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明過后,記得嘗鮮這4種魚,價格便宜無養(yǎng)殖,錯過再等一年!
清明過后,隨著海水溫度的回升,各種海魚紛紛“游”上餐桌。這個季節(jié),不僅海魚種類繁多,而且價格親民,很多還是無法人工養(yǎng)殖的野生海魚,口感鮮美,營養(yǎng)豐富。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四種清明后常見的海魚,以及它們的美味做法,看看你家喜歡吃哪一種?
一、偏口魚
特點介紹:
偏口魚是沿海地區(qū)常見的海魚品種,每年的春秋兩季都有上市。而春季里清明前后上市的偏口魚,因為這個時候海水溫度還比較寒涼,所以肉質上要比秋季上市的更緊實一些。清明前后上市的偏口魚,個頭小一些的只需不到10元一斤,性價比極高。這個季節(jié)的偏口魚挑選的時候,可以選擇背后帶有一條黑線的,因為這樣的偏口魚里面都有香香的魚籽,吃起來特別過癮。
美味做法:香煎偏口魚
材料:偏口魚、鹽、料酒、蔥姜、面粉、食用油
步驟:
偏口魚去鱗、去內臟、去鰓,洗凈后兩面切上花刀,用鹽、料酒、蔥姜腌制15分鐘。
腌制好的偏口魚用廚房紙吸干水分,兩面均勻裹上一層薄薄的面粉。
平底鍋燒熱,倒入適量食用油,油溫七成熱時放入偏口魚,小火慢煎。
一面煎至金黃后翻面,繼續(xù)煎至兩面金黃酥脆即可出鍋。
二、大頭寶(梅魚/梅童魚)
特點介紹:
大頭寶也被稱作“梅魚”或“梅童魚”,這種魚跟大小黃魚一樣,都是石首科的魚類,不過大頭寶的個頭要比小黃魚還要小一些,并且頭大尾巴細。大頭寶的魚肉特別細膩,可以說是入口即化,并且刺軟肉嫩,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食用。大頭寶的價格也非常親民,一般也就10元左右一斤。
美味做法:家常燜大頭寶
材料:大頭寶、蔥姜蒜、干辣椒、料酒、醬油、白糖、鹽、食用油
步驟:
大頭寶去鱗、去內臟、去鰓,洗凈后兩面切上花刀。
蔥姜蒜切末,干辣椒切段備用。
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溫七成熱時放入大頭寶,煎至兩面金黃后盛出備用。
鍋中留底油,放入蔥姜蒜末和干辣椒段爆香,加入料酒、醬油、白糖和適量清水燒開。
放入煎好的大頭寶,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燜煮10分鐘。
最后加鹽調味,大火收汁即可出鍋。
三、海鯰魚(狗杠子)
特點介紹:
海鯰魚屬于離水后可以存活很長時間的海魚品種,這種魚生活在海底,屬于雜食性魚類,在海里還是比較兇猛的魚類。因為咬鉤兇猛,所以特別受海釣愛好者的歡迎。海鯰魚只有一根主刺,魚肉特別細膩鮮香。清明前后的產量特別大,所以價格也比較便宜,一般不超過10元一斤。
美味做法:尖椒燜海鯰魚
材料:海鯰魚、尖椒、蔥姜蒜、料酒、醬油、白糖、鹽、食用油
步驟:
海鯰魚去內臟、去鰓,洗凈后切段。尖椒洗凈切段,蔥姜蒜切末備用。
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溫七成熱時放入海鯰魚段,煎至兩面金黃后盛出備用。
鍋中留底油,放入蔥姜蒜末爆香,加入料酒、醬油、白糖和適量清水燒開。
放入煎好的海鯰魚段和尖椒段,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燜煮15分鐘。
最后加鹽調味,大火收汁即可出鍋。
四、辮子魚(牛尾巴/擺甲子)
特點介紹:
辮子魚的別稱很多,有叫作“牛尾巴”或“擺甲子”的。這種魚有著硬硬的大腦袋,以及特別硬的背鰭,身上的魚刺也比較硬。不過,辮子魚的魚肉呈蒜瓣狀,入口后有些韌勁,帶著蟹肉的鮮甜滋味,并且魚皮中富含膠質,燉過以后涼透的湯汁都能凝結成魚凍。辮子魚一般比較適合家常燜,很多家庭喜歡用其來搭配蘿卜、粉皮或豆腐來燉。
美味做法:辮子魚燉粉皮
材料:辮子魚、粉皮、蔥姜蒜、料酒、醬油、醋、白糖、鹽、食用油
步驟:
辮子魚去內臟、去鰓,洗凈后切段。粉皮提前泡軟,蔥姜蒜切末備用。
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溫七成熱時放入辮子魚段,煎至兩面金黃后盛出備用。
鍋中留底油,放入蔥姜蒜末爆香,加入料酒、醬油、醋、白糖和適量清水燒開。
放入煎好的辮子魚段和泡軟的粉皮,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煮20分鐘。
最后加鹽調味,大火收汁即可出鍋。
結語
清明后,是品嘗各種鮮美海魚的好時節(jié)。以上介紹的四種海魚,不僅價格便宜無養(yǎng)殖,而且口感鮮美,營養(yǎng)豐富。無論是香煎、家常燜還是燉煮,都能讓人大快朵頤。不妨趁著這個時節(jié),去市場上挑選一些新鮮的海魚,嘗試制作這些美味佳肴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