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多名中國公民因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被捕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
這個在我國街邊小店隨處可見的“休閑食品”在當地卻被定義為
“致幻性”毒品。
作為中國檳榔產業中心的湖南省,該市監局就此回應:
需要等待國家部門給出相關規定,我們才能落實相關問題。
澳大利亞早將檳榔中的“檳榔堿”列為第四級毒品、處方箋用藥,禁止運輸。新加坡、阿聯酋和加拿大等國也禁止檳榔。
我們到處可見的水果加工“零食”為何被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禁售?
Why are the processed fruit "snacks" that we see everywhere banned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01
治病良藥or 惡魔的果實?
Cure or devil's fruit?
“綠玉嚼來風味別,紅潮登頰日華勻。心含湛露滋寒齒,色轉丹脂已上唇。”檳榔能入藥。” 一顆嚼嘴里,酥麻暈眩,惹人醉。
早在宋朝我們就有嚼檳榔的習慣,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從皇家貴族消遣的小食發展成平民百姓的零嘴,且被視為重要的中藥材。
《本草綱目》記載“檳榔治瀉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疬”。具有“殺蟲,破積,降氣行滯,行水化濕”的功效。
傳說湖南湘潭瘟疫,一高僧用檳榔來防止傳染病傳播,加上湖南天寒冷濕,咀嚼檳榔帶來的溫熱感,使這種奇異水果被越來越多人喜愛,該地也因此成為中國檳榔的消費中心。
湖南衛視某著名主持人曾直言,檳榔是湖南人的口香糖。
“恰檳榔不咯?”是湖南人之間套近乎的日常問話,出現在大小交際場合。吃檳榔在當地不僅僅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成為一種文化習俗。
“嚼就是味,發發汗去濕氣。嚼得青筋凸起,胸梗,發汗,頭暈,好醉人的。”湘潭的李先生描述嚼檳榔的舒爽。
這可能是堅果的天然生物堿釋放腎上腺素,一種類似“飄飄然”的欣快感,是底層勞動者和開長途車司機最愛的提神品,更是上至老下到小的日常零嘴。
2010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檳榔加工業中心湘潭市,近 60% 的居民咀嚼檳榔。
《紐約時報》曾寫道:“如果這座城市的居民在最熱的日子或最寒冷的夜晚看起來有點活潑,請檢查一下他們的嘴巴。那種薄荷味和爆裂聲來自男人、女人甚至兒童從早餐到睡前咀嚼的芬芳提神劑。”
不同于湖南人食用加工過的檳榔,寶島臺灣人可以吃到新鮮的檳榔果。
因檳榔市場競爭激烈,當地甚至衍生出一種“檳榔西施” 的文化:女孩在路邊靠擺弄姿色推銷檳榔為生。
《檳榔西施》劇照
不斷咀嚼,味道愈發濃厚,容易上癮。可謂是“日食檳榔口不空”,如香煙美酒一樣令人無法自拔。
一邊享受快感,一邊自掘墳墓,仿佛街上血跡般的檳榔汁,觸目驚心.....
經統計,湖南省的口腔癌患病率超出全國平均20倍。因嚼檳榔而患口腔癌的人數占全省16年總數的 85.53%!
一組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研究的數據表明,咀嚼檳榔將導致長沙累計有 10 萬口腔癌病例,整個湖南省累計超過 30 萬病例。
臺灣的口腔癌患者 80% 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作為檳榔第一大國的印度,目前該國的口腔癌發病率排在世界第一。
人口不到 700 萬的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超過一半人對檳榔上癮。每年超過 25000 人因口腔癌而死亡。
““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檳榔配酒永垂不朽”。”
他們抱著僥幸心理鋌而走險。
02
嚼出來的“癌癥”
6000 萬人的“隱形炸彈”
"Cancer" from chewing
The "invisible bomb" for 60 million people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絕對不吃檳榔。大半左臉被“割掉”的劉桑果悔不當初,口腔癌手術后,左眼壓迫性失明只剩下一張畸形扭曲的臉。
同對檳榔上癮的同鄉凌建軍也備受煎熬:右側下顎、牙床被切除,醫生還要從他身上切開一道 30 公分的血口,取出組織來填補。
胡某被查出舌癌,被割掉一半舌頭,味覺近乎喪失,張嘴就流口水。
普遍患者還會導致吞咽功能喪失、有的把大腿上的肉“補”到舌頭,甚至長出腿毛需要定期修剪!
