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召開了全體閣僚組成的綜合對策總部首次會議,磋商如何應對美國政府高關稅政策。他在會議上針對美國關稅措施表示“極度遺憾”,稱會“舉全政府之力應對”。此外,石破茂當天在眾議院內閣委員會上,回答有關美國政府宣布“對等關稅”相關提問時稱,“這是一個應被稱為‘國難’的事態。不僅執政黨,所有在野黨也有必要以跨黨派方式對此進行研究和應對。”此后,石破茂在4月7日的參議院決算委員會上再次提及“國難”稱,“如有必要,我希望盡快訪問美國。”
日本會議(資料圖)
彭博數據顯示,美國2024年汽車銷量約為1600萬輛,而日本車企貢獻了其中約130萬輛(另有40萬輛在墨西哥生產)。這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直接掐住了日本經濟的命脈。豐田、斯巴魯、日產、馬自達、三菱汽車和本田出口到美國的整車數量分別為60萬輛、30萬輛、20萬輛、20萬輛、10萬輛和1萬輛。豐田和本田在加拿大、墨西哥也有工廠,這些工廠很可能受到新關稅的嚴重影響。以平均每輛汽車4.5萬美元的價格計算,美國進口汽車的價值將超過3300億美元。
面對關稅絞殺,日本車企開始上演"變形記"。豐田緊急啟動"北美本土化2.0計劃",宣布追加30億美元投資擴建美國工廠;本田則切斷混合動力電池進口,轉用豐田美國工廠的產品。但這些舉措如同杯水車薪——新建一座汽車工廠需要5年時間,而美國消費者正用腳投票:關稅生效首周,日系車展廳客流量暴跌40%。更嚴峻的挑戰來自技術轉型。當全球車企在電動化賽道狂飆突進時,日本車企卻因利潤承壓被迫放慢腳步。日產汽車的財報顯示,關稅導致的成本上升,使今年研發投入減少15%。
造車工廠(資料圖)
面對特朗普的本輪關稅策略,日本的第一反應是“懵的”。另外,石破茂將其定義為“國難級”,足以見得本輪關稅政策對日本將造成巨大沖擊。對于日本也被納入美國“對等關稅”名單一事,石破茂表現出了極大的震驚和不可思議。他還批評美國此舉令人“極不甘心、非常遺憾”。另據報道稱,石破茂計劃在本周與特朗普進行通話,還想“盡快訪問美國”,向美方進行說明。目前,日方正在對此事進行磋商。石破茂還一臉無辜地表示:日本的對美投資為美國創造了就業崗位,日本并沒有做任何不公平的事情。
今年七月份,日本的參議院要搞一場聲勢浩大的換班了!如果快到選期的議員們喊著“靠石破這貨根本不可能贏得夏季參議院的戰斗”,那自民黨里本來就沒人支持的石破茂大概率得打包走人了。石破茂面臨的選擇,就倆:一是乖乖投降,跟特朗普政府握手言和,爭點稅收優惠;二是狠狠反擊,讓人家知道我們的厲害。明顯,石破茂近日這番話,基本上說明了日本政府之后對美國的政策還是想繼續談判,爭取降一下關稅。就算日本將來出招,或許也是小打小鬧。
特朗普和石破茂(資料圖)
其實除了日本以外,基本所有國家都對美國表示不滿。歐盟官員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將嚴重損害歐盟企業的利益,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并可能引發貿易戰。歐盟計劃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科技服務出口加征數字稅等。包括澳大利亞、巴西、韓國等在內的多個國家也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示了批評和擔憂。這些國家認為,美國的政策將擾亂全球貿易秩序,損害各國企業的利益。
《紐約時報》發文說,美國最新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損害,但美國政府并沒有制定修復計劃。美國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近期表示:“美國最新關稅政策造成了非同尋常的全球經濟混亂,沒有人見過如此規模的波動。”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經濟學家約翰·利普斯基認為,“美國獨自發動了一場經濟沖突。與之前的經濟危機不同,如果形勢開始惡化,沒有人來拯救全球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