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許利劍認為,應構建以國家實驗室、重大科研設施、國家級創新平臺、省實驗室、省級創新平臺齊頭并進的科創平臺矩陣。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十大工作任務,其中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湖南緊緊扛牢“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使命擔當,長沙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持續在科技創新之路上走深走實,并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截至2024年底,長沙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3%,新增研發機構1178家。長沙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23位,較2023年上升7位;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榜排名第32位,較2023年上升5位。
世界計算·長沙智谷。
政策疊加,利好頻頻
湖南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
在今年的湖南省“兩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了2024年湖南在科技創新方面實現新突破。其中提到,“4+4科創工程”全部實體化運行,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新增研發機構117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75萬家,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257%、居中部第2位。12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1項獲技術發明一等獎。并涌現了“江海號”最大直徑盾構機、全球最大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等一批國際領先技術成果。
與此同時,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措施出臺,省市政策錯位疊加,形成政策合力,進一步推動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
今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為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這是繼2023年8月長沙市出臺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和政策后,湖南在省級層面支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
《措施》明確將推動創新平臺提檔擴容,高標準推進在長沙布局的“4+4 科創工程”建設和科研,探索建立運行經費穩定支持機制?!洞胧诽岢?,將重點推進湘江科學中心、世界計算·長沙智谷、松雅湖未來科技城、開??苿摴取⒋鬂珊w小鎮等重大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在項目落地、科研攻關、人才引進、科技金融、用地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全力打造“一城一區三基地”科創集聚區。
“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持續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高地的重大標志性工程。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但也面臨不少挑戰與短板。”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工業大學科學技術處處長、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利劍認為,科創平臺的痛點難點較為突出。
許利劍表示,目前來說,長沙科研創新的高端平臺建設尚不足,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尚未“破零”,創新力量較為薄弱,協同創新不足,科技資源共享度與利用效率較低。同時,目前科研經費來源渠道單一,特別是政府類引導基金對“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意愿不強;在實際運作中,存在運行機制不夠靈活、創新生態不優的現象。
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助力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許利劍結合自身從事科技服務和教學科研的多年工作經驗,圍繞構建高能級科創平臺矩陣和本刊記者分享了他的觀點。
《文史博覽·人物》2025年第3期 《構建高能級科創平臺矩陣》
- 對話 -
建強用好科創平臺
助推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
《文史博覽·人物》(以下簡稱“人物”):在您看來,建設科創高端平臺需從哪些方面著力?
許利劍:我認為應結合湖南科技創新優勢和產業發展情況,爭取國家相關部門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動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重大平臺在長沙的布局,逐步構建以國家實驗室、重大科研設施、國家級創新平臺、省實驗室、省級創新平臺齊頭并進的科創平臺矩陣。
人物:您認為應如何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優勢,貫通科研體系?
許利劍:可以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或主導創建一批“國字號”“省字頭”的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形成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影響力。建立產學研用戰略聯盟,聯合科研、技術、工程多領域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共同推動構建高效協作、優勢互補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同時,應推動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發展。可以依托資源稟賦和行業特色,推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超算、種業、北斗、材料、有色金屬等優勢學科產業的研發中心健康發展,推進產業集聚。同時對省內存量外資企業進行摸底,鼓勵存量外資企業在長沙創建創新應用及技術研發中心。
人物:您提到,在實際運作中存在運行機制不夠靈活的現象,應如何進一步優化長沙科技創新生態?
許利劍:營造良性發展的政策環境很重要。省市兩級應創新支持方式,優化體制機制,建立研發平臺培育庫,形成多層次、分階段、遞進式的平臺梯度培育生態體系。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各類創業基金以風險投資、股份合作等方式引進社會資本,構建以政府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院所、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科研投入體系。
人物:提升協同創新能力,特別是提升科技資源共享度與利用率,您認為應從哪些方面發力?
許利劍: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十分關鍵。可以對不同科技創新平臺,根據各自特點,堅持分類指導、分層管理。構建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與各類高水平研究平臺的集群式協同機制,探索跨領域、跨學科交叉研究的組織實施機制。同時,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示范應用、集聚人才、開放共享等方面,要下功夫、出實招,推進科創平臺建設。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發現,應解決存在的評估檢查多、填表多、會議多、報銷難等難題,要讓科技人才真正從繁重瑣碎的行政性、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減輕其非科研工作負擔。
人物:高校學者如何進一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釋放活力?
許利劍:我認為高校應結合教師所長,分類、分級、分部、分崗地進行考核,而非千篇一律地制定統一的培養目標和考核任務,要求教師同時做好科研、教學和管理任務。應綜合衡量教師的專長與興趣,有所側重、各盡其能、各顯所長。
文 | 政協融媒記者 黃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