再留下恐怖的傷疤,成為人群中的“怪物”。更多怵目驚心的患者圖片不適合一一展示,而這些都是湖南口腔醫生常要面對的猙獰畫面。
圖摘自知乎,作者:KINGSTAR
在 6000 萬的“檳榔帝國”里,這樣的受害者還有很多,即使有幸活著也失去了生活尊嚴和品質,有的忍受不了,選擇自盡。
全世界約有 10-20% 的人口咀嚼檳榔,檳榔因此成為僅次于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的第四大使用最廣泛的精神活性物質。
小小的檳榔果為何如此之毒?Why is the small betel nut so poisonous?
世界公認的一級致癌物
其實早在 2003 年,世衛組織就將檳榔列為一級致癌物,包括檳榔果、含煙草的檳榔嚼塊、不含煙草的檳榔嚼塊。
來源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在我們印象中劇毒的蘇丹紅不過是三級致癌物,檳榔竟和劇毒砒霜列為一級!
元兇之一就是檳榔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檳榔堿,2B 類致癌物。
癌變慘遭割臉、割舌!
咀嚼過程中,檳榔堿反復刺激灼傷口腔黏膜致纖維化誘發口腔癌!只能切除牙床、舌頭、臉龐被割裂保住生命且無法根治。
如口腔潰瘍久治不愈、口腔黏膜有白色及暗斑,應及時到醫院排查是否癌變。
面相變丑,牙齒變黑崩裂,嚼出“檳榔臉”!
檳榔的粗纖維對牙齒造成嚴重磨損,加上檳榔堿、石灰對牙周組織的刺激變黑變黃,大動作的咀嚼動作損害下頜關節,變成大腮幫子。
下頜運動喪失,無法說話!
一旦產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癥(OSF),患者不能吃刺激性食物,口腔內部有撕扯的痛感,無法張口。
經常、大量使用檳榔最終可能會導致:
- 牙齒和牙齦變色,有時會變成紅褐色
- 口腔潰瘍和牙齦疾病
- 口腔癌或粘膜下纖維化(癌前病變)
- 胃潰瘍、胃穿孔
- 上癮
- 腎臟疾病、胸痛、心跳異常、低血壓、氣短和呼吸急促、
- 檳榔+ 煙草:大大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
服用檳榔與其他藥物(包括非處方藥或處方藥)也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健康風險。
相比新鮮的檳榔果,加入石灰的檳榔食品致癌風險更高。
我國大約有超過 6000 萬人嚼檳榔,而 60% 的口腔癌患者,都與嚼檳榔有關。口腔癌中晚期治愈率僅有30%左右。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副研究員鐘凱比喻說:
嚼檳榔就像輪盤賭。Chewing betel nut is like a roulette wheel.
輪盤賭是一種賭博游戲,在左輪手槍的六個彈槽中放入一顆或多顆子彈,任意旋轉之后,關上轉輪。游戲的參加者輪流把手槍對著自己的頭,扣動板機,中槍者退出。
讓人冒著生命危險的零嘴,你還敢吃嗎?
在同樣對檳榔上癮的臺灣,從 1997 年開始,將每年的 12 月 3 日定為“檳榔防治日”。隨地吐檳榔汁也會受到罰款。
1996 年,廈門徹底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
2017 年,我國監管機構正式將檳榔堿列為致癌物。
由于口腔癌不是我國常見癌癥,相關科普較少,人們了解程度不高。
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長期嚼檳榔影響口腔健康,并針對有嚼檳榔習慣的地區,重點開展口腔健康宣傳和檢查。
03
“他們正把癌癥賣給你”
"They're selling cancer to you."
