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窮,是因為你太快樂了。
這句話是不是似曾相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算過一筆賬?我們每天刷短視頻、打游戲、熬夜追劇的時間,如果換成學一門技術、讀一本書、研究一個賺錢項目,一年后你能多存多少錢?
底層人總抱怨機會少、賺錢難,可事實是,很多人一邊抱怨窮,一邊卻在快樂陷阱里越陷越深。
那些讓你輕松沉迷的東西,用廉價的快感麻痹自己,這不是命運的禮物,而是人生的陷阱。
最后錢沒攢下,身體垮了,腦子鈍了,只剩下越努力越窮的焦慮。
變強最快的方式:戒斷多巴胺
多巴胺是什么?是刷短視頻時停不下來的手指,是熬夜追劇時發酸的眼睛,是工資到賬立刻清空購物車的快感。
它像一顆糖,吃的時候甜,吃完只剩蛀牙。
加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卡梅隆·瑟帕做過一個試驗。
他讓一群硅谷高管暫停所有娛樂活動,不抽煙、不喝酒、不社交。結果這些人很快出現記憶力衰退、注意力渙散的癥狀,甚至獨處時焦躁不安,連半小時的材料都看不進去。
瑟帕說:快節奏的娛樂刺激多巴胺瘋狂分泌,一旦停止,人就會陷入空虛和焦慮。
這就是多巴胺的真相,它用即時快感麻痹你,再用戒斷反應控制你。
而且越窮的人,越容易掉進即時滿足的陷阱。因為長期匱乏會讓人失去延遲滿足的能力。
中年人最常見的行為就是,拼命抓住每一個“馬上成功”的機會:跟風炒股、借錢買彩票。結果呢?被割韭菜、負債累累。
精英的清醒:他們為何遠離低級快樂?
喬布斯嚴格控制孩子玩iPad的時間,扎克伯格禁止女兒注冊臉書賬號,
這些制造“快樂陷阱”的人,比誰都清楚它的毒性。
為什么?
因為高級的快樂需要跨越障礙,低級的快樂直接滿足欲望。
看紀錄片要動腦,讀名著要思考,但刷短劇、打游戲毫無門檻。
前一秒還在為升職焦慮,為收入擔心,但下一秒就被短視頻逗笑。
剛發誓要減肥,轉眼就點開外賣軟件。
多巴胺用0.1秒的快感,就能讓你忘掉所有不甘。
更可怕的是,這種快樂會“人傳人”。
戈夫曼提出的“傻子共振”理論,在算法時代被無限放大。
你刷寵物視頻,平臺就給你推更多萌寵。
你點開明星八卦,首頁全變成娛樂熱搜。
最后困在信息繭房里,還以為全世界都和自己想得一樣。
當你的時間被算法切割成碎片,人生也就碎成了渣。
戒斷多巴胺的三劑猛藥
第一是手機:
把短視頻APP挪到手機最后一屏,關掉所有推送通知。每天固定1小時處理娛樂信息,其余時間手機扔進抽屜。別高估意志力,物理隔離比咬牙硬扛更管用。
第二是消費:
把“想要”和“需要”寫在本子上,新手機非必要不換,網紅餐廳非必要不去,直播帶貨非必要不看。
窮人的錢不是賺出來的,是摳出來的。
第三是時間:
每天睡前問自己,今天做的哪三件事,能讓三年后的我感謝現在的自己?可能是學了一小時編程,可能是談成一個客戶,可能是忍住沒買溢價包包。
時間花在哪里,命就拴在哪里。
熬過戒斷期,財路自然開
戒斷多巴胺的前30天,比戒煙還難。你會煩躁、空虛、總覺得少了什么。這時候要記住,痛苦不是懲罰,是身體在排毒。
最后:
窮人吃不了自律的苦,富人吃不了平庸的苦。
真正的財富自由,是從戒掉“快樂自由”開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