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病真是太狡猾了,平時沒癥狀,但當你有癥狀時也已經很嚴重了!所以高危人群不要等有癥狀了才檢查,應該定時定期檢查!
40多歲的譚先生(化名)去年體檢時做了人生第一次胃鏡,結果出來,胃沒問題,卻“揪出”食管上有三處可疑病灶,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早期食管癌。
隨后,他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接受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完整去除了病灶,很快便順利出院了。今年復查,未發現異常,譚先生感到慶幸。
“早期食管癌一般是無癥狀的,通過胃鏡檢查早期發現、有效干預,5年生存率可高達90%以上?!睆V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陳科全提醒,高危人群應接受胃鏡篩查,發現異常早診治,守護食管健康。
拿到體檢結果,看到胃鏡檢查報告上“食管粘膜紅斑”的描述,譚先生有些不安。在老家醫院,醫生建議他進一步排查,但工作太忙,拖了一個多月后他感覺吞咽有輕微異常,才再次走進醫院。在進一步的胃鏡檢查中,醫生發現他食管有多處粘膜病變,病理檢查提示已發生癌變。
(圖文無關)
他慌了神,這下不敢再拖延,馬上前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求醫。住院后,醫生用染色放大技術為他做高清胃鏡檢查,發現三處病灶,診斷為早期(T1a)食管多發癌。
明確診斷后,該院消化內科主任陳科全帶領團隊為譚先生實施了食管早期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手術當天,在胃鏡鏡頭下,醫生團隊先精準標記好三處病灶的病變范圍,隨后做粘膜下注射,再小心翼翼地沿著粘膜下層完整剝離病灶。
術后,三個送檢標本的病理提示分別為鱗狀上皮重度異型增生/原位癌、鱗狀上皮輕度異型增生以及黏膜內癌。同時,病理證實切下來的標本邊緣干凈,也就是說,通過內鏡下剝離術,譚先生的多發早期食管癌病灶被完全切除了,出院后也無須接受其他治療,生活很快回歸正常。
半年后,再次接受胃鏡復查未發現異常,譚先生深感慶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