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案件改編
2012年4月18日,上海刑偵總隊的劉志雄在整理指紋庫時,發現了一枚指紋。在他的印象里,這枚指紋似乎似曾相識。
要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很少能遇到過有相同的指紋。
劉志雄發現的這枚指紋,到底有何來頭?
01
1981年,僅僅兩個月的時間里,警方接連收到4起報案。
雖然這四起案件地點不多,但作案手法高度一致:旅館內,電擊搶劫,最后造成三人死亡的慘劇。
這四起案件中,有一位幸存者,此人名叫馮安,從前是浙江某農社的供銷員。
馮安經常出差,1981年8月25日,他乘火車去了嘉善。下車之后,因為天色已晚,他便在火車站附近隨便找了一家旅館。
當時旅館和現在的酒店大不相同。
因為人多房少,很多時候都是幾個人擠在一間房間。馮安就是如此,他被分到和一位陌生人住在一起。馮安進屋的時候,那人已經躺在床上睡下了。
圖|旅館
馮安常年走南闖北,早就習慣了這些。
臨睡前,他看了一眼褲兜里的東西:200多元現金、一張支票和一些糧票。確認無誤后,馮安把褲子疊好,放在了枕頭底下。勞累了一天,馮安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夜里十一點,旅館的客人們也都洗漱就寢了。馮安不知道,此時風險已經來到了他的身邊。
睡夢中的馮安不知道怎么回事,總覺得身上一陣陣地發緊。他本能的用手劃拉了幾下,沒想到正是這幾下,救了他的命!
馮安覺得有些不對勁,突然睜開了眼睛。
此時,他看見自己的床前站著一個黑影。他瞇著眼睛仔細一看,那人不僅身穿暗色衣服,頭上還戴著口罩、帽子,整個人只有一雙眼睛能瞧出個人的樣子。
馮安當即怒喊道:“你干什么?”
令他奇怪的是,男人什么話也沒說,反而蹲在地上撿東西,馮安嚇得一下子跳了起來,大聲呼喊:“救命!救命!”
馮安的喊聲很快吸引了旅館工作人員的注意,沒一會兒,敲門聲就響起了。
那人見形勢不妙,趕緊跳窗逃跑了。
圖|旅館
馮安被嚇得不輕,他一陣后怕,如果不是自己覺察出不對,此時的自己已經死透了。
旅館工作人員趕緊報了警,警方來到后,發現馮安的床上面當啷著兩根電線。警方推斷,那人恐怕是想用電線將馮安電死。至于殺人的目的,自然是馮安身上的財物。
雖然馮安沒有露財,但他睡前謹慎的樣子,肯定吸引了嫌疑人的注意。
旅館工作人員為了安撫馮安,給他換了一間單人房。可是,受驚過度的馮安再也睡不著了。他直愣愣地挨到天亮,去警察局做了筆錄,隨后趕緊回家了。
雖然馮安逃過一劫,但是另外三人就沒那么幸運了。
1981年8月10日,上海市某區一處名叫建華旅社的地方,發生了一起電擊案,正是這起電擊案,拉開了兇手殺人的序幕。
當天早上,旅社的服務員來到房間打掃。她進入一間房間時,發現客人還沒起床,便悄悄地打掃了一下衛生,便退了出去。
“這人怎么回事?怎么這么能睡?”
其實,不是服務員太八卦,主要是這間房間的客人一連睡了兩天,每次服務員進來打掃時,那人都是一個姿勢,連動也沒動。
服務員這次有些好奇,便瞄了一眼客人。
這一看不要緊,嚇得服務員大聲呼叫:“不好啦!死人啦!”
圖|案發現場
原來,那名客人眼睛睜著,嘴角還有血跡。
警方很快趕到現場,因為案情發生在上海,上海市公安局刑偵處和靜安分局的刑偵人員都來到了旅館。
經過調查,偵查人員確認了死者的信息,此人姓李,在青島一家工廠上班。這次來上海是出差,身上帶了200多塊錢。
雖然這些錢放在現在只是一筆小錢,但是放在80年代,可是一筆巨款,這些錢可供一家四口過得相當滋潤了。
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來說,從前的200元相當于現在的一萬元左右。
除了現金以外,李某還隨身帶著一塊手表,如今也不見了。警方推斷,李某的死或許源于財物。
隨后,技術人員便對案發現場進行了勘察。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某的身上出現了十幾處灼燒的痕跡。
經過鑒定,這些痕跡是電擊留下來的。
偵察人員推斷,這是一起用電擊搶劫的殺人案。
偵查人員立即對李某死前的情況進行調查。經查,李某生前曾在旅館居住,與他同住的是一位陌生男子,名叫劉青。
據旅館服務員回憶,劉青中等身材,北方口音,年紀三十出頭。在李某入住之前,他就已經住在這里了。
不過,自從李某出事后,他人就消失了。
圖|電擊工具
偵查人員查看了退房記錄,發現并沒有劉青的,這是怎么回事?
