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期,復旦大學“強國之路”思政大課現場教學升級為“自選+必修”模式,在原有1次必修現場教學基礎上,增加一次自由選擇基地現場學習機會。全校開放35個不同學科背景、行業領域的現場教學基地,供同學們自由選擇。
超過1/3的思政大課現場教學基地被“秒搶”,其中既有字節跳動、中興通訊等前沿科技企業,也有上海光源、飛機強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還有上海電影博物館等各領域優質基地……35個開放選項覆蓋近千名學生的現場教學,包括參觀實踐、專家授課和互動交流。
“我在選課開始后,6秒內選到了‘字節’,真的是‘秒殺’!”字節跳動(上海)是熱門教學基地之一。4月1日,近30位來自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化學、經濟、數學、計算機、航空航天、環境科學等不同學院的同學,帶著好奇和期待走進字節現場教學基地。
“家人們,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今天主播給大家帶來一場味蕾的盛宴。”展廳里,直播間滾動著網友評論,念上一段直播串詞,點贊、轉發、上鏈接一條龍后,同學們體驗了一把電商主播的速度與激情。
此外,用語音交互感知大模型的應用,看古籍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結合的新場景,與有跨學科背景的行業一線從業者交流互動……這樣的體驗,讓24級集成電路領軍人才班的肖佳成直言,“機會寶貴”。現場,他還戴上VR眼鏡沉浸式體驗了敦煌的瑰麗風景。
在上海電影博物館現場教學基地,同學們觀看《大鬧天宮》分鏡頭畫面臺本、呂其明的《紅旗頌》曲譜手稿、《紅樓夢》道具樣子,聽一段段電影廠和電影人的故事。24級西班牙語專業的韋伊在展品前駐足,“自由選擇基地后,大家更有熱情了!”
專家授課環節,同學們向上海電影集團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電影制片人袁孝民提了不少關于《哪吒2》的問題,也詢問了好萊塢電影多元化、中國電影走向世界、AI制片等方面問題。
袁孝民播放了幾個用AI技術合成的影片,演員表情生動有靈性,完全看不出是AI手筆。他以唐詩作為比喻,向同學們分享自己對AI在電影中應用的看法,“在唐代,人人都能寫詩;不遠的未來,在AI的幫助下,或許人人都能用電影來表達自己。”
自2024年“強國之路”思政大課建設全面啟動以來,復旦大學嚴格把控“現場教學”環節基地質量和教學內容,已高質量建成近200個現場教學基地。今年全新升級的“自選+必修”模式,既是對于學生前一年所提出優化建議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接教育教學改革精神做出的創新嘗試。
學校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現場教學在學生探索興趣、了解行業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多作用,以育人新樣態推動培育兼具理想主義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資料丨復旦大學
編輯丨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