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ech星球
文|王琳
Tech星球獨家獲悉,于去年下半年內測的主打“多店搭配買,騎手一起送”的商圈功能,已經于近期在北京、深圳、長沙三個城市正式上線。
圖注:從左到右依次為北京、深圳、長沙頁面的商圈功能。
在商圈內,用戶可以在最多三家店鋪下單,但每家都需要達到商家的起送價,起送價和單獨點餐并沒有差別。跨店集合點單的好處是,用戶可以在一個頁面內點餐,不用來回跳轉,同時,方便騎手取餐,提高整體配送效率。不過配送價格上,和單獨點也沒有差別。
2024餐飲產業大會上,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稱,美團已經到了“最大的拐點”,他坦陳,美團的增量已經很少,城鎮人口到8億之后漲不動了。
為了尋求增量,如何挖掘不同細分用戶的更多需求成為了美團外賣的主要任務之一。新上線的商圈功能,是這一任務下外賣產品的一次改變。
外賣供給持續豐富:訂單量優先,價格維穩
在美團APP內,“商圈”并沒有設置單獨的入口,用戶在點外賣時,在外賣信息流中就會出現。用戶打開美團APP,在外賣信息流中如果刷到“商圈”的店鋪,底下會有一行小字提醒。
點餐邏輯和單獨點餐幾乎沒有差別,在付款頁面的訂單呈現上,會依次出現三個訂單的詳細信息,并告知用戶“所選的3個商家餐品,將由同一位騎手取餐配送”,而用戶需要為每一個訂單支付配送費用。
不同于此前的“浣熊食堂”,在商圈,用戶可選擇的商家非常豐富。比如“建外SOHO附近美食”和“合生匯美食”都有超過100多家商家可供選擇,“雙井附近美食”雖然只有80多家,但幾乎每個商圈內,正餐、輕食、奶茶、咖啡、面包甜點全都包括。
在SKU上,以雙井附近美食的“小魚大作酸菜魚“為例,在正常的外賣信息流里,其SKU比在“商圈”里更豐富,前者除去魚類還包含毛血旺、水煮牛肉、油炸食品,以及為了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可以單獨添加配菜,不過,價格上并無差異。“米村拌飯”和“小魚大作酸菜魚”類似,在正常的外賣信息流里,SKU更多,且顧客能夠單獨加料。這樣的設置方便商家出餐,也有利于提高騎手取餐速度。
在外賣市場格局幾乎穩固之后,美團希望更多的人點更多次外賣,以繼續維持增長,對外賣供給側的改革就此開始。
去年4月,美團外賣專門成立了供給探索部,負責人為初征,在美團工作7年。自部門成立開始,美團外賣已經推出了浣熊食堂、衛星店、商圈等多種不同形式的產品,加上更早之前的拼好飯,持續在供給側創新。
從單量上來看,其中最成功的是拼好飯。據美團財報披露,去年第二季度“拼好飯”業務日訂單量突破800萬單。長期跟蹤美團的行業專家石浩羿告訴Tech星球,拼好飯在美團外賣訂單量大盤占比12%,Q1每天單量在700萬單左右。“這是美團有意控制的結果,不然拼好飯的占比可能會更高。”他補充道。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稱,拼好飯帶來訂單量增長的同時,外賣的平均客單價也受到影響。美團從2022年第二季度不再披露餐飲外賣的交易額和訂單數。不過一位長期跟蹤美團的分析師告訴Tech星球,受大行情影響,美團外賣的客單價這兩年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增幅,現在大概回歸到了48.3元左右,基本是2020年的水平。
去年第二季度,據晚點latepost報道,美團外賣調整了經營目標第一優先級,從追求 GMV 轉向訂單量增長。這一目標調整的背景是,美團外賣出現了持續的客單價下滑,這導致其 GMV 下滑 10% - 20%。受到消費環境影響,美團決定轉向提升頻次,以穩住外賣大盤。
Tech星球從知情人士獲悉,今年美團外賣的經營目標依然是訂單量>交易額>收入。不過,客單價下滑并不是企業希望看到的事情,基于此,不少提高外賣客單價的產品開始出現。
“一個用戶之前只點1個外賣,浣熊食堂這種集合店出現后,一個用戶就會點2.8件,客單價對比之前提升了將近70%”,石浩羿告訴Tech星球。不同于“浣熊食堂”美團自己開一個大店,店內再設置多個檔口”的形式,商圈更多是把同一個區域的商家集合在一起,他們的目的都是提高客單價。不過,受限于訂單密度和用戶的消費需求不同,類似這種集合店大多只出現在超一線或者一線城市。
