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大帝,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
真武大帝源自北方七星中的玄武神,被道教尊為掌管北方天界的顯赫天神。在宋、元、明等朝代統治者的支持下,其影響力顯著增強。
真武大帝的由來
真武大帝,亦稱作玄武、真武帝君、蕩魔天尊或玄武上帝,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星辰與動物崇拜。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黃道帶上的恒星劃分為二十八個星座,統稱為二十八宿。自戰國時期起,這二十八宿被分為四組,并以四靈命名,即東方的青龍、南方的朱雀、西方的白虎以及北方的玄武。到了漢代,人們開始將龜蛇視為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征,并逐漸開始對其奉祀。
自道教興起以來,它融合了民間對玄武的信仰,并進一步將玄武神人性化。到了唐代,出現了專門用于祭祀玄武的宮觀。北宋真宗時期,為了避諱尊祖趙玄朗的名字,玄武被更名為“真武”,并被賜予“鎮天真武靈應佑圣真君”的封號,真武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因此提升,與天蓬、天猷、翊圣真君并稱為“四圣”,真武神信仰開始廣泛傳播。到了南宋,真武神的形象更加人格化,常被描繪為手持寶劍、腳踏龜蛇的神祇。元朝時期,真武神被加封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的最高神祇。明成祖時期,真武神的封號進一步提升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并且在武當山大規模興建宮觀廟堂,以供奉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的人格化
據傳,真武神原本是凈樂國的太子,由善勝皇后剖左脅而誕,長大后英勇無比,立誓要鏟除世間所有妖魔,放棄繼承王位。后來,他得到真人指點,修習無極上道,進入太和山修煉。最終,他功成名就,德高望重,鎮守北方,成為真武大帝,并將太和山改名為武當山。另外一種說法是,真武神是元始天尊的化身,或者是玉皇大帝與太始天尊的化身。
真武大帝的職能
據道經記載,真武大帝身著長發,黑衣金甲,腰纏玉帶,手持利劍,目光如炬,腳踏龜蛇,頭頂光環,顯得威武勇猛。他奉元始天尊之命,率領神兵降臨凡間,鎮壓妖魔,拯救世人,擁有監察三界的權力。其麾下有龜蛇二將,原是水火二魔,被真武大帝收服后化形而成;還有三十六天將,即三十六天罡星神,以及五百靈官。真武大帝的侍從包括金童玉女,民間通常稱他們為周公和桃花女。周公擅長占卜,桃花女擅長解災,因此在民間命相行業中,周公被尊為算命的始祖,而桃花娘娘則被視為厭勝術的始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