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暮年書畫作品《青蛙蒲葦圖軸》·(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簡介】此畫中,齊白石純用水墨畫兩叢結了果實的菖蒲,草間有三只蛙。不畫土,也不畫水,也不管前后空間是否恰當,直把想畫的畫出來。這是老人90歲以后作品的一大特點。圖中的題跋把上下分散的草和蛙連成一體,給畫面以完整感。 齊白石有一首《追憶鐵蘆塘》詩:“少小心多記事殊,老年一事未胡涂。鐵蘆塘里菖蒲草,五十三年尚有無?”這里說的“五十三年”是一個象征數字,即遠離家鄉多年的意思。齊白石在北京的四合院里憶舊,偶然想起家鄉的鐵蘆塘。他在那里釣過蝦,水邊生長著有香味、根可入藥的菖蒲草。約九十歲前后,他畫了很多菖蒲青蛙。
該畫為齊白石1952年贈送湖南文物管理委員會的一件作品,1951年,文化部發布《地方文物管理委員會暫行組織通則》,規定在全國各省、市建立文物管理委員會,湖南文物管理委員會于當年成立。齊白石,作為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巨匠,其藝術成就舉世矚目。他的畫作不僅筆墨精湛,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暮年時期的齊白石,畫風愈發老辣、自然,每一幅作品都堪稱藝術瑰寶。《青蛙蒲葦圖》便是其暮年之作中的一幅經典之作,它以生動的青蛙和蒲葦為題材,展現了齊白石高超的繪畫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然而,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偽作也隨之增多。因此,如何準確鑒定齊白石暮年之作《青蛙蒲葦圖》的真偽,成為了收藏家和鑒定師共同關注的問題。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國家一級書畫鑒定師、齊白石書畫院院長齊良芷弟子湯發周先生,憑借多年的鑒定經驗和專業知識,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鑒定方法和建議。
一、了解齊白石暮年的藝術風格與特點
在鑒定《青蛙蒲葦圖》之前,我們首先要對齊白石暮年的藝術風格與特點有深入的了解。齊白石暮年的畫作,筆墨老辣、蒼勁有力,色彩運用更加沉穩、內斂。他善于運用簡潔的線條和筆墨,表現出物體的形態和神韻。在構圖上,他善于打破常規,創造出獨特而富有創意的畫面布局。同時,齊白石暮年的作品往往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生哲理,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具體到《青蛙蒲葦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其藝術風格與特點:
- 筆墨技法:齊白石暮年的筆墨技法已經爐火純青,他善于運用干濕、濃淡、疏密等筆墨變化來表現物體的形態和質感。在《青蛙蒲葦圖》中,青蛙的筆墨簡練而有力,蒲葦的筆觸則顯得蒼勁而自然。偽作則往往難以達到這種筆墨境界,筆觸生硬、墨色單一。
- 色彩運用:齊白石暮年的色彩運用更加沉穩、內斂,他善于運用色彩的對比和調和來營造畫面的氛圍。在《青蛙蒲葦圖》中,青蛙的墨色與蒲葦的綠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又通過巧妙的色彩調和使得整個畫面顯得和諧而統一。偽作則可能在色彩運用上顯得過于鮮艷或過于暗淡,缺乏真跡那種沉穩、內斂的氣質。
- 構圖布局:齊白石暮年的構圖布局往往打破常規,創造出獨特而富有創意的畫面。在《青蛙蒲葦圖》中,青蛙和蒲葦的位置安排得恰到好處,既突出了畫面的主題,又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動而有趣。偽作則可能在構圖上顯得過于刻板或缺乏創意。
▲齊白石暮年書畫作品《青蛙蒲葦圖軸》局部·(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二、觀察畫作細節與技法特征
在鑒定《青蛙蒲葦圖》時,觀察畫作細節與技法特征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具體的觀察點:
- 青蛙的造型與神韻:齊白石畫青蛙堪稱一絕,他善于捕捉青蛙的神態和動作,將其表現得栩栩如生。在《青蛙蒲葦圖》中,青蛙的造型準確生動,神韻十足。偽作則可能在青蛙的造型上顯得呆板或缺乏神韻。
