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設計聯(ID:my-uapid)
本文已獲得授權
這座位于紐約哈林區的歷史建筑,原為1907年由建筑師Thomas Henry Poole設計的新哥特式教堂牧師公寓,經過多年荒廢后,成為一位世界知名畫家的新家。
隨著這位畫家的購買與投入,建筑的再利用也獲得了新生。作為紐約市的文化資產,如何在保留建筑的歷史價值的同時融入現代使用功能,成為一大挑戰。
由GRT Architects主導的改造項目成功將這座四層樓的歷史建筑轉型為現代居住空間,既保留了歷史魅力,又賦予其全新生命。
設計團隊的核心任務是保留并再利用歷史建筑元素。通過精細修復外立面的紅磚與褐色砂巖,建筑的外觀得以完好保留。而在修復過程中,建筑師采用不同材質的對比,巧妙地標示新舊結構之間的差異,確保建筑歷史脈絡清晰可見。這種手法,盡管在歐洲的歷史建筑修復中常見,但在美國則較為新穎,成為此次改造的一大亮點。
設計團隊對空間進行了大膽的重新規劃。最為顯著的變化是將屋頂高度提升四英尺,以容納大型藝術品的頂樓畫室,并通過雙層挑高設計打破原有空間的限制。此外,建筑師將原有的小窗戶組合為成對的垂直大窗,引入更多自然光,增強室內明亮感。
這些設計不僅改變了空間的視覺效果,也提升了空間的功能性和舒適度。同時,所有窗戶都更換為現代節能窗,提升了建筑的能源效率。
室內設計延續了外部設計的簡潔理念,通過光影、材質與顏色的變化,創造出層次豐富的空間效果。白色穿孔金屬樓梯貫通五層,樓梯上方的天窗讓自然光灑進每一層。
主起居空間位于雙層挑高區域,墻面與天花板采用了白色橡木簧風裝飾,增加空間的連貫性和流動感。
廚房和餐廳區域延續了起居室的白色橡木簧風裝飾,地板則采用黑白相間的磁磚,壁爐使用了GRT自家品牌Flutes and Reeds系列混凝土磚,凸顯其不規則紋理與現代感。
此外,外露金屬結構與軌道燈、帶狀燈具的組合,創造出鮮明的現代工業風格,與紐約的城市紋理相呼應。
藝術家的工作室擁有挑高天窗,引入大量自然光,打造明亮且開闊的創作空間。屋頂上安裝了電動遮陽簾,根據需求調整室內光線。而所有五金配件,包括黃銅門把手,均由業主藝術圈內的朋友特別定制,細節至上,盡顯設計品位。
拱形窗戶延續建筑的歷史語匯,與白墻形成簡潔對比。地板使用溫暖的木質拼花,提供柔和質感。家具選擇如經典的Wassily Chair(由Marcel Breuer設計)與簡約工作桌,凸顯功能性與設計感。多盆高聳的綠植增添生命力,藝術畫作隨性倚墻,營造靜謐又充滿靈感的氛圍。
GRT建筑事務所與業主通過多次討論,將業主收藏的藝術品融入空間設計,讓藝術品與空間之間產生對話。鮮艷的裝飾品、抱枕和地毯為空間增添了生氣,業主收藏的藝術品也為室內環境增色不少。
從家具到織品,大理石板,均由業主在時尚、藝術與室內設計領域的朋友提供或定制,這一跨界合作展現了設計的無窮可能。
此次改造不僅是建筑與室內設計的翻新,更是藝術、設計與生活態度的完美融合,展示了獨具品味的居住環境。
浴室以柔和的米色墻面搭配拱形天花,營造寧靜氛圍。地板采用多彩六角磁磚,增添視覺趣味與動感。黃銅五金細節,如淋浴頭、水龍頭及毛巾架,帶來細膩質感。
獨立式白色浴缸線條圓潤,與自然光線互動,塑造溫暖放松的空間感。室內綠植增添自然氣息,整體設計展現現代簡約與歷史環境的共存。
- End -
內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責聲明|
本文轉載自:設計聯
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原創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創,否則均為轉載或出自網絡整理, 如發現內容涉及言論、版權問題時,煩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做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