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的愛情敘事里,“一生一世一雙人”宛如高懸的理想燈塔,人們普遍將尋得攜手共度漫長歲月的伴侶,視作愛情的終極歸宿。
然而,時過境遷,年輕一代正不動聲色地改寫愛情腳本,從傳統“長擇”大步邁向“短擇搭子”模式。
就拿我的好友阿雅來說,上個月,阿雅在戶外音樂節與阿風相識。兩人當晚便相談甚歡,迅速墜入熱戀。
此后,阿雅常在朋友圈分享戀愛日常,甜蜜得讓人羨慕。一次我約阿雅吃飯,她帶著阿風一同赴約。
用餐時,阿風對阿雅關懷備至,又是剝蝦又是遞紙巾,兩人談笑風生,旁人看了都覺得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可在私下聊天時,阿雅卻向我透露,阿風只是來出差,兩個月后就要回去,而阿雅在這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早已扎根,無意為他離開。
他們心里都清楚這段感情難以長久,但都想在這有限的時間里,盡情享受戀愛帶來的浪漫、激情與新鮮感。
他們對未來沒有規劃,也無需對彼此負責。在旁人眼中,他們是非常恩愛的戀人,實際上卻是典型的短擇關系。有些人在面對短擇關系時,可能會感到失落和困惑。
從阿雅和阿風的例子中,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像“短擇搭子”這樣只享受當下的戀愛模式會在當今時代悄然興起呢?
01
生活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現代社會,快節奏和高壓力成為生活的主基調。年輕人面臨著買房、買車、事業發展等諸多負擔。
每天長時間加班,經常忙到深夜,周末只想補覺,生活被工作和生存壓力填得滿滿當當。
在這種情況下,要認真經營一段長期的親密關系,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實在太高,這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比如,想要維系一段戀愛關系,需要定期約會、了解對方、處理相處中的各種問題,而這些在高壓的生活下變得異常艱難。
在沉重的生活壓力面前,人們開始尋求更“高效”的方式來滿足情感需求。
社會學家哈特穆特?羅薩曾指出:當生活節奏快到一定程度,人們就會采用更“高效”的方式來滿足情感需求。
“短擇搭子”這種臨時伴侶關系便應運而生。它不用承諾,隨時可以抽身,就像人們選擇點外賣代替做飯一樣,成為了一種便捷的情感快餐。
在這種關系里,兩個人在某個階段相互扶持,無需對未來做出承諾,卻能在當下給予彼此溫暖和陪伴。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在經濟壓力的籠罩下,結婚生子這種需要長期投入的選擇,已然變成了一種奢侈品。
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短期、低風險的情感關系,這就進一步促使了“短擇搭子”關系的出現和流行。
02
對自由的極致追求
年輕人對自由的追求,是“短擇搭子”盛行的重要因素。在這個時代,他們陷入一種矛盾的境地。
一方面,作為社會性動物,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親密關系,因為親密關系能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慰藉與支持;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他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可這份自由卻又讓他們害怕失去,從而滋生出孤獨與不安的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短擇搭子”模式完美契合了這種矛盾心理。就像很多年輕人會找“旅行搭子”,一起規劃旅行路線,在旅途中共同欣賞美景、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享受美好的二人時光。
旅行結束后,又各自回歸原本獨立的生活,不用擔心被對方束縛,也無需為這段關系的后續發展擔憂。
再比如“電影搭子”,兩人可以一起去看喜歡的電影,分享觀影感受,但看完電影后,又能毫無負擔地回到自己的生活軌跡。
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在藝術創作領域,“短擇搭子”模式也同樣備受青睞。
以畫家為例,在某個寫生季,他們可能會與志同道合的攝影愛好者結為“創作搭子”。
兩人一同前往風景優美的小鎮,在清晨的微光中共同尋覓最佳取景角度,彼此分享對光線、色彩和構圖的獨特見解。
當寫生季結束,畫家回歸畫室專注創作,攝影愛好者也繼續踏上捕捉世間百態的旅程。
這種模式下,他們不會受長期合作關系的禁錮,能夠自由地與不同創作伙伴交流碰撞,讓靈感在更為廣闊的空間里肆意迸發。
“短擇搭子”精準契合了年輕人對自由與親密的雙重訴求,在年輕群體中迅速扎根,逐漸演變成一種順應時代潮流的生活及社交方式。
03
對愛情本質的深度反思
在短擇文化盛行的當下,一場關于“愛情為何物”的集體反思正在悄然上演。我們不妨將祖輩的婚戀觀與現代年輕人的觀念做個對比。
祖輩們視婚姻為人生必經之路,在他們的認知里,愛情與婚姻緊密相連,一旦結合便是一輩子的事。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質疑:愛情究竟是生命的必需品,還是壓力時代的奢侈品?
在一線城市,越來越多30+的群體主動選擇“階段性單身”,這一現象在近些年愈發普遍。
從這一趨勢能明顯感受到:當生存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愛情從曾經的剛需變成了如今的可選消費。
就如同買不起房的人先選擇租房,經營不起長期關系的人便先選擇短擇。
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人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激情終會褪色,親密需要用心經營,承諾更需強大的實力支撐。
于是,“旅行男友”、“電影搭子”、“飯友”等場景化關系興起,人們各取所需,卻不涉足對方完整生活。
從這些現象中,我們逐漸接近愛情的本質:
(1)愛情不是救贖,而是錦上添花。健康的關系應該建立在兩個完整人格之間,而非互相填補殘缺。
(2)愛情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包括情緒管理、沖突解決、共同成長等現實技能。
(3)形式可以多元,但核心不變。無論是傳統婚姻還是新型關系,真正的連接都需要看見、理解、回應。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對愛情的重新思考不是對浪漫的背叛,而是對真實的靠近。
或許最好的愛情,是既能享受火焰的溫暖,又不懼怕它偶爾的灼傷;既相信永恒的可能,也接納變化的必然。
愛情從來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勇敢者持續書寫的提問。在解構與重建之間,每一代人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平衡點。
無論是“長擇”還是“短擇搭子”,都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關鍵在于,我們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如果你渴望一段穩定而長久的愛情,那么“長擇”依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你更注重當下的感受,不想被太多的責任和束縛所困擾,那么“短擇搭子”也許更適合你。
重要的是,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要真誠地對待自己和對方。
愛情的本質,始終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快樂和滿足。
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無論“長擇”還是“短擇搭子”,都可以成為一種美好的愛情。
作者 | 言夕 情感行業從業者,熱愛生活的每一幀,堅信每一份情感都值得被珍視,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生活的智慧。
如果你也想咨詢或者傾訴,請私信我!
本文的插畫,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