- 蒲葦的筆墨與質感:齊白石畫蒲葦時,善于運用干濕、濃淡的筆墨變化來表現其質感。在《青蛙蒲葦圖》中,蒲葦的筆觸蒼勁有力,墨色變化豐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偽作則可能在蒲葦的筆墨上顯得生硬或缺乏質感。
- 落款與印章:齊白石的落款和印章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征。在鑒定時,應仔細觀察落款的書法風格和印章的印文內容、字體等是否符合齊白石的個人特征。真跡中的落款和印章往往更加精致和規范,而偽作則可能顯得生硬刻板或模糊不清。
三、借助輔助工具與科技手段
在鑒定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輔助工具與科技手段來提高鑒定的準確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輔助工具與科技手段:
- 放大鏡與顯微鏡:通過使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我們可以觀察到畫作表面的細微紋理、筆觸痕跡以及墨色的濃淡變化等。這有助于我們發現偽作中可能存在的筆觸生硬、墨色不勻等問題。
- 紫外線燈:紫外線燈可以用于檢測畫作表面是否存在熒光反應。一些偽作在制作過程中可能使用了含有熒光劑的顏料或墨料,因此在紫外線照射下會呈現出明顯的熒光反應。而真跡則通常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 紙張與裝裱分析:齊白石的作品多使用傳統的宣紙進行創作,其裝裱也往往采用傳統的中式裝裱方式。在鑒定時,我們可以觀察畫作的紙張質地、吸墨性以及裝裱風格是否符合齊白石作品的特征。真跡中的紙張往往質地細膩、吸墨性好,能夠很好地展現出筆墨的韻味和層次。同時,真跡的裝裱也往往精美大方,采用傳統的中式裝裱方式。
▲齊白石暮年書畫作品《青蛙蒲葦圖軸》局部·(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四、了解創作背景與流傳經歷
在鑒定《青蛙蒲葦圖》時,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與流傳經歷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了解途徑:
- 創作背景:齊白石的作品往往與其生活經歷和藝術追求密切相關。在鑒定時,我們可以了解《青蛙蒲葦圖》的創作時間、地點以及創作意圖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判斷作品的真偽。例如,如果作品聲稱是齊白石在某個特定時期的作品,但風格與時代背景不符,那么很可能是偽作。
- 流傳經歷:了解作品的流傳經歷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其真偽。真跡往往有著清晰的流傳脈絡和可靠的來源渠道。我們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或咨詢專業人士來了解作品的流傳經歷。
五、綜合判斷與尋求專業幫助
在鑒定《青蛙蒲葦圖》時,我們需要綜合考慮以上各個方面的因素和信息。通過仔細觀察畫作細節、分析技法特征、借助輔助工具與科技手段以及了解創作背景與流傳經歷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實踐,我們可以初步判斷作品的真偽。然而,由于藝術品鑒定涉及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積累,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難度和風險。對于難以判斷真偽的作品,我們可以尋求專業鑒定機構的幫助。這些機構通常擁有專業的鑒定師和先進的鑒定設備,能夠提供更準確、更可靠的鑒定結果。
綜上所述,鑒定齊白石暮年之作《青蛙蒲葦圖》真偽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和信息。通過深入了解齊白石暮年的藝術風格與特點、仔細觀察畫作細節與技法特征、借助輔助工具與科技手段以及了解創作背景與流傳經歷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實踐,我們可以逐步提高對齊白石作品的鑒賞能力和鑒定水平。同時,在鑒定過程中也要保持謹慎和客觀的態度,避免受到主觀臆斷和市場炒作等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齊白石這位藝術大師留下的寶貴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