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長職位空缺超半年后,浙商銀行終迎新帥。
圖片系浙商銀行公告聘任陳海強為行長
機構之家注意到,就到昨日,浙商銀行公告相關會議通過《關于聘任浙商銀行行長的議案》,同意聘任陳海強為行長,任職資格尚待監管核準。這是在此前浙江省委決定提名之后,該行按相關程序正式完成其聘任工作。
而陳海強的上位則彌補了浙商銀行長期的行長職位空缺狀態:去年8月18日,原行長張榮森上任不到10天即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浙商銀行執行董事、行長職務,由董事長陸建強代為履行行長職責至今。
業務老將內部晉升,有望延續戰略穩定
陳海強擁有三十載銀行業工作經驗,從基層做起,歷經對公、零售、風險、后勤等多條線,平臺貫穿國有銀行、政策性銀行及股份制銀行。10年前陳海強來到浙商銀行,在此平臺上實現多職級跨越。該行董事長陸建強對其評價為“是我們行里自己培養起來的干部,具有豐富的銀行經驗,經營管理經驗“。
圖片系浙商銀行行長 陳海強
陳海強今年51歲,正處年富力強之際,復盤其職業生涯來看,基本在浙江省內,積累了擁有豐富的本土化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1995年,時年21歲的他進入銀行業,從工商銀行寧波北侖支行起步。3年后,陳海強擔任國家開發銀行浙江省分行副主任科員。2002年,陳海強加入招商銀行,歷任寧波北侖支行行長、寧波分行副行長等職,任職時間達13年,也為其積淀了深厚的零售底蘊。
2015年,陳海強轉戰浙商銀行,先后擔任寧波分行、杭州分行黨委書記兼行長。2018年5月,他擔任該行行長助理,逐漸向核心管理層靠攏。兩年后陳海強升至副行長一職,主要分管零售和財富管理條線,與此同時還兼任過首席風險官。直到近期,陳海強被任命為行長一職。
機構之家認為,通過內部晉升而非空降模式,有利于該行管理團隊和戰略執行保持平穩。從業內的反饋來看,對陳海強的評價為“口碑較好,業務能力強”。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的浙商銀行業績說明會上,將出任新行長的陳海強講述了經營思想與戰略,表示浙商銀行要堅持長期主義,追求長期價值,避免規模情節和“壘大戶”老路。
而隨著陳海強正式就任,浙商銀行將形成“一正三副四行助”的管理團隊,三名副行長分別為景峰、駱峰(兼任董事會秘書)、林靜然,四名行長助理分別是周偉新、潘華楓(兼任首席風險官)、王超明和侯波。
值得一提是的,過去幾年浙商銀行上演高層大動蕩,不少背后與貪腐案牽連。2024年,前任行長張榮森因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而辭職,與之可能牽連的一些重要分行干部包括李洋、姚偉標等。原副行長兼董秘劉龍也于2024年被帶走,其曾是沈仁康舊部,也與張榮森共事搭班多年,或與不良貸款處置案有關。原董事長沈仁康則于2023年2月接受浙江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而在更早的2021年,原浙商銀行副行長張長弓被杭州市紀委監委立案調查,2024年10月底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其涉嫌受賄約3億元,挪用公款超6億元,合計金額近10億元。
大范圍降薪應對業績壓力
就在近期,浙商銀行向外界披露了其2024年年報,展示了全員降薪的節奏。從管理層來看,2024年總體薪酬大幅下降近千萬,其中陳海強、景峰、駱峰薪酬相比上年分別減少243萬元、252萬元和261萬元。與此同時,浙商銀行去年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1424人次,追索扣回績效薪酬3033萬元。此外,2024年浙商銀行人均薪酬為38.35萬元,較上年減少0.65萬元。
圖片系浙商銀行2024年高管年度薪酬情況
資料來源:wind
這背后或與該行當前業績壓力相關。從盈利表現來看,浙商銀行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51.9億,同比增長0.92%,接近零增長。年化加權平均ROE為8.49%,較上年回落0.96pct,處于同業中較低水平。與此同時,該行的資產質量仍難言樂觀。截止2024年末,浙商銀行廣義不良貸款率(包含關注率)為3.79%,較上年提升30BP。撥備覆蓋率為179%,較上年末下降3.9pct。
