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賣三文魚賺了314元,結果被罰5萬?"廣東江門一家小餐館老板老張拿著罰單的手直發抖。
這場被網友稱為"天價罰單"的糾紛,背后竟藏著食品安全執法中的"過罰之爭"。法院一錘定音后,更讓全國餐飲老板集體破防:"原來還能這樣討公道!"
【驚魂時刻】衛生抽檢驚現"超標",小店老板嚇癱在地
2021年6月,江門新會區市場監督局的一次突擊檢查,讓老張的魚生店遭遇"滅頂之災"。
當執法人員從冰柜里取出待售的三文魚生和鯛魚片時,老張還笑呵呵地遞上進貨單:"都是正規渠道進的貨!"可三天后的一紙檢驗報告,卻讓他直接癱坐在油膩的瓷磚地上——大腸桿菌和菌落總數兩項指標全部超標!
"這不可能!"老張哆嗦著翻出進貨臺賬,上面清清楚楚記錄著每批貨的檢驗合格證。
他連夜把剩下的魚生倒進垃圾桶,在整改報告上簽字時,鋼筆尖差點戳破紙張。但更讓他崩潰的還在后面:沒收314元違法所得的同時,竟要繳納5萬元罰款!
【天價罰單】小店月利潤僅萬元,罰款堪比半年收入
"我這家店總共就三張桌子,每個月凈賺不到一萬啊!"老張紅著眼睛向記者展示賬本。2020年疫情后重新開張的小店,至今還在用著二手冰柜。那批被查出問題的三文魚,進貨價不過百元,實際只賣出5份。
更讓他委屈的是,市場監管局來復查時,店里早已換上全新砧板,紫外線消毒燈24小時運轉。"我連洗菜流程都改成三遍沖洗,怎么還要罰這么多?"老張拿著《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手不停顫抖,紙面上"50000元"的數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法庭激辯】法官三連追問震動全場:罰5萬還是1.5萬?
"被告是否考慮過小微企業的生存壓力?""超標大腸桿菌與故意添加違禁品性質是否相同?""整改態度為何不能折抵罰款?"江門中院的庭審現場,法官的三連發問讓旁聽席響起竊竊私語。
法庭調查顯示:老張不僅保留了完整進貨憑證,得知抽檢不合格后,當天就下架了全部魚生。更關鍵的是,超標的大腸桿菌屬于常見腸道菌群,與"毒芹菜案"中違規使用劇毒農藥"毒死蜱"有本質區別。
"不能把無心之失和故意違法混為一談!"主審法官舉起兩份檢測報告:"同樣是超標,這個案子和榆林芹菜案,就像不小心灑了醬油和故意投毒的區別!"
【驚天逆轉】法院判決書里的"溫度":小過重罰的時代終結
2022年春天,一紙判決書讓老張的店鋪起死回生。法院認定:5萬元罰款既不符合"過罰相當"原則,也未考慮疫情下餐飲業的艱難。最終判決將罰款降至1.5萬元,相當于為小店保住三個月的現金流。
更令人振奮的是,判決書中的一段話引發全網熱議:"行政執法不是冰冷數字游戲。當小微店主已用行動證明悔改誠意,重罰只會壓垮生存希望。"這份帶著司法溫情的判決,被法律界譽為"教科書式裁量"。
【深度剖析】全國餐飲老板必看:這些救命證據要留好
1. 進貨憑證是護身符
老張能翻盤的關鍵,正是那沓泛黃的進貨單。根據《食品安全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可免于處罰。專家提醒:哪怕是在菜市場買菜,也要養成索要票據的習慣。
2. 整改動作要快過閃電
"我們核查時,發現他家消毒記錄精確到分鐘。"執法人員透露。從更換刀具到增加檢測頻次,每個整改細節都被手機拍照存檔,這些后來都成為減輕處罰的鐵證。
3. 首次違法可求情
大數據顯示,全國90%的食品超標案屬于初犯。江門中院法官特別強調:"第一次犯錯就像孩子學走路摔跤,不能直接打斷腿。"
【執法新風向】國家最新文件釋放信號:這類處罰要降了!
本案判決三個月后,新會市場監管局悄然掛出一份通知——《減輕行政處罰裁量規則(試行)》。文件明確:對非主觀故意、未造成實質危害的初犯者,罰款可降低30%-50%。
"以前我們只管達標,現在要學會算經濟賬、民生賬。"參與制定規則的執法人員坦言。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安,某涼皮店因類似問題被查時,老板當場掏出手機展示江門案的新聞報道,最終罰款從3萬降至8000元。
這場"魚生罰款羅生門",最終演變成中國法治進步的生動注腳。當老張把"食品安全示范店"的銅牌掛在重新開張的店面時,他說了句掏心窩的話:"現在每次切魚生,都感覺背后站著千萬雙眼睛。這1.5萬罰款,比5萬更讓人長記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