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一場名為“方寸慈悲”的藝術慈善展在浙江奉化啟幕,吸引了長三角百余位藝術家和收藏家前來參與。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場展覽的作者是來自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的一名白衣天使——司馬楚雪。近日,記者在司馬楚雪的工作室,面對面采訪了這位“跨界”醫生藝術家、當代“斜杠”青年。
司馬楚雪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是一名康復科醫生。她酷愛藝術與文學,擅長繪畫、寫作,目前還擔任中國香港美術協會副秘書長、趙樸初研究會副秘書長兼書畫部副部長、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會員、徐匯區書畫協會會員。她的畫作融西貫中,邃遠廣厚,深受專家的好評。
司馬楚雪在工作室繪畫
醫生和畫家似乎是相距甚遠的兩種職業,司馬楚雪說道,自己小時候并沒有學習畫畫的經歷,專業和職業都是醫生。作為一名康復科的醫生,司馬楚雪的工作是幫助病人通過康復訓練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八院康復科成立已有二十余年,在康復醫學領域很有影響力。但作為一名醫生,她也常常會面對病人壓力大、對醫生不配合等現象。十多年前,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司馬楚雪到長沙湘雅醫學院進修心理學,她接觸到了音樂療法、繪畫心理學等學科,遇到擅長用繪畫來進行心理分析和治療研究的嚴虎醫學博士,她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回到上海后,司馬楚雪也經常去參觀畫展,她經常去逛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厚的多倫路,在這里,她開始向專業畫家學習繪畫。
司馬楚雪回憶道,那時為了學畫,她經常申請中午值班,下班后,她趕往多倫路的畫室學畫,一畫就畫到晚上八九點,再坐地鐵回家。她說:“那時候我除了上班,就是畫畫,不做別的事情。”她利用假期去中國美術學院學習,一有空就會去看各種展覽。繪畫技藝隨著她的努力不斷精進。
司馬楚雪創作的油畫作品
司馬楚雪的畫風不拘一格,水墨、水粉、油畫,可以融匯在一幅畫中,她畫風景、人物、靜物,不崇尚寫實,大膽運用色彩,更多是將人類潛意識的美好和諧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作品中處處體現了哲學、醫學、禪學、心學,以“療愈”為主題,展現了當代藝術的另一面,即“心靈避難所”。她的畫作由對自我的探索反思走向對社會的關照,又回歸到對人的關注和撫慰,由此形成了獨特的畫風。
十多年來,司馬楚雪的藝術成就得到了許多業內大家的認可。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并屢屢獲獎。風景畫《茶卡鹽湖》獲美國風景獎;敦煌寫意壁畫《魏晉伎樂》獲美國藝術獎銀獎;2024年,作品《蓮》在上海衛健委廉潔文化作品展中獲一等獎。2025年,司馬楚雪出了自己的作品集《方寸慈悲——司馬楚雪新佛像作品集》。
司馬楚雪翻閱繪畫作品集尋找創作靈感
“方寸慈悲”畫展是司馬楚雪的首次個人展覽,展出的是她耗時五年創作的106幅作品,展現的是她“以藝術載道,以禪畫養心”的深刻內涵。同時這106幅畫作全部用作愛心義賣之用,展出首日已有多幅畫作被愛心人士購入。
司馬楚雪說道,自己開始畫畫以后,之前一些壓力過大的癥狀都消失了,由此感悟到繪畫對自己的療愈作用。她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也會借助繪畫去幫助自己的病人,例如,運用顏色去幫助病人治療一些心理和情緒方面的疾病。她將工作室安置在山清水秀的鄉間,門前是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時不時還有火車從遠處的鐵軌駛過,工作之余,她在這里潛心畫畫、讀書、種菜、養花,后續她還將爭取每年舉辦一次畫展,用藝術喚醒更多人內心的善意,療愈人的心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