“所有人退房都要登記,他沒有登記的話,應該是偷偷跑了。”
偵查人員通過服務員的口供,判斷此人應該是畏罪潛逃了。為此,偵查人員專門組成一個搜查小組,追查劉青的行蹤。
當時礙于技術有限,不能根據身份證信息找到嫌疑人的身份情況。再加上沒有監控,只能通過最原始的人證的方式搜捕。
當時劉青入住時,提供了一封介紹信。偵查人員立即前往介紹信所在地調查,發現這封信是假的。
種種信息更加令人確信,劉青有重大作案嫌疑。
“這個劉青雖然提供了假的信息,但一定也建立在真信息的基礎上。我們以介紹信上的地址為圓心,向外邊擴邊找!”
一組技術人員立即展開搜捕。
在此期間,另一組偵察人員也沒有閑著,他們對當時李某死亡的房間再次進行勘察,沒想到又找到了重要線索。
原來,劉青作案之后,并沒有帶走作案工具,而是將工具扔進了通風管道里。
這是一條由多條電線拼接出來的一條,電線的一端連著一個發箍,是女性裝飾用的,發箍上面還有兩個通電的導體。
警方推測,這是兇手精心制作的作案工具。
除此之外,通風管道里還有一把刀。偵察人員推測,兇手或許是還安排電擊失效,改用刀進行搶劫。
圖|刀
令人激動的是,偵察人員在通風管道里提取了4枚指紋。其中一個是拇指指紋,還有三枚分別是中指、食指和無名指。
偵查人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和旅館服務員確認,平時這個管道并沒有人去動。這樣一來,就能確定這4枚指紋來自犯罪嫌疑人。
此外,案發現場也提取出了數十枚指紋。
偵查人員對指紋庫展開比對調查,因為沒有先進的技術,警方只能通過肉眼辨認,這讓案件偵破工作一時
陷入停頓。
即便如此,一代代偵查人員也沒有放棄,直到31年后,這起案件終于有了新的進展。
起因是上海市刑偵總隊的劉志雄在整理指紋庫時,發現了一枚眼熟的指紋。這枚指紋來自于1983年被判處搶劫罪的犯人。
劉志雄利用電腦技術,將此人的指紋信息和31年前的殺人案進行比對,發現比對成功了!
劉志雄不敢耽擱,立即將這一情況上報給領導。經查,指紋比對成功的嫌疑人名叫艾紅光,是鷹潭市下屬鎮子的人,平時靠打工為生,經常在江西各地建筑工地干活兒。
當地警方得知事情經過后,高度配合,他們開始大力搜查艾紅光可能藏身的建筑工地。
圖|建筑工地
那么,這個艾紅光是否就是31年前電擊殺人案的兇手呢?
沒過多久,排查人員就傳回消息,發現了艾紅光的蹤跡,此人目前在南昌市進賢縣與撫州市東鄉縣交界的一個工地上干活。
不過,專案組的人趕到時,工地已經交工了,艾紅光又不知道去哪兒了。
為此,另一組偵察小組直接去了艾紅光的老家,并找到當地包工頭,一一打聽艾紅光可能的落腳點。
最終,偵查人員終于找到了艾紅光的行蹤。
原來,他去了鄧家鄉那邊,那里距離艾紅光的老家100多公里。當偵查小組拿著艾紅光的照片,在工地一一辨認時,終于發現了正在賣力干活的嫌疑人。
為首的便衣走到艾紅光身邊,他的身后也圍過來幾名偵察人員。
“你是艾紅光?還是劉青?”
艾紅光聽到這話后,明顯一愣,不過他很快恢復正常,回答道:“我不知道你們在說什么?!?/p>
確認身份后,警方將其逮捕,隨后被押回上海。審訊室內,艾紅光面對審訊人員的問題,并不回答,而是裝傻充愣。
圖|審訊室
經過幾天的僵持,艾紅光終于受不了了,他開始交代自己犯罪的經過。
原來,艾紅光的妻子接連生下3個孩子,原本就窮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為此,艾紅光沒想著勤勞致富,反而動起了歪腦筋。
他見鄉里有人用電網電魚,便想著如法炮制,用電擊的方式搶劫。
為此,他提前制作了一些電擊工具,開始在全國各地跑。
為了隱藏工具,他先是把工具放在通風管道里,然后等到時機成熟后,再通過電擊的方式搶劫。
最終,他犯了四起案子,連殺了三人。
或許是自知罪孽深重,幾次得手后,艾紅光再也不敢用類似方法殺人了。于是,他偽裝成普通打工仔,穿梭在各個建筑工地。
雖然這起案子時隔31年才被偵破,但正義沒有缺席。
感謝為這起案子付出的公安干警們,因為你們的堅持和付出,才終于破獲了懸案,也給我們老百姓提供了安定的生活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