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差異本質上源于“自主投資人”與“職業管理人”這兩種不同角色的分野。段永平的低調,是個人投資者基于自身節奏的主動把控,在喧囂中為了更專注于投資布局而選擇的深度蟄伏。盛豐衍的隱身,則是基金經理面對監管趨嚴與復雜市場環境時的無奈轉型。
2025年4月10日,著名投資人段永平(雪球ID“大道無形我有型”)宣布暫時離開雪球:“由于某種原因,我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再上雪球了,也許有一天我還會回來。”這一消息在投資者群體中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截至當晚12點,該帖轉發量突破700次,點贊數超7000次,評論區滿是“感謝大道”的留言,甚至有投資者表示失去了“指路明燈”。
數據來源:雪球投資交流平臺
段永平暫別輿論場,投資布局成謎
段永平1961年3月10日生于江西南昌,1983年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是小霸王、步步高等知名品牌的創始人。在商業領域,段永平堪稱一位“教父”級的人物,培育出了多位在各行業呼風喚雨的企業家,這些人被稱為段永平的“門徒”。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vivo的掌舵人沈煒以及OPPO的CEO陳明永,在創業道路上都曾受到他的深刻影響。
注:以上人物系小霸王、步步高品牌創始人段永平
在投資領域,段永平被稱為“中國巴菲特”。2002年,他以0.8美元抄底網易,隨后收獲近百倍回報;2013年,面對塑化劑風波沖擊下的貴州茅臺,他再度精準出手。這些投資經歷至今仍被投資者們津津樂道。2025年3月,段永平以100億人民幣財富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榜單2575位。
段永平是雪球的活躍用戶,當前在平臺上的粉絲數超過100萬。此次他宣布暫別雪球,理由是等待“語言環境變好”,雖未詳細說明,但這一決定無疑讓市場對未來投資風向產生了更多猜測。他的暫別也可能暗示著他正在醞釀新的投資布局,而這一布局在他看來,不適宜在當前的公開交流環境下探討。
過去,段永平在雪球上從不吝分享自己的持倉操作。其投資風格偏向集中持有少數優質公司,投資版圖橫跨美股、中概股、港股以及A股等多個市場領域。2025年4月8日上午,段永平先后曬出多張交割單,以賣put的方式加倉蘋果、英偉達、谷歌、臺積電以及騰訊控股,總規模達3.9455億美元(約29億元人民幣)。彼時,全球金融市場還籠罩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陰影之下,股市剛經歷過一番“驚濤駭浪”。
除了分享投資經驗,段永平一直也以耿直、毒舌著稱,在雪球平臺上時常與網友“對線”。2025年3月,有雪球用戶發帖稱“大部分買騰訊的人其實沒有投資能力”,遭到段永平直懟“你閉嘴吧!說得你比我還有錢似的”。
盛豐衍網紅光環褪去,投資策略受考
段永平的離場揭示了“投資大師IP”的脆弱性。即使如他這般擁有深厚行業積淀,或許也難以長期承受輿論壓力。這一現象在公募基金行業中具有更為顯著的警示意義。公募基金經理身處高度監管的環境,肩負著眾多投資者的信任,因而必須嚴守合規底線。在社交媒體這一信息傳播迅速且影響廣泛的平臺上,他們更需謹言慎行。
西部利得基金的基金經理盛豐衍,無疑是這方面極具代表性的例子。曾經,盛豐衍以獨特的幽默風格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了大量關注,憑借諸如“丈母娘退休金”等形象生動的梗,迅速成為“網紅”基金經理。
然而,隨著監管環境的日益嚴格,例如2024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等一系列新規的出臺,對基金經理的信息披露及言行規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盛豐衍不得不轉變策略,逐漸從活躍于公眾視野轉向低調行事。
盛豐衍是復旦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碩士,曾任光大證券權益投資助理、光證資管研究員、興證資管量化研究員。2016年10月,盛豐衍加入西部利得基金,現任公司量化投資總監、基金經理、總經理助理。
注:以上人物系西部利得基金基金經理盛豐衍
Wind數據顯示,2024年初盛豐衍在管基金規模遭遇“滑鐵盧”。2023年末,其管理規模尚為133.63億元,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這一數字已驟降至82.87億元。其中,西部利得量化成長的管理規模從2023年末的56.97億元降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17.72億元,下滑了39.25億元,在彼時所有在管基金中規模縮減金額最多。
圖:盛豐衍在管基金規模變化
數據來源:wind
從2023年年度報告來看,西部利得量化成長的持股較為分散,前十大重倉股的投資比例合計僅為5.87%。市值風格回歸結果表明,產品整體偏小盤風格。其投資理念可以總結為“七分量化+三分主觀”,產品的持倉換手率長期顯著高于同類產品平均水平。
表:西部利得量化成長2023年年報中前十大重倉股
數據來源:wind
圖:西部利得量化成長市值風格回歸結果
數據來源:wind
圖:西部利得量化成長持股換手率
數據來源:wind
2024年1月至2月5日,A股市場的小盤股經歷了一輪下跌行情。期間西部利得量化成長跌幅超過25%,表現介于中證500指數和中證2000之間。隨著政策層面的積極引導以及市場流動性的逐步恢復,寬基指數均出現有效修復。然而,西部利得量化成長的凈值反彈力度卻大幅低于預期,引發了投資者對盛豐衍投資策略的廣泛質疑。
圖:西部利得量化成長2024年1季度凈值表現
數據來源:wind
在2024年下半年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盛豐衍坦言自己曾在今年年初的大幅波動中遭遇了很大壓力。盡管他當時已經判斷市場處于底部位置,但由于管理的部分產品觸發了預設的風控,不得不做出部分止損操作,以至于錯過了之后市場的V型反彈。
兩人的差異本質上源于“自主投資人”與“職業管理人”這兩種不同角色的分野。段永平的低調,是個人投資者基于自身節奏的主動把控,在喧囂中為了更專注于投資布局而選擇的深度蟄伏。盛豐衍的隱身,則是基金經理面對監管趨嚴與復雜市場環境時的無奈轉型。他們分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闡述了投資界“頂流”在各自賽道上積極應對生存挑戰的努力——前者需對抗輿論干擾,后者需破解合規與業績的雙重挑戰。
作者 | 趙紅揚
編輯 | 吳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