盡管收入增長有一些提升,不過主要依賴投資端,容易受到反噬,持續性存疑。2024年該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至676.5億,增速較上年提升1.9pct。其中非息收入為主要增長動力,實現相關收入224.9億,大幅高于2023年的161.8億,不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反而下降11.0%,由此可見非息收入主要依賴投資端貢獻。此外,核心的利息凈收入同比回落5.0%至451.6億,為2018年以來首次下降,主要源于息差水平大幅下滑,以及生息資產增長放緩影響。以凈息差水平來看,同比上年大幅下降30BP至1.71%,降幅為近幾年最大。
浙江銀行分紅力度仍維持在較高水平。根據最新的分紅方案,該行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股息1.56元(含稅),股利支付率為30.1%。這和監管倡導相一致。在去年4月份新“國九條”中明確要求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包括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高股息率。而彼時浙商銀行副行長駱峰也曾回應表示:“我行歷來重視對公眾投資者的現金分紅回報。在可預期的較長時間內,有信心將每年度的現金分紅比例維持在30%及以上。”
合規和內控問題仍嚴峻,市場份額被省內城商行趕超
除此之外,浙江銀行仍面臨嚴峻的風控困境,從而成為被監管處罰的“常客”。機構之家注意到,今年以來,浙商銀行就因多項違規被罰沒近2000萬元。其中上海分行因小微企業劃型不準確,信貸業務不規范經營、資產池業務未納入統一授信管理等被監管重罰1680萬元。從2024年來看,該行就已經被監管處罰單超30張,合計罰沒金額超過1100萬元。也就是說,今年開年以來,該行被罰金額就已遠超過2024全年。
表格系今年以來浙江銀行被監管處罰情況統計
更重要的是,作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本應有全國展業優勢,實際上地位還受省內城商行沖擊。盡管該行目前資產規模仍處于省內領先地位,但如若不改變現狀該格局或許將在未來某一天被改寫。
從資產規模來看,在十年前的2015年,浙商銀行是當地當之無愧的“老大哥”,也正值其春風得意之時。當年浙商銀行資產規模站上萬億大關,是當時寧波銀行的1.44倍,更是杭州銀行的1.89倍,可以說是“一覽眾山小”。而在緊接著的2016年,浙商銀行資產規模更是增長超30%,錄得1.35萬億的規模,彼時寧波銀行和杭州銀行分別為8850億和7204億,仍有不小的差距。經過十年的跑馬圈地,浙商銀行優勢反而被削弱。截止2024年,該行資產規模為3.33萬億,僅為寧波銀行的1.06倍和杭州銀行的1.57倍,與寧波銀行的差距縮小至2000億。
圖片系近十年三家浙江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對比(億元)
資料來源:wind
從收入和利潤表現來看,浙商銀行的比較優勢則面臨更大“考驗”。根據最新的業績數據,2024年浙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76.5億,僅比寧波銀行高0.2億。如此的情景早已和2015年其收入遠超第二名情況不同。然而,盈利能力方面,則更顯被動。從2019年開始,浙商銀行收入增長就有所放緩,基本上是在100億至150億之間搖擺震蕩,直到2023年才有所突破。而就是在2019年當年,寧波銀行實現了盈利端的反超,這側面體現出該行成本端的控制,尤其是對于銀行業而言及其重要的信用成本。現如今,寧波銀行盈利規模正沖擊300億,已遙遙領先于浙商銀行。與此同時,杭州銀行也憑借其低信用成本策略,在2023年已經將差距和浙商銀行縮小至10億,并于2024年實現了超越。
圖片分別系近十年三家浙江上市銀行收入、利潤規模對比(億元)
資料來源:wind
作為上市銀行,市場不但對其經營表現進行了“打分”,同時也定價了未來預期。而根據昨日收盤價來計算,浙商銀行市值僅為758億,不及寧波銀行的一半。盡管多項規模指標仍落后,杭州銀行仍以913億的市值超越了浙商銀行。這樣的市場評價結果,確實需引起管理層的重視。
圖片系三家浙江上市銀行截止昨日A股市值表現(億元)
資料來源:wind
盡管如此,浙商銀行還遭受多輪股東減持,加劇了市場的擔擾。3月26日,浙商銀行股東山東國信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95億股(占總股本0.71%),持股比例降至2.09%。1月21日,橫店集團宣布擬減持不超過1%的股份。高管團隊亦出現減持動作:吳建偉、盛宏清等高管人員通過二級市場累計減持超40萬股。
總的來說,浙商銀行內部晉升業務干將,將給予市場新的預期,同時有利于戰略穩定推進。然而,其接手后面臨挑戰則是業績放緩經營壓力凸顯、合規問題頻現、股東減持等。而作為全國性股份行,市場地位卻遭到當地城商行趕超,已經有不少指標處于落后之勢。如何改變現狀重振雄風?這將是行長陳海強的重要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