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喜歡溫庭筠的這句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p>
這句詩出自《商山早行》,自然是寫在商州境內,而商州城北不遠就有一個板橋鎮,這個地方自然就吸引了我
板橋鎮交通還是很方便的,國道高速鐵路都通,從西安過去一個半小時,從商州城過去才二十多分鐘。
到了板橋鎮后卻有些失望。
鎮真是小,只有一條和國道垂直的主街道,然后就是沿著國道建的門面房,不說平時,就是逢單日子集,也散得快,是個“猴娃子集”。
鎮上看著都是新建筑,問問這里是沒有老街的,就是賣吃食的,也只有主街延伸到國道邊上一溜幾個小攤攤,賣的無非就是涼皮涼粉饸饹夾饃之類。
好像沒有什么轉的。
了解了一下,這個板橋鎮其實是由原來的蒲峪鄉、龍王廟鄉合并的,板橋鎮好轉的地方不多,但是不遠的龍王廟鄉卻是一個好地方,是商州人的寶藏出游地。
可嘆的是現在地圖上卻找不到龍王廟這個地方,導航上只有一個龍王廟初級中學,有初中的地方,應該就是原來的鄉政府駐地。
沿著國道旁邊的石鳩河上溯,一路過槐樹村,看著景色就好起來了,難得的是這一路村莊很多人煙稠密,沒有一點兒山間僻野的感覺。
望文生義,石鳩河就是河道里有石斑鳩,我知道斑鳩是種鳥,石斑鳩是啥卻不知道。但是這個石鳩河還有個名字叫做“十景河”。
這個說法我倒是明白,就是說這里的景點多:懸崖絕壁險灘瀑布,深山古寺洞穴奇觀。
利用一天時間到這里閑轉,真是驚鴻一瞥。
沿石鳩河上溯兩公里左右,忽然山峰突兀而起,這就是著名的劉秀山。
下面峽谷深邃直插云天,石鳩河水砸巨石濺深潭,素湍綠潭,真是一個好去處。
潭名響潭碥,也叫劉秀潭,自然和王莽追劉秀的故事有關,留下眾多傳說。這個故事是就不編了,大家發揮想象力。
路邊有一個寺廟,名曰觀音寺,雖然不大,但是山花灼灼,墻壁上的浮雕“均分利舍”不知是何典故。
響潭碥上面汽車可以開到河道,河道中間有一似軍艦的巨石,倒是一個絕佳露營地。不知道我所說的巨石,是不是所說的石斑鳩。
接著前行不久,路邊有標牌“靜蓮寺”。
寺廟就在石鳩河邊,極其幽靜。據說是西安大興善寺,用拆除保留一座大殿的磚瓦、木料及十尊佛像恭請來建,旨在弘揚佛法,普渡眾生。
外面的村戶人家,老房子在青山山花的映襯下,特別的上鏡頭。田間地頭走走,好愜意。農人已經開墾好土地,不知道春耕的作物種下去沒有。
接著前行,石鳩河畔開闊起來,田地人家也更多起來,真是一個世外桃源。
我們沒有在龍王廟初中這里停留,接著往李河村方向走,看著春天的山野,就像是在畫中游覽。
這個巷洞不知道是什么用,我們猜測是曾經廢棄的礦洞吧。
我們出行一般的原則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定是要把水泥路走完的。
水泥路的盡頭有兩個分岔,右手一條上到盡頭,有人家正在路上轉運砂石,準備著蓋房子,他們說這里叫做南凹,往前走一些已經是路的盡頭了。
遠遠望去,層層梯田上野花斑駁,不是野桃就是連翹。
我們是閑人,不打擾他們干活,掉頭下來再岔路口往左手方向走。
誰知道這路竟然更窄更陡,中間還有一個岔路,我們直接往右手上行,憑著感覺這樣能行到高山之巔。
一路幾乎沒有會車的地方,坡急彎陡,但是上去后給了我們驚喜——這是一個空中村落。
路邊的山桃花,半開的梨花,還有滿山遍坡的油菜花,遠遠近近高高下下的老房子參差點綴,這個隱秘的村子,不就是大山中春天最美的風景么?
門牌號上寫著“潘河村上山組”。村中少有人住,和一戶人家聊天,大多是出去打工,不過這里水電都通著。
這里海拔1300米,溫度要比下面低,滿村的花朵無人欣賞,便宜是我們。
戀戀不舍中,我們下山返回。
據說板橋鎮溝岔寶藏地方很多,龍王廟石鳩河這里更是一個秘境,此次出行只是打開了一個蓋子,這里還有很多值得探訪的地方,期待下次。
紀行四句:
臨溪濯碧水,驅車上春山
山花行十里,層巒又一灣
云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