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特朗普
特朗普一系列關稅戰猶如捅了馬蜂窩,引發了美國國內強烈的不滿與抗議,全美50個州無一例外,紛紛打出了反對特朗普的大旗。那么,特朗普一意孤行發動關稅戰,最終目的是什么?全美50個州爆發抗議活動,能否改變特朗普政策走向?特朗普最終會不會被彈劾?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從全美爆發抗議活動這一話題說起,為你進行分析。
2025年4月5日,美國各地爆發了超過1200場以“Hands Off”為主題的抗議活動。據組織者統計,全美50個州超過50萬人參與,成為特朗普年初就任以來規模最大的單日示威行動。華盛頓紀念碑旁的草坪擠滿高舉標語的人群,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高爾夫球場外回蕩著反對口號,紐約、洛杉磯等城市的街道被游行隊伍占據。這場席卷全國的浪潮不僅折射出美國社會的深層分裂,更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爭議推向新高度。
第一個問題:特朗普一意孤行發動關稅戰,最終目的是什么?
圖為馬斯克
首先,開源節流是任何政府都需要的。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同時減少貿易逆差,從而促進美國經濟增長。馬斯克從各部門裁掉了超過20萬個崗位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這一意圖。美國政府長期面臨財政壓力,2024年財政赤字突破1.8萬億美元,為200多年的第三高。
貿易逆差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美國2024年貿易逆差總額為9184億美元。特朗普認為通過關稅手段,可以讓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據白宮估算,僅2025年新關稅便可為美國政府帶來超過六萬億美元的收入,這種“節流”與“開源”的組合拳,試圖以短期陣痛換取財政平衡。
其次,特朗普想用關稅大棒來觀察和分化世界各國。他想看看哪些國家會向美國讓步,哪些國家是“聽話”的。如越南就主動提出對美零關稅這種“示弱”態度。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邊壓榨那些不配合的國家,一邊拉攏那些愿意妥協的國家,最終實現對相關國家的控制。畢竟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美國一直試圖維持其霸主地位。通過關稅戰,特朗普可以試探其他國家的底線,調整美國的外交和貿易策略,以確保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主導權。
圖為歐盟
最后,特朗普對歐盟等加征關稅,既是對“不公平貿易”的報復,也試圖迫使盟友在軍事、經濟等領域讓步,重塑以美國為中心的經濟體系。美國與盟友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復雜的。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的一些盟友在貿易等方面與美國存在競爭關系。特朗普認為這些盟友占了美國的便宜,通過加征關稅,他希望盟友能夠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做出讓步,重新構建一個有利于美國的國際經濟秩序。
第二個問題:全美50個州爆發抗議活動,能否改變特朗普政策走向?
圖為美國民眾
一方面特朗普是一個比較強硬的領導人。他更傾向于堅持自己的理念和目標,對于游行特朗普就已經明白表示不會因為抗議,訴訟而改變政策立場。特朗普一直以“美國優先”為口號,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美國重新強大起來。
在他看來,短期的困難和反對聲音是可以忍受的,只要最終能夠實現他所期望的目標。而且,他的支持者也認為他的政策是正確的,這使得抗議活動的影響力受到一定限制。
但是,即使抗議活動不能直接改變特朗普的政策,也可能會促使國會等其他政治力量對特朗普的政策進行監督和制衡。特別是民主黨,他們很可能會抓住抗議活動的機會,對特朗普的政策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和挑戰。他們可能會利用國會的聽證會、調查和立法程序,來突出政策的潛在負面影響,并推動替代方案。
因為美國的政治體制是三權分立的,國會擁有立法權。當抗議活動引起廣泛關注時,國會中的一些議員可能會感受到民眾的壓力,從而對特朗普的政策進行審查和調整。例如,如果關稅政策對某些行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國會可能會出臺相關法律來限制關稅的征收范圍或幅度。
第三個問題:特朗普最終會不會被彈劾?
圖為眾議院
盡管特朗普大刀闊斧地裁撤公務員,引發了政府部門的動蕩。發起關稅戰,導致物價上漲,沖擊了美國經濟,民怨沸騰,抗議活動此起彼伏。然而,想要通過彈劾程序來制約他卻困難重重。
其一,彈劾動議需眾議院多數通過,而共和黨議員普遍支持特朗普的政策立場。彈劾需眾議院簡單多數發起,參議院三分之二通過。當前共和黨占據兩院多數,黨內異議者不足。
即使眾議院發起彈劾,參議院也需要多數票才能定罪,目前來看,共和黨內部對特朗普的支持還是比較穩固的。在政治斗爭中,黨派利益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共和黨議員為了維護黨內的團結和自身的政治利益,不太可能輕易支持彈劾特朗普。
其二,雖然抗議活動規模很大,全美超50萬人參與“Hands Off”抗議活動,反對關稅政策、政府裁員及司法干預,但支持者基本盤穩固,特朗普的支持率仍有46%,這說明美國社會在政治立場上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一部分人反對特朗普的政策,而另一部分人則支持他。這種民意的分裂使得彈劾特朗普變得更加復雜,并且尚未形成足夠壓力迫使黨內倒戈。
圖為索羅斯
其三,如果民主黨在中期選舉或總統大選中取得重大勝利,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推動彈劾程序。美國兩黨在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張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次游行就少不了民主黨在背后組織,甚至索羅斯也參與其中。如果民主黨在選舉中獲得更多的權力,他們可能會利用手中的權力來對抗特朗普,推動彈劾程序。然而,選舉結果是不確定的,而且距離下一次選舉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政治局勢可能會發生很多變化。
總而言之,此次抗議不僅是對特定政策的反抗,更是美國社會對“政府角色”與“公平底線”的重新定義。如政治學家漢娜·阿倫特所言:“抗議是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是民主存續的呼吸。”當權者若忽視街頭的聲音,或將付出更深遠的歷史代價。這場風暴能否催生政策回調,仍需時間檢驗,但它無疑為美國民主制度敲響了一記警鐘。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