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虛假成長!真正有效的自我提升只有這一種方式
總有人說要成長,看書、上課、聽講座,好像學了一堆東西,人就自動升級了。 這事兒吧,有點虛。 要我說,最實在、最快的成長,就是去琢磨怎么正經地搞到錢。 這話聽著糙,可能還有點功利,但你靜下心來扒拉扒拉,會發現里頭的邏輯硬得很。
為啥?因為錢這東西,它不認虛的。 你搞個東西出來,或者提供個服務,得有人真金白銀愿意掏錢買,這事兒才算成。 這個過程,逼著你去看懂很多東西:市場到底需要啥?別人心里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一件事情從想法到落地,中間有多少坑?哪個環節是糊弄不了人的?你得去溝通、去談判、去平衡、去承擔風險、去看結果。 這比你關起門來讀一百本談人性的書、上一千節講溝通技巧的課,來得猛多了,也實在多了。 每一次成功的交易,每一次失敗的嘗試,都是對你認知和能力最直接的檢驗和打磨。 書本上的知識,聽來的道理,如果沒有經過這道變現的坎,很多時候,就是浮在半空中的,你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掌握了多少,到底管不管用。
光學不用,尤其是不去用在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價值上(賺錢就是最直接的體現之一) ,學一輩子,可能還是原地打轉。 知識裝再多,不能變成實實在在的結果,尤其是錢這種硬邦邦的結果,那多半是自嗨,或者說,成長的效率太低了。 你看社會上那些真正快速起來的人,很少是純粹的書呆子。 他們可能學歷不頂尖,但對怎么把事情做成、怎么讓價值流動起來,有種近乎本能的嗅覺和執行力。 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最高效的學習和成長。 你得去理解規則,甚至去利用規則;你得去琢磨人性,好的壞的都得懂點;你得對時間、對機會有判斷,知道什么時候該下注,什么時候該收手。
這些,光靠學習是學不來的,得在賺錢這個真實的戰場上摸爬滾打才能練出來。
所以,關鍵是得有意識地去練一個會賺錢的腦子。 這不是讓你變成唯利是圖的商人,鉆到錢眼兒里出不來。 它是讓你腦子活起來,能看透價值是怎么產生的、怎么流轉的,機會藏在哪些不起眼的角落里。 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了這個,你不光能賺到錢,更重要的是,你看待世界、處理事情的方式會完全不一樣,這才是最核心的成長。
那么,這個會賺錢的腦子到底看重啥?跟吭哧吭哧傻干活肯定不是一回事。
首先,得想明白,你是靠賣時間、賣體力賺辛苦錢,還是靠你的腦子、你的技能、你做的東西去賺錢。 前者,說白了,就是拿命換錢,天花板低得很,今天干多少拿多少,明天停了就沒了,而且越干越累,人像耗材一樣被消耗。 后者不一樣,它是想辦法讓你的價值能被放大,能脫離你個人的時間和體力限制。 比如,你寫了個軟件,一份可以賣給無數人;你做了一門課,可以反復講給不同批次的學生;你打造了一個品牌,它本身就能帶來溢價。 這種錢,才叫增值錢,它能讓你越做越值錢,甚至可能實現某種程度的躺賺。 腦子得往這方面使勁,琢磨怎么把自己的價值打包、復制、放大。 這過程,本身就是對商業模式、產品設計、營銷推廣等等一系列能力的綜合鍛煉,成長速度自然快。
其次,別做瞎忙族,要做深耕者。 現在信息太多,機會看起來也多,今天聽這個風口來了,明天看那個模式火了,心就癢癢,啥都想試試。 結果呢?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每個領域都只懂點皮毛,看著挺忙,其實啥也沒積累下來,時間精力全耗散了。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是能沉下心來,看準一個方向,一頭扎進去,持續地學、持續地干,直到在這個領域里做到很深,做到別人很難替代你。 這時候,你的價值就出來了,議價權也強了。
這個深耕的過程,不僅僅是技能的積累,更是對專注力、耐力、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錘煉。 能在一個領域扎下去,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成長。
再有,賺快錢可以,但眼光一定要放長遠。 誰都得吃飯,尤其剛起步的時候,可能得干點來錢快的活兒,比如做個副業、接點兼職,這沒問題,能讓你先生存下來。 但關鍵是,不能光盯著眼前這點碎銀子。 賺到的錢,除了生活開銷,得有意識地把它投回到能讓你更值錢的地方去。 比如,投資學習更高級的技能,買能提高效率的工具,去鏈接更有價值的人脈資源,或者干脆用這筆錢去試錯下一個更有潛力的項目。 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永遠為錢打工。 形成一個賺錢-投資自我/事業-賺更多錢的正向循環。 這個布局長線的意識,本身就是一種戰略思維的成長。
放到現在這個時代,有些賺錢的思維方式尤其管用。
一個是搞個人品牌。 以前你得有個公司、有個店鋪才算個老板,現在不一樣了,人人皆可出道。 你這個人本身,你的專業能力、你的觀點、你的風格,只要能持續輸出,能聚攏一批信任你的人,就能形成你的個人IP。 這個IP就是你最值錢的資產,它可以幫你連接資源、獲取機會、甚至直接變現。 怎么打造?持續輸出價值,保持真誠,找到你的獨特定位。 這過程,逼著你不斷思考、不斷輸出、不斷與人互動,成長是全方位的。
還有一個是數字化思維。 現在干啥都離不開網絡了。 你得懂點平臺規則,知道怎么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直播這些工具去放大你的聲音和價值。
哪怕你是開個小店的,懂點線上引流、社群運營,效果可能都比你守著鋪子強。 這不是讓你變成技術專家,而是讓你有意識地去利用這些現成的杠桿,提高效率,擴大影響。 跟不上這個,就像以前的人拒絕用電話、用電腦一樣,會被時代甩下。 適應和利用這些新工具、新渠道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認知升級。
最后,得敢于試錯,還得快速調整。 別老想著搞個完美的計劃再開始,也別怕失敗。 現在變化這么快,很多事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看準一個方向,覺得有戲,就先小成本投入試試水,看看市場反應。 行,就快速迭代,加大投入;不行,也別死扛,趕緊總結經驗教訓,調轉方向或者干脆放棄,再試下一個。 這個小步快跑、快速驗證、靈活調整的能力,在現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里,特別重要。 每一次試錯,都是一次低成本的學習,讓你離那個對的路子更近一步。
說到底,成長這事兒,不是光靠想、光靠學就能完成的閉環。 它需要一個出口,一個能實實在在檢驗你成色的地方。 賺錢,或者說,圍繞創造價值并獲得市場認可(也就是錢) 的這一整套活動,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最真實、最殘酷也最高效的練兵場。 它逼著你走出舒適區,去面對真實的世界,去解決真實的問題,去創造真實的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認知邊界被拓寬,你的能力短板被暴露并有機會補強,你看問題的眼光、處理事情的手段,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犀利、更通透。
所以,別老把成長和賺錢對立起來看,也別覺得談錢就俗氣。 擁有一個能看透價值、會創造價值、懂得如何讓價值得到認可(也就是會賺錢) 的腦子,本身就是個人能力和認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體現。 這才是最硬核的成長,其他的很多所謂成長,如果不能最終落到這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可能真的只是繞了個大彎路,甚至是在原地踏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