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全面爆發;2022年2月27日,世界上僅存的一架最大的運輸機安-225被毀于戰火。
它被停放在烏克蘭的安東諾夫機場中,坍塌的機庫之下,運輸機前半部分完全被破壞,只剩3臺發動機和破損的機身。
從安225的實際情況來看,再修復已經完全沒有可能。但奇怪的是,在被摧毀后,安225的飛機殘骸突然消失不見了。
有觀點認為,這是被某大國打包了,因為安225身上還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之后,更是有“火燒飛機,即將拆解”的帖子出現,甚至中國還發表了一篇與安-225外形極為類似的超級運輸機的論文,這些都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猜測。
它真的是被打包賣了嗎?
安-225:令人驚嘆的工業奇跡
安-225的損毀,可以說是人類工業史上的一大遺憾。它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架飛機,翼展長度達到了驚人的88.4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640噸,配備有六臺發動機,載重能達到250噸。
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的朋友,對比一下我們的運-20就知道了。同樣是運輸機,運-20的翼展長度只有45米,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66噸。
單載重量而言,安-225是運-20的將近4倍。在如此直觀的對比之下,安-225的成就已經足夠令人震撼。
所以在安-225誕生之初,它就收獲了許多光環,比如說世界上載重最多、世界上最大的、世界上起飛重量最重的等等,這些都令整個蘇聯為之驕傲。
蘇聯選擇造安-225,是因為他們需要有一架大型運輸機,運送數百噸重的航天飛機。
上世紀八十年代,彼時美蘇爭霸正處于白熱化階段,雙方已經將軍備競賽擴大到了航空航天領域。
眼看美國的航天飛機已經成熟,蘇聯自然也不甘落后,便啟動了自己的計劃。與該計劃一起的,還有運輸機項目。
在航天飛機設計之初,蘇聯就已經在考慮后續的一系列問題了,讓他們糾結的是,航天飛機如何能夠完好無損地被運輸到發射中心呢?
正常情況下,他們只需要將航天飛機一一拆解,到發射中心再組裝就是了,這樣是最節省成本的選擇。
但蘇聯卻考慮到航天飛機以及未來的發展狀況。航天飛機拆解再組裝,加上運輸路上的不確定性,很有可能會給飛機本身造成影響。
并且,蘇聯后續還會有相似需求的任務,在商討過后,他們當即決定打造一款新的運輸機,要大,載重要多。
而安東諾夫設計局在這方面擁有充足的經驗,此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他們的身上,在安-124的基礎上,安東諾夫設計局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了升級。
載重不夠就擴大體型,推力不夠就加發動機……總之,這大型運輸機,在1988年還真的試飛成功了。
它被蘇聯人賦予了一個特殊的名字,叫做“夢幻”。安-225沒有辜負期待,它順利將航天飛機運抵目的地,讓蘇聯人在航空領域又邁進了一步。
然而,蘇聯的神話卻沒能繼續下去,1991年,蘇聯解體,連帶著安-225在內的幾乎所有蘇聯軍工遺產,都就此陷入癱瘓。
被遺忘,被摧毀
它被歸于烏克蘭所有,但由于烏克蘭難以負擔起龐大的養護費用,再加上當時真的沒有什么大型運輸任務可交由安-225。
這個航空領域的奇跡,在長達七八年的時間中都在倉庫中落灰。而隨著國際局勢的轉變,安東諾夫設計局看到了希望,他們希望能讓安-225重返藍天。
于是修修改改,安-225從一架軍用運輸機成功轉變為了商用運輸機,在全世界范圍內承接運輸任務。
期間,我國也多有租用,每一次安-225的亮相,都會吸引大量航空、軍迷愛好者的驚嘆。
可惜的是,炮火還是摧毀了它,對于責任方在誰,目前仍未有定論。烏克蘭表示是俄羅斯的空襲造成的;而俄羅斯卻反駁稱是烏克蘭反攻時進行了大規模炮擊造成的。
但不管如何爭論,安-225都再也回不去了。被摧毀后,還有記者和愛好者前往實地探查,為面目全非的安-225感到惋惜,但幾天之后,他們就發現安-225的殘骸不見了。
重建安-225
對此,烏克蘭官方始終沒有出面回應,各種猜測在此刻全面迸發,畢竟安-225就算是損毀,其工業價值也是頂級的,就比如說其發動機,每個推力都達到了驚人的23噸。
雖然是殘骸,對于一些國家來說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更讓人疑惑的是,兩個月后,中國航鐵集團有限公司突然發表了一個文案表示要拆火燒的飛機。
文案打眼一看是正常,可圖片卻是真實的安-225,這瞬間引起了一片嘩然。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疑點浮出水面,安-225殘骸被打包帶走的猜測不攻自破。
首先,當時俄烏沖突剛爆發,雙方戰爭正處于激烈時期,想要在雙方眼皮子底下打包帶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那可是安-225,它本身的體積重量就已經非常可觀了,沒有人或者什么運輸工具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其轉移的干干凈凈。
最后,烏克蘭相關企業終于發聲,他們表示安-225的殘骸還在烏克蘭的掌控之下,而安東諾夫設計局準備將安-225重建,預算5億美元,將其和蘇聯解體時,只完工了60%的安-225拼合,繼續“夢幻”的輝煌。
安-225真的能夠重新翱翔于藍天嗎?從現實情況來看,很難。
第一,資金方面,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幾乎將烏克蘭國內的經濟都給打空了,現在別說是5億美元,就連1億美元,對于烏克蘭來說都是個大問題。
第二, 烏克蘭并不安全。俄烏沖突還在繼續,俄羅斯的主要打擊目標,就是烏克蘭境內的軍工設施和能源等設施。烏克蘭生產航發的馬達西奇工廠都被炸了,他們又如何瞞過俄羅斯建造安-225呢?
第三,蘇聯已解體三十余年,組建安-225的生產線,烏克蘭真的有能力嗎?設計師,組建工廠,上萬個零件配套,熟練工人等等,烏克蘭要怎么在短時間內解決呢?
2024年,烏克蘭國防工業公司相關人員表示,安-225的重建計劃正在進行,雖然現實還面臨著諸多困難,但相信還有無數人還在期待著那個身影再次翱翔于藍天。
新民晚報:俄烏沖突爆發的第38天,機長見到了安-225的殘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