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他是百年以來最能代表時代精神的詩人之一,在21世紀的今天重讀艾青,我們觸摸到的不僅是歷史的余溫,更是穿透時空的精神共振。
3月27日,是著名詩人艾青115周年誕辰紀念日。坐落在新疆石河子市的艾青詩歌館,迎接著各地趕來的詩詞愛好者,向他們靜靜“講述”著艾青的故事和詩歌。一位享譽時代的大詩人,為何會與新疆這座小城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妨重讀他的詩,重溫時代的回響,答案或許就在詩歌中“飄揚”——從他的啟示和歌詠中,人們依然能感受到他在裂縫中尋找光明的熱忱與懇切。
艾青曾說:“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边@位在戰火與黎明交織的年代里歌唱的詩人,用詩行丈量著中國大地的苦難與希望,用意象構筑起一個民族的精神圖譜。他是百年以來最能代表時代精神的詩人之一,在21世紀的今天重讀艾青,我們觸摸到的不僅是歷史的余溫,更是穿透時空的精神共振。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代表詩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愛這土地》《給太陽》《光的贊歌》等作品被譯成3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獲法國文化藝術最高勛章、葡萄牙自由勛章等國際文學獎。(艾青詩歌館 供圖)
“地主的兒子”
許多人接觸艾青是從中學階段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開始的,這首詩蘊含著艾青身世的秘密。
“我是地主的兒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這是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里的一句詩。1910年3月27日,艾青出生在浙江省金華市傅村鎮畈田蔣村的一個地主家庭。他剛出生沒多久,因算卦者預言他是“克父母”的孩子,備受冷落,父母將他送到了鄰村一戶貧苦農婦家寄養,一住就是5年。這名農婦就是艾青詩中提到的大堰河。
大堰河家的生活是拮據的,可大堰河卻竭盡所能地給了艾青足夠的愛。在這里,艾青看到了底層老百姓的善良和艱難,這種對勞動人民油然而生的同情和關懷后來成為他詩歌創作的基調。
5歲后,艾青被父母接回了家,“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著紅漆雕花的家具,我摸著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紋,我呆呆地看著檐頭的我不認得的‘天倫敘樂’的匾,我摸著新換上的衣服的絲的和貝殼的紐扣”(《大堰河——我的保姆》)。從詩中描述可知艾青回到家后的生活是富足的,從他的另一首寫于1941年延安時期的《我的父親》能了解得更為清楚:“鎮上有曾祖父遺下的店鋪”“村上又有幾百畝田,幾十個佃戶圍繞在他的身邊,家里每年有四個雇農”。
然而艾青與父母的關系并不算親密融洽,這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艾青的父親是一個半新半舊的知識分子,他一方面迷信艾青是一個“克父母”的孩子,所以從小讓他叫自己和妻子叔叔嬸嬸;另一方面他又接受過現代教育,在社會思想方面比較開明、進步,在子女的教育上非常嚴厲。
家里得不到愛,艾青便尤其想念貧窮卻疼愛他的大堰河,以及在大堰河家的生活。他在詩中視自己為“父母家里的新客”,對自己的乳母大堰河卻報以拳拳的眷戀和愧疚,艾青曾說:“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溫暖,得到寵愛?!?/p>
坐落在新疆石河子市的艾青詩歌館。(吳雙江 /攝)
在裂縫中尋找光明
艾青生活成長的年代,滿目瘡痍,破敗不堪,混亂的時局推著他走上了革命詩人的道路。艾青曾自述:“我的作品證明了我的人生,我的經歷很清楚:日本打進中國,我在巴黎待不住了,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我回國了,參加了左翼美聯。因為進步,反蔣,被捕入獄,一蹲就是幾年?!?/p>
事實上,在寫詩之前,艾青是學畫的。1928年,對繪畫興趣濃厚的艾青,考入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的原初機構)繪畫系,從金華來到杭州西湖畔學習。
1929年春,在國畫大師林風眠的鼓勵下,艾青前往巴黎學習繪畫。對此,他的父親并不贊同支持,挨不過艾青眾多師長、親友的說情,最終“取出了一千元鷹洋/兩手抖索,臉色陰沉”(《我的父親》)資助艾青留學。
艾青在巴黎的生活是窮困的,他半工半讀,大部分時間在一個中國漆的作坊里給紙煙盒、打火機的外殼做加工工作;同時他的生活也是充實的,“我愛上‘后期印象派’莫內、馬內、雷諾爾、德加、莫第格里阿尼、丟飛、畢加索、尤脫里俄等等。強烈排斥‘學院派’的思想和反封建、反保守的意識結合起來了”。在巴黎,艾青不僅獲得了作畫的靈感,也接受了革命的火種。其間,他讀了不少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十月革命小說詩歌、歐洲象征主義流派詩歌,開始對詩產生了興趣。
艾青曾經說過,他到了巴黎,才理解了林風眠為何鼓勵他“去國外吧”。當時,要想開闊視野、提高思想境界,得邁出國門看一看。
然而混亂的時局容不得他在國外多看一看,當日本轟炸上海的新聞傳來時,他在巴黎再也待不住了。1932年艾青從巴黎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不久就因為革命思想被捕入獄。
在黑暗的牢籠里,艾青掀開了他詩歌創作高峰期的扉頁。他曾提到使他從繪畫轉向詩的“關鍵是監獄生活,我借詩思考,回憶,控訴,抗議”。從此,中國少了一位畫家,卻收獲了一位革命詩人。
