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圓
來源|貝多財經
在2025年3月的最后一天,51信用卡有限公司(下稱“51信用卡”,HK: 02051)發布2024年年報。從數據來看,無論是業績表現還是當天股價都讓投資者悻悻而歸。
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中,51 信用卡因其強大的工具性和創新性曾被寄予厚望。但一路走來,51信用卡的發展難以盡如人意,如今選擇艱難轉型,這背后與創始人孫海濤緊密相連。孫海濤從初出茅廬的創業者,到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弄潮兒,每一步都備受關注。
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行業監管的加強,51 信用卡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孫海濤在其中不斷調整策略,試圖帶領企業突出重圍。但從最新的業績表現來看,業務轉型成果檢驗仍需要時間。
一、孫海濤一波三折的創業棋局
孫海濤的創業之路,始終圍繞對年輕人生活痛點的敏銳洞察,在城市化興起伊始,孫海濤針對年輕人城市生活需求,先后創立三維仿真的網上交互性城市平臺“E都市”、擁有三維地圖找房功能的房產網站“房途網”、以及國內首創的房租支付服務平臺“租房寶”。
但隨著行業監管趨嚴,競爭加劇,外加自身定位不清,盈利模式單一,三個應用在轟動一時后皆黯然退場。但贏得第一桶金的孫海濤并未就此放棄,而是看中了互聯網金融的廣闊前景,投身其中。
孫海濤發現在信用卡和提前消費觀念逐漸普及的當下,人們雖然享受提前消費的便利,卻也被信用卡繁瑣的管理事務所困擾,如還款日期的記憶、賬單的核對等。孫海濤抓住其中商機,打造了幫助用戶集中管理信用卡的平臺,51信用卡的雛形就此誕生。
據貝多財經了解,51信用卡的主要經營主體為杭州恩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孫海濤,主要股東包括萍鄉紀牛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新湖中寶、天圖投資等。
2012年,51信用卡管家APP上線,憑借其簡潔易用的界面和強大的信用卡管理功能,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中迅速嶄露頭角。然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隱患也逐漸顯現,為51信用卡目前的困境埋下了伏筆。
51信用卡成立之初被定位為解決信用卡管理難題的一站式平臺。孫海濤親自參與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在他的帶領下,51 信用卡不斷延展業務規模,從最初的信用卡賬單管理,逐漸拓展到信用卡申請、貸款推薦等金融服務領域,但盈利艱難的困擾卻一直如影隨形。
2015年至2017年,51信用卡的營業收入一直保持可觀漲勢,分別為0.90億元、5.71億元、22.69億元,同比分別上漲536.43%、297.27%。但凈利潤卻連年虧損,2015年至2017年,51信用卡年內虧損分別為-6.93億元、-22.31億元、-13.78億元。
截自51信用卡招股說明書
此后,隨著51信用卡的發展壯大,孫海濤的角色也逐漸從創業初期的親力親為,轉變為公司戰略方向的把控者,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的戰略規劃和資本運作上,51信用卡也在2018年成功登陸港交所,迎來了公司發展的高光時刻。
2018年,51信用卡終于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豐收,實現營業收入28.12億元,同比上漲23.95%;實現凈利潤21.69億元,同比增加257.33%。
二、企業轉型困局難解
然而,僅僅一年時間,51信用卡再次陷入漫長的低谷期。2019年,51信用卡委托的外包催收公司因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為遭到杭州警方調查,雖然事后,孫海濤在微博上公開致歉,但此次事件儼然已對公司聲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截自孫海濤微博
此外,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公司業務的多元化發展,51信用卡面臨的挑戰日益加劇,尤其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不斷收緊的背景下,51信用卡的信貸業務受到了較大沖擊,公司的業績開始出現波動下沉,股價也隨之一路下跌。
2019年至2023年,51信用卡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45億元、2.74億元、4.40億元、3.96億元、2.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3%、-86.6%、60.4%、-10.1% 、-45.1%;年度虧損額分別為11.11億元、17.16億元、2.61億元、0.98億元、0.03億元。
雖然51信用卡5年間的利潤虧損敞口不斷在收窄,但始終難以扭虧為盈,股價更是一路由4.31港元/股跌至0.083港元/股。為了應對危機,孫海濤開始調整公司的業務結構,嘗試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如 SaaS 服務、房車露營業務、兒童游藝業務等。
在這個過程中,孫海濤對公司的管理層也開始了調整,逐漸放權管理層,賦予其他高管更多的權力,自己則更多地扮演協調和指導的角色。但角色轉變談何容易,截至目前,孫海濤依然兼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及行政總裁。
而從51信用卡2024年業績表現來看,其改革成效尚未顯現。2024 年51信用卡收益約為2.25億元,同比上升約3.4%;年度凈虧損0.69億元,同比虧損增加2092.44%。
但其中并非沒有亮點,如51信用卡的SaaS服務業務就表現亮眼,收入較上年增長29.7%,達到約0.75億元。這得益于小藍本在 “AI+SaaS” 場景應用的深入拓展,不斷深耕多個行業,實現了垂直場景的深度落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戶的營銷效率和獲客能力。
而曾經的支柱業務信貸撮合業務和信用卡科技服務業務均出現下滑。其中,信貸撮合及服務費用減少約16.5%,降至約0.59億元,據51信用卡解釋主要是由于業務策略調整,控制整體撮合業務規模,以應對監管政策趨嚴的預期。
信用卡科技服務費用更是大幅下降約 92.7%,僅約為0.02億元,51信用卡解釋這是因為公司評估市場情況后,繼續減少對聯名卡業務的投入所致。
51信用卡將盈利的虧損敞口擴大解釋為主要是因為經營開支大幅增加,如研發開支因Vala相關業務的投入增加了約124.9%,銷售及營銷開支因Vala的營銷推廣費用增加了約88.1%。但這兩項在經營開支中的占比并不算出眾。
2024年,51信用卡的研發開支0.41億元,占經營開支比例由2023年的9.41%增加至14.42%;銷售及營銷開支0.51億元,占經營開支比例由2023年的14.06%增至18.01%。反而是預期信用損失也在同比大增。
截至2024年末,51信用卡的預期信用損失增加78.75%。對此,51信用卡解釋主要源于質量保證金及合約資產相關預期信用損失大幅增加133.3%。這表明51信用卡的部分資產回收可能存在問題,如信貸撮合業務回款減少等。
截自51信用卡2024年年報
2025年3月31日,51信用卡在發布2024年年報發布的同一日,也發布了更改名稱公告,宣布將會對51信用卡的英文名稱進行更改,由“51 Credit Card Inc.”改為“Vala Inc.”,標志這其后續業務將更集中于Vala的相關業務,金融服務的相關業務還將繼續縮減。
51信用卡和孫海濤的故事,是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見證了行業的繁榮與困境,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唯有堅守初心,合規經營,持續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