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產(chǎn)從業(yè)20年,通曉業(yè)內(nèi)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zhàn)經(jīng)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中考分流”合理嗎?對男孩子公平嗎?難道不應該給男孩子們一個等待的機會嗎?
這是網(wǎng)友問我的,很理解他們做父母的心情,但回答不了,更幫不上忙。而且在我看來,初中知識其實對智商的要求并不算太高,或者說拋開那些終極大題,基礎知識和是否開竅兒沒什么關系。只要不是太笨,那達到普高的入門成績是沒問題的。
也就是說,在初中階段,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性,遠遠大于智商水平。或者說想考上牛高那絕對需要天分,但達到及格線就無所謂了。
之所以女生考上普高的相對多,未必是她們發(fā)育的早,而是女孩兒的天性相對文靜,坐得住+聽話。也就能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能在督促之下憑笨功夫得到分數(shù)。
而很多男生之所以考不上普高,真的不是因為發(fā)育晚+沒開竅兒,更主要的就是沒有養(yǎng)成學習習慣。本來很多分數(shù)的知識點并不難,但要靠反復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可既然是不想學+坐不住,那自然就得不到這些分數(shù)了。
男孩子到高中才爆發(fā)的確實有,但終究是少數(shù),極少數(shù),大多數(shù)孩子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而質(zhì)變的基礎一定是量變,沒有量變的積累,就算開竅了也沒多大用,基本功更多是要靠童子功的。
在外界看來,有些男孩子小學初中都不怎么學習,成績平平,但到了高中卻脫胎換骨一飛沖天。但如果深入了解,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其實就是那種“蔫土匪”,真的是在學校不學而回家下功夫的。未必是孩子的本意,更多的是放學之后的家長督促的緊。
這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初中時也差不多。如果沒有回家后我老娘用狼牙棒威懾,那我至少考不上重點高中。但是,這也已經(jīng)是我智商的極限了,再向上提分幾乎不可能,老虎凳辣椒水兒都沒戲。我老爸的理想是讓我考上他的母校,四中,但當兒子的實在做不到啊,實力不允許。
總之吧,我承認初中階段確實有部分男孩子沒開竅兒呢,但被分流的絕大多數(shù)還是在學習態(tài)度上不夠努力。不信就看看中考分數(shù)分布圖吧,是蘑菇型的,跟高考的紡錘棗核兒型完全不一樣。
為什么是蘑菇型的?說明每年的中考題目都不算太難,孩子們無論智商高低,最終的成績都是分數(shù)拉不開,所以才都向上集中。而到了高中才加大了對智商的要求,所以高考分數(shù)也就成了正常的棗核型了。
在高中階段,也確實有部分男生占優(yōu)了,智商優(yōu)勢超過女生。不過這些男生也必須有個前提,就是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必須已經(jīng)養(yǎng)成,否則智商再高也沒用。畢竟高考是應試教育,獲得成績的重點必須是重復訓練為主,而天才冒尖兒是少年班的事兒,早就已經(jīng)完成選拔了。
回到開頭兒,我很同情對我提問的這對父母,他們確實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只是結果卻不盡人意。
按他們的說法,兒子從小就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小學本來在很普通的學校,后來他們特意買的學區(qū)房,花了不少錢,很幸運的是在小升初進入了牛中。
但孩子可能還是不太努力吧,每次家長會得到的反饋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愛寫作業(yè)。結果是從初二開始班主任就暗示他們分流,到初三更是直接挑明了。
但哪家做父母的也不愿輕易放棄唄,更不愿承認孩子的缺點,當然最不愿承認的是自己在“家教”方面的不足。可這又能怎樣呢?我能出的主意也只能說去民辦校試試,其他的不敢建議了……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共號,有房產(chǎn)相關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