1932年7月至1935年10月間,艾青在監獄中創作了數十首詩作?!洞笱吆印业谋D贰贰短J笛》《聆聽》《透明的夜》……以及長詩《九百個》,斷斷續續通過探監的親朋好友帶到獄外發表。這些作品如同從裂縫中投來的光明,在昏暗的歷史天空中發出熠熠光芒。艾青這一時期的作品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郁而感傷。
2024年10月,湖南作家代表團赴艾青詩歌館參觀學習。吳雙江 /攝
五四精神的繼承者
1935年10月艾青出獄,迎接他的是更為復雜艱難的時局。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土大片淪陷,百姓流離失所,艾青為了生存輾轉多地。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日軍肆意踐踏中國大地。艾青與眾多文藝界人士一同撤離武漢,匯集桂林,心中滿是對祖國的摯愛與對侵略者的仇恨。在這樣的背景下,他發出了詩人的抗戰吶喊,寫下了《我愛這土地》這首震撼人心的詩篇: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首詩發表在同年12月出版的《十日文萃》上,一經發表就引起國民內心震蕩,鼓舞著人們拿起手邊的武器,以血肉之軀抗擊日本侵略者,守衛這一片深愛的土地。這一時期,艾青還創作了許多以“土地”“農民”為核心意象的作品,比如《復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手推車》《北方》《補衣婦》等。面對國土淪喪、人民苦難,他的詩歌成為民族覺醒的號角,喚醒民眾抗爭意識。
正如《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評價:百年來稱得上能代表時代精神的詩人不多,艾青無疑是一個。“艾青是五四精神的真正繼承者”。
艾青從小學開始起就閱讀蔡元培、梁啟超、孫中山的文章,他的成長受到五四新文化的滋養。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與民族命運、社會現實緊密相連,呈現出強烈的斗爭精神,繼承了五四新文學的優良傳統。
五四的精神,最重要的一種精神是人的解放的精神,呼喚個性的自由。艾青的抗戰詩歌,一方面充滿了愛國激情,同時也充滿一種對自由的渴望。在詩人綠原看來,中國自由詩從“五四”發源,經歷了曲折的探索過程,到20世紀30年代才由艾青等開拓成為一條壯闊的河流。
《文史博覽·人物》2025年第3期 《追光者艾青》
“詩人必須說真話”
談及艾青,人們往往會引用他在《詩與時代》中的一句話:“最偉大的詩人,永遠是他所生活的時代的最忠實的代言人。”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他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礁石》)這是艾青寫于1954年的一首小詩,沒想到,竟成為他坎坷人生經歷的一個縮影。
1957年,艾青被錯劃為右派,輾轉在北大荒和新疆勞動改造,歷經自然蠻荒和人世滄桑,沉寂了20年?;谧约旱慕洑v,艾青痛徹感悟到“說真話”的必要。
即使歷經艱苦歲月考驗,艾青仍沒有放下筆。他依然以詩人的眼睛,默默觀察底層勞動者的生存狀態。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與新疆石河子的獨特緣分。1960年秋,被打為右派的艾青攜家人來到農八師石河子市落戶,在這里度過了16年艱苦而難忘的時光。他稱這是一座“年輕的城”:“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年輕的城》)
艾青對石河子懷有深厚的情感,他以“年輕的城”作為自己生活和創作基地,其間常常到連隊、團場參加各種會議與勞作,與農八師和各行業的勞動人民聊天采訪,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其間,他創作了《從南泥灣到莫索灣》《地窩子》《鋪路》《槐樹》《燒荒》《帳篷》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長詩《踏破荒原千里雪》《哈馬通河上的朝霞》、紀實小說《綠洲筆記》、報告文學《蘇長福的故事》也創作于此期間。這些作品褪去早期“吹號者”的激昂,多了靜默卻樂觀的向上力量。
同時,艾青也在石河子撒下了詩歌的種子。全國三大詩刊之一的《綠風》誕生在石河子,就是因為艾青。1964年詩人楊牧遠離家鄉來到新疆,求教于當時在石河子的艾青,多年以后的楊牧在石河子主持創辦了《綠風》。1982年,《綠風》詩刊創刊時,艾青在北京為詩刊題寫了刊名。石河子市為了紀念這位大詩人,在20世紀90年代修建了全國首座為一個詩人單獨建造的紀念館——“艾青詩歌館”。2017年,石河子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城”稱號。
1978年,68歲的艾青平反后回到北京,重返詩壇。這是艾青最后的創作期,也是艾青的又一個創作高峰期。他復出后的第一本詩集《歸來的歌》的自序就叫《詩人必須說真話》。他說:“最高的藝術品,永遠是產生它的時代的情感、風尚、趣味等等最為真實的記錄?!币虼?,苦難與希望,血的淚痕與熾的火焰,構成了艾青詩歌的情感與意象的主基調。
《在浪尖上》《光的贊歌》《魚化石》《迎接一個迷人的春天》……這一篇篇歸來的詩作再次讓艾青回到讀者當中。“每一粒微塵都有自己的能量,無數的微塵匯集成一片光明”(《光的贊歌》),正是苦難賦予的辯證思維,艾青這一時期的詩除了生動形象的藝術特點外,還多了深邃的哲理和濃郁的情思。
艾青用一生留下了20部長詩,近千首短詩和30多種著作,成為20世紀中國新詩發展史上創作時間最長、藝術成就最大、影響最廣泛的詩人之一。他和智利詩人聶魯達、土耳其詩人??嗣诽匾黄鸨环Q為“20世紀三大人民詩人”。
學畫,留學,歸國,入獄,寫詩,挨斗,流放,歸來……艾青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時代的最忠實的代言人”。1996年5月5日,艾青離我們而去,他的詩卻從未走遠。
艾青一生追求光明,他的詩歌時刻緊跟時代的脈搏,為時代放歌,應時代而新,實現了與時代同悲歡,因此經得起歲月和讀者的檢驗,這是艾青詩歌具備恒久魅力之原因所在。
文 | 政協融媒記者 吳雙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