退化。”王慶指出,關節的穩定性靠肌肉支撐,如果長期不活動會導致韌帶縮短、關節液減少,關節變得僵硬、疼痛。
很多人因為“跑步傷膝”等傳言放棄運動,但科學研究表明:業余跑者關節炎發生率比久坐人群低得多。傷膝的真正原因是:錯誤的運動方式,而非運動本身。
對策:這6種“無痛燃脂”運動,讓你快樂瘦身
王慶建議,體重較大或關節已不適的人群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低沖擊運動開始,并且配合飲食調整,再逐步增強運動強度。運動時選擇適合自己的裝備,避免受傷。如跑步,應選擇緩震運動鞋,跑步鞋每800公里更換,必要時使用護膝或矯形鞋墊。
運動時如果關節刺痛或腫脹加重,應立即停止!以下是6種對關節友好的“無痛燃脂”:
游泳——水下“零重力”燃脂
優點:水的浮力讓關節幾乎零壓力,但水的阻力卻能高效燃脂!
熱量消耗:400-600大卡/小時(自由泳最猛)
小技巧:不會游泳?試試“水中走路”或“水中有氧操”,效果一樣棒!
騎自行車(或動感單車)——坐著瘦的快樂
優點:體重由坐墊支撐,膝蓋壓力比跑步小很多。
熱量消耗:300-500大卡/小時(調高阻力更燃脂)
注意:座椅調至合適高度,避免膝蓋內扣!
橢圓機——模擬跑步但不傷膝
優點:雙腳不離開踏板,無沖擊,還能鍛煉全身。
熱量消耗:300-400大卡/小時
小技巧:身體微微后傾,用臀部發力,瘦腿效果更佳!
劃船機——坐著也能練全身
優點:坐著運動,膝蓋無壓力,還能強化背部、手臂和核心。
熱量消耗:400-600大卡/小時
注意:保持背部挺直,避免彎腰駝背!
瑜伽/普拉提——柔韌+燃脂雙贏
優點:低強度但能提升柔韌性、肌肉力量和代謝率。
熱量消耗:200-400大卡/小時(流瑜伽、力量瑜伽更燃脂)
小技巧:結合呼吸控制,燃脂效果翻倍!
走路——最容易被低估的燃脂運動
優點:簡單易行,膝蓋壓力小,適合所有人。
熱量消耗:200-300大卡/小時(快走+坡度更有效)
小技巧:搭配擺臂,消耗更多熱量!
采寫:南都記者 伍月明 通訊員 許詠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