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驚魂】
2021 年 6 月的某個深夜,江門新會區 "鮮味居" 餐館老板陳師傅正準備打烊,突然被急促的敲門聲驚出一身冷汗。三名穿著制服的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出示證件后,徑直走向后廚冰柜。
"我們接到舉報,要對你們的刺身進行抽檢。" 執法人員邊說邊取出無菌采樣袋。陳師傅看著他們小心翼翼地封存三文魚和鯛魚片,心里直發怵。這家經營了五年的小店,一直嚴把進貨關,難道出了什么問題?
【晴天霹靂】
三天后的早晨,陳師傅顫抖著打開檢測報告:三文魚大腸菌群超標 3 倍!更讓他目瞪口呆的是,處罰決定書上赫然寫著 "沒收違法所得 314.2 元,罰款 5 萬元"。
"300 塊的生意,要罰我 5 萬?" 陳師傅癱坐在椅子上,耳邊回響著執法人員的話:"根據《食品安全法》,最低罰款就是 5 萬。" 他翻出進貨單據,每一張都蓋著供應商的檢疫章,這些正規渠道進的貨怎么會出問題?
【生死掙扎】
小店生意本就清淡,突如其來的處罰無異于晴天霹靂。陳師傅咬著牙借錢整改,更換了全新的冷藏設備,每天親自檢測食材溫度。但 5 萬元的罰款像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
"要不咱們認了吧,打官司太費錢。" 妻子抹著眼淚勸他。陳師傅卻盯著墻上的營業執照發呆:"我沒做錯什么,為什么要認?" 他連夜找律師咨詢,得知江門中院剛審理過類似案件,或許有轉機。
【法庭交鋒】
2022 年春天,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庭上,雙方展開激烈辯論。市場監管局代理人強調:"食品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5 萬元是法定最低標準。"
陳師傅的代理律師卻舉出關鍵證據:"當事人積極配合調查,主動整改,且沒有造成實際危害。" 他翻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主動消除危害后果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法官仔細比對了榆林芹菜案的判決:"同樣是食品問題,毒死蜱屬于主觀故意,而本案大腸桿菌超標可能源于運輸環節。" 合議庭陷入沉思,最終作出了改變命運的判決。
【塵埃落定】
當法官宣布罰款改為 1.5 萬元時,陳師傅眼眶濕潤。這個判決不僅為他卸下重擔,更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明確:行政處罰必須過罰相當!
"以后進貨要更嚴格,定期做自檢。" 陳師傅把新的檢測設備搬進廚房,他知道這場官司讓他失去的不僅是金錢,更讓他深刻理解了食品安全的分量。
【專家解讀】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琳分析:"本案具有里程碑意義。過去執法人員存在 ' 只敢從輕不敢減輕 ' 的誤區,法院用判決打破了 ' 唯數額論 ' 的慣性思維。"
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負責人表示:"我們正在制定減輕處罰裁量規則,確保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而陳師傅的小店,如今已成為當地食品安全示范單位。
【網友熱評】
"罰 5 萬是合法,但罰 1.5 萬更合情!"
"支持過罰相當,不能讓小商家因一次失誤傾家蕩產。"
"食品安全要嚴管,但法律也該有人情味。"
采訪結束時,陳師傅指著墻上的 "誠信經營示范店" 銅牌說:"這場風波讓我明白,食品安全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這個故事不僅關乎 300 元與 5 萬元的博弈,更折射出法治社會的溫度與尺度。
當法律遇見情理,公正方能彰顯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