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辰儲能)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申請主板IPO。
海辰儲能的崛起與其創始團隊的“寧德系”基因密不可分。公司創始人吳祖鈺曾是寧德時代核心工程師,主導多項動力電池專利研發,并于2018年入選寧德時代股權激勵名單。
在2019年行業低谷期,吳祖鈺離任,并帶領多名寧德時代前員工創立海辰儲能,專注儲能賽道。核心團隊中,執行董事中3人來自寧德時代(吳祖鈺、易梓琦、龐文杰),負責技術方面;聯合創始人王鵬程負責資本運作和戰略整合,形成了“技術+資本”的雙輪驅動模式。
然而,有著寧德系的背景卻也有法律風險。2023年,寧德時代以違反競業協議為由起訴吳祖鈺及員工張敏,吳祖鈺因違反競業協議支付100萬元違約金。盡管海辰儲能強調“只做儲能電池”,但其技術路線與寧德時代高度同源,未來可能面臨知識產權糾紛。
1、從虧損到盈利的“驚險一躍”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海辰儲能營收分別為36.15億、102.02億、129.1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89%,2024年凈利潤2.88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而海辰儲能盈利改善依賴海外高毛利訂單。海辰儲能儲能系統毛利率33.7%(電池僅9%),拉動整體毛利率從11.3%升至17.9%。2024年也是海外市場爆發的一年,海辰儲能海外收入占比從0%躍升至28.6%,海外業務貢獻37億元收入,成為利潤核心,毛利率達42.3%,遠超國內的8.1%。
然海辰儲能國內的業務還是依賴補貼,2024年政府補貼達4.14億元,占海辰儲能凈利潤143%。若剔除補貼,經調整海辰儲能凈利潤僅為3.18億元,凈利率不足3%,顯著低于寧德時代儲能業務18%的毛利率。
這幾年,海辰儲能的規模化降本成效顯著,單Wh制造成本從0.68元降至0.52元,但研發費用率從5.45%降至4.1%,低于寧德時代(5.14%)。尤其是是鈉離子電池研發投入不足,量產進度落后于寧德時代。
海辰儲能的負債率也較高。資產負債率73.1%,銀行借款余額99.83億元,短期債務覆蓋缺口達46億元。然而,公司2024年經營性現金流8.3億元,但未來三年擴產需投入超200億元,資金缺口巨大。這也是海辰儲能不得不選擇IPO的原因之一吧。
成立之初,海辰儲能為了避免與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直接競爭,聚焦儲能賽道,以大容量電池定義行業標準。
2019年國內電網側儲能政策收緊,行業陷入低迷。吳祖鈺卻預判碳中和將催生萬億級儲能市場,以“反共識”策略逆勢入場。
2019年,海辰儲能推出280Ah儲能專用電池,較行業主流產品(120-180Ah)提升能量密度30%,度電成本降低25%。2023年,推出1175Ah長時儲能電池,攻克溫控與壽命難題,適配4小時以上儲能場景。2024年推出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超2萬次,適用于極端環境,成本較鋰電低20%。這種技術策略使其成為全球唯一專注儲能領域的GWh級企業。
2、產能狂飆與全球化布局
海辰儲能以激進擴產策略迅速躋身全球前三。在國內,廈門(31.9GWh)、重慶(17.9GWh)、山東菏澤(規劃50GWh)三大基地,2026年目標產能超100GWh;在海外,美國得州10GWh儲能系統工廠2025年投產,規避IRA法案限制。
海辰儲能產能擴張,但它的產能利用率卻在不斷滑坡。廈門基地產能利用率從99%降至72.1%,重慶基地從88.4%降至73.3%。2026年計劃超100GWh,但2024年全球需求僅480GWh,行業產能過剩率40%。
并且,因為近兩年儲能行業價格戰,導致海辰儲能產品毛利率不斷下降,儲能電池均價從0.8元/Wh暴跌至0.3元/Wh,毛利率從10.7%降至9%,國內價格戰加劇產能過剩風險。
此外,哪怕海辰儲能在美國得州布局了工廠投產,如今電池仍需從中國進口。尤其是近期國際環境下,海外毛利率可能急速下降。
而在背后,行業價格戰下,國內儲能電池進入“0.3元/Wh時代”,寧德時代已量產循環12000次電芯,海辰儲能最高僅8000次。此外,海辰儲能若鈉離子電池商業化不及預期,現有產線可能淪為沉沒成本。
海辰儲能的現金流危機已經不斷凸顯。海辰儲能貿易應收款項從6.47億飆升至89.83億,占營收69.48%(寧德時代僅17.72%),信貸撥備6.61億元暴露客戶信用風險。且對于下游客戶的賬期寬松,導致公司經營壓力。
截止到上市前,海辰儲能的投資方多達十多家,既有國資基金,也有上市公司以及VC/PE的風險投資。
如今,峰和資本持股4.84%、朝希資本持股3.72%、農銀國際3.31%、眾遠新能源3.01%、經緯創投2.67%,這也是海辰儲能目前前五大外部股東。
3、儲能“三國殺”的終局
在2024年,全球儲能電池市占率上,寧德時代35%、億緯鋰能13%、海辰儲能11%。
但是,寧德時代如今也選擇赴港上市,計劃繼續募資加碼儲能;而比亞迪計劃分拆儲能業務,目標新增20GWh產能;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如今也在自建儲能超級工廠,計劃形成獨立的儲能體系。
那么,這樣的環境下,海辰儲能如何突圍呢?
海辰儲能的崛起,折射出中國企業在全球能源革命中的激進與韌性。創始人吳祖鈺以“反周期”膽識,在巨頭夾縫中撕開市場缺口,但狂歡背后暗藏殺機:價格戰、技術迭代、地緣風險如同三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海辰儲能的港股IPO之旅,不僅是企業命運的轉折點,更是中國儲能產業全球化競爭力的試金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