拼好飯的價格也并不都是9.9元。在小紅書上搜索關鍵詞“拼好飯的價格越來越高了”有55萬個相關筆記。Tech星球了解到,按照優惠前口徑,拼好飯的客單價在15元到16元之間,美團希望今年漲到17元到18元。
與此同時,上線拼好飯的商家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街邊小店到現在諸如南城香、旺順閣、夸父炸串、金百萬之類的連鎖餐飲品牌也加入了。一位美團外賣代運營稱,美團對拼好飯的要求是便宜和品質兼具。
“餐飲是一個有長久韌性、求變求興的行業,正迎來三十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式進入深耕時代。”在2024年的餐飲產業大會上,王莆中表示,新周期下,需求已經進入存量,深耕客群、提升客戶體驗是商家的最終目的。
餐飲商家如此,美團亦如此。Tech星球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去年,美團曾推出“神會員”,上線后,單個用戶點外賣的頻次提高了10%。通過對不同群體需求的深入挖掘,美團依然保住了自己在外賣領域絕對領先優勢,不過這也并未能阻止美團外賣增速放緩的趨勢。
1年5次調整,美團加固護城河
今年3月,在美團2024第四季度既全年財報電話會議上,美團CFO陳少暉談到,與2024年Q3相比,食品外賣和某些非食類別的訂單量增長較弱。
過去一年,抖音不再像以往一樣對美團尤其是外賣業務飽和式競爭,但團購領域,尤其是對點評和到店業務的影響尤為明顯。到店一直是美團的現金流業務,2022年第一季度,美團最后一次單獨披露到店酒旅業務的業績,經營利潤率高達45.6%。與此同時,收入占比超過50%的外賣業務,當年利潤率僅有6.4%。
為了應對競爭和疲軟的消費趨勢,去年是美團上市以來組織架構調整最為頻繁的一年,自去年2月至今,據不完全統計大的組織架構調整就有5次。上周,美團又再一次組織架構調整,這次調整后,美團到店、到家、點評全部整合進入核心本地商業板塊。這個板塊幾乎涵蓋了美團最賺錢的業務。
到店和到家合并的本質是希望用到家得流量反哺到店。據美團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美團到店業務的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65%,年度交易用戶數、年度活躍商家數都創下歷史新高,美團整個核心本地商業收入同比增長21%至2502億元。
對于美團持續調整,王興曾表示在組織調整上,美團的方向是關注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如何實現,以及可以實現到什么樣的程度。例如,考慮餐飲外賣的消費者在其他品類上有什么需求,如何整合以實現交叉銷售。
點評歸入核心本地生活也是這個邏輯。“外賣和點評一個偏交易,一個偏內容線索,兩個產品的側重點不一樣,合并之后可以更好打通線索和活動”,一位接近美團的人士稱。
退一步講,美團需要打造更強大的護城河,那么外賣業務的壁壘才有時間構建得更深厚。
眼下,外賣業務最新來勢洶洶的玩家是京東外賣。4月9日,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共進午餐,他們選擇了點京東外賣,隨后二人一起吃外賣的畫面就出現在了京東App的首頁。
一位近期于美團離職的員工稱,短期內他們并不覺得京東會對美團外賣造成多大的沖擊。一位業內人士稱,京東雖然也做秒送業務,號稱小時達或者最快9分鐘送達,但是單量小,對算法和配送網絡的調度都不夠精細。同時,京東物流擅長的是點對多的,對時效性要求并沒有那么強的配送體系。這和美團擅長的多對多、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的配送體系還是有區別的。
相比之下,大環境帶來的影響似乎更明顯。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1-4月,“北上廣深”餐飲業的收入首次實現負增長。這導致產品側的創新帶來的增長有限。
對于美團來說,如何在對手加擊下,保持核心本地生活板塊,尤其是外賣業務高速的增長,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被提及的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