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上下的年輕小伙兒去體檢,測出來血壓高,回家一測血壓正常,有些人會說,這是“白大衣性高血壓”。
可是,這真是白大衣性高血壓嗎?
還真不是。
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也是有條件的。
- 首先,要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在診室醫生那里測量的血壓就要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這當然不是一次體檢就能搞定的,要非同日3次、診室標準測量的上臂血壓≥140/90mmHg。這是第一步。
- 然后,就是家庭血壓監測和/或動態血壓監測結果正常。
家庭血壓監測,就是家庭自測血壓,正常值是<135/85mmHg。動態血壓監測正常標準,是24小時平均血壓<130/80mmHg,日間<135/85mmHg,夜間血壓<120/70 mmHg。早先是這兩種檢測方法用一種就行,但是現在的意見和診斷分型都建議最好兩種方法都做。只做一種,只能算是“部分白大衣性高血壓”;兩種都做,才算是“真性白大衣性高血壓”。因為家庭自測血壓,缺少夜間睡眠那個時段。
家庭血壓監測,需要連續測7天。如果患者不熟悉自我測量血壓的方法、或者不能堅持測量、或者自己測血壓精神緊張焦慮,自我家庭血壓監測也不合適。
動態血壓監測的好處是24小時監測,包括夜間血壓,這樣不會疏漏夜間血壓高的患者。動態血壓也不是做一次就行的,需要重復做。因為研究發現,首次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的患者,在1~4周的重復檢測中,有25%~50%的患者第2次就滿足了持續性高血壓標準。單做一次動態血壓監測就容易漏掉這部分患者。所以有指南建議,對于懷疑白大衣性高血壓的患者應該3~6個月后重復動態血壓監測確認。
還有一點,對于“白大衣性高血壓”的后續進展,只有一種血壓監測正常和兩種方法血壓監測都正常的也不一樣。顯然兩種方法監測都正常的要好。比如就有研究發現,真性白大衣性高血壓患者首次腦卒中的風險是正常血壓者的1.38倍,而部分白大衣性高血壓則是2.16倍。
已經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也有“白大衣性高血壓”。
不僅沒有高血壓的人會得上“白大衣性高血壓”,就算是已經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也有一部分人是“白大衣性高血壓”。就是吃了降壓藥,在家測血壓正常,到醫院診室測血壓就高。這種情況,稱為“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壓”。
對于還沒有降壓治療的白大衣性高血壓,目前我國指南的意見是進行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 如減鹽、減重、增加運動等,預防及延緩持續性高血壓的發生。同時要對患者進行靶器官損害篩查, 評估心血管總體風險,根據危險分層進行管理。尤其要加強隨訪觀察,有條件的情況下每年復查診室外血壓,包括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和家庭血壓監測。因為白大衣性高血壓患者半數以上會發展成持續性高血壓,這樣可以盡早發現,及時啟動降壓藥物治療。
對于已經降壓治療、但屬于“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壓”患者,目前指南的意見是不需要進一步強化降壓治療。因為降壓治療的相關研究證據還不夠充分。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