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袁長兵、王飛虎
寫在前面
初春,海拔4000多米的西北高原上,“山河”樂隊開啟了新一年的演奏。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支樂隊,看一看他們的故事,聽一聽高原官兵的強軍“樂章”。
堅定地走下去就會有路
蜿蜒的喀拉喀什河帶著山巔的冰凌順流而下,拍打著河床內矗立的光纜桿。河畔,賽圖拉的紅柳悄悄冒了芽,陽光透過玻璃,灑在中士何坤臉頰。
戍守高原九載,值勤賦能他不分晝夜,外出搶修他沖鋒在前。然而,最難以克服的是內心的孤寂和對未來的迷茫。
那年,單位調整改革,院子里來了位頗有才藝的工程師杜錦濤。一次送老兵茶話會上,杜錦濤的一首原創歌曲《山河》唱到了官兵心坎里。之后,何坤像是找到了一束光,常常跟著杜錦濤學吉他伴唱。
歌聲傳到營部,教導員建議他們組建一支樂隊。就這樣,何坤成了吉他手,光纜維護員王志豪成了鼓手,司務長成坤成了鍵盤手,下士孔慶世成了貝斯手。
倉庫板房響起青春樂章
建設初期,樂隊無樂器、無場地、無技術,自謔為“三無樂隊”。“我們取個什么名字好呢?”大家絞盡腦汁。“就叫山河樂隊吧”,年輕的鼓手望著窗外說,這一句,也說到了大家的心里。
然而,大家只有一把自購的吉他和低音炮,杜錦濤看出了眼前的窘迫,勉勵大家:“你們只管干好本職,其他的我來想辦法”。
后來,旅領導了解這件事,大力支持,一批樂器跨越千里送到4000米的賽圖拉,大家心里樂開了花。
他們白天努力工作,晚上自發來到板房練習。高原的夜清冷,繁星也格外耀眼。弦樂聲、討論聲、笑聲混在一起,青春的樂章穿過板房飄向遠方。
昆侖之巔有支山河樂隊
賽圖拉的軍人最愛唱自己的歌。多年來,官兵們堅守喀喇昆侖高原,烈日在他們臉上留下了高原紅,風在手上刻下了褶皺,收獲的是一面面鮮艷的錦旗。
何坤是樂隊的主唱,也充滿著想法和創意,在他的提議下,第一首記錄官兵工作的原創歌曲《巡線路上》誕生了。
年輕的戰士孔慶世是樂隊最小的成員,在賽圖拉的3年,他收獲滿滿。“剛來時候一心想離開,后來干著干著就愛上這里了”。
近些年,在旅隊的關心支持下,訓練場建起來了,會議室敞亮了,官兵有了集休閑、娛樂、健身一體的綜合性陽光房,樂隊也搬出倉庫,走進創作室,成為營區一張閃亮的名片。
隊長杜錦濤伏案創作,質樸的歌詞里都是官兵奮斗的底色。《賽圖拉的三號院》《守衛昆侖》《熱血邊關》等20余首原創歌曲相繼而出。
在八一、國慶等節日活動上,樂隊總能帶來最具特色的演唱。歌聲飄出營院,飄進醫療站、鎮政府等多家軍地單位。前不久,成坤前去軍糧站,維族小伙一眼認出:“山河樂隊,亞克西,亞克西!”
每年,單位文藝演出小分隊總會把服務帶進賽圖拉,樂隊把高原官兵的心意錄制成視頻。小分隊一路而上,把歌聲帶去更高更遠的地方……
主 編 |陳一凡
編 審 |張少波
編 輯 |王石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