“如果有 100% 的利潤,資本家們會鋌而走險;如果有 200% 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 300% 的利潤,那么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檳榔屬于中度上癮品的定義、檳榔有藥品地位,但食品地位尚不明確,這些都讓商家有機會拓展它的市場空間。根據新京報近期報道,湖南、海南想通過立法將檳榔納入“地方特色”。
即使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性為一級致癌物、但加工的檳榔食品安全標準仍然模糊。
印度的檳榔包裝上會配有類似香煙的警示圖片,而我國的包裝則像一款休閑零食。
早年間還盛行打著“提神醒腦” 的字眼吸引消費者,現如今迫于規范在底部標注提醒,但很多都不明顯。
有的甚至打著擦邊球捆綁枸杞、木糖醇、益生菌,偽裝成養生小零食弱化檳榔的有害印象。
加上之前電視廣告的轟炸和名人背書,無孔不入的宣傳試圖營銷成一種時尚的網紅食品。
輿論壓力下,2019 年,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叫停湖南所有檳榔生產企業在國內全部廣告宣傳。
然而不久后又卷土重來,冠名多個網絡綜藝試圖瞄準年輕一代。
面對越來越多網友的質疑,目前該節目官博已刪除檳榔相關推送。
備受好評的《掃黑風暴》也出現嚼檳榔的鏡頭。
甚至疫情期間還流傳檳榔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不少商家想借機宣傳檳榔的好處。
其實《方案》中的檳榔要和其他藥材一起才能發揮正面作用。
致癌陰影下的檳榔市場依舊屹立不倒,甚至出現“內卷”:
不少檳榔品牌利用兌獎活動刺激消費,加速消費者對檳榔的上癮和依賴。
這種曾經只流行于湖南、海南等南方地區的檳榔食品,如今幾乎遍布中國各城市小店甚至一些學校周邊都有售賣,危害不可小覷。
2021 年 3 月,廣州市媒體、戶外廣告停發檳榔廣告。8 月,廣州戶外全面叫停檳榔廣告,但并沒有禁檳榔的生產銷售與食用。
中國經濟網網評指出:管控檳榔廣告發布進而呼吁推進立法是減少減緩食用檳榔的方法之一。
但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并沒有像嚴控煙草廣告一樣約束檳榔廣告。
明知有害的檳榔,為什么可以任由它野蠻生長?
04
割舍不掉的“千億蛋糕”
The "hundred billion dollar cake"
that cannot be cut off
廣告營銷的效果立竿見影!線下隨處可見的檳榔小店和線上電商的借勢。
據數據顯示,“檳榔成品在國內的消費人口已超過 6000 萬人,銷量每年20% 增長速度。”
目前,全國檳榔產業年產值達到 400 億元。其中,湖南占了四分之三,年產值達 300 億元,納稅上億。作為中國檳榔最大生產地的海南, 2020 年檳榔營收至少 200 億元。
這儼然和煙草一樣,是一塊“香餑餑”,背后牽涉著上千億的產業利益。
檳榔問題已不僅僅是食品安全問題,更是復雜的經濟問題。
檳榔完整的產業鏈背后是成千上萬人的就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支柱。
中國第一位發現口腔癌與檳榔有關的湖南省口腔醫學會會長、中南大學口腔癌前病變研究所所長——翦新春曾遭到死亡威脅。
對此他表示,“很能理解,畢竟那么大塊蛋糕被我動了。”
巴布新幾內亞曾要求首都全面禁止檳榔,卻遭到窮人抗議。他們指責政府不顧百姓的生計。
在他們眼里,檳榔不是死神而是財神。
另一方面。提取致癌物的精細加工成本巨大,企業沒有相關的技術支持。
歷史飲食世俗的深遠影響以及各方利益裹挾下,立法之路舉步維艱。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華
龐大的口腔癌患者基數,將會造成超過 2000 億元的醫療負擔。
景氣中國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姚景源認為:“與檳榔對人的危害相比,400 億產值存在產生的益處不大,即便對于湖南,這個產值也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產業。
人民至上,健康第一,何去何從,我相信經此一事后,地方政府和企業應該做個了斷了。”
是否像煙草一樣征收重稅、全面禁止廣告、甚至包裝上印有爛臉的警示圖片?
“檳榔禁令”的那天我們會等到嗎?在國家正式公布舉措之前,對于個體來說,我們能做的就是拒絕食用檳榔、把真相告訴更多人!
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珍愛生命,不要把自己逼入危險境地。
對于國家而言,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基石。
立法規范勢在必行。是時候從檳榔的快感和醉夢中清醒過來了!
一篇文章的力量很小也可以很大。
點個“在看”+分享,警醒更多人!
遠離惡魔果實,莫把生命當兒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