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5系,曾是多少中產心中的“白月光”。
可惜,其高貴的價格一度讓愛車人士望而卻步。
如今,曾高懸于豪華車云端的寶馬5系,以跌破29萬的歷史冰點價掀起巨浪。
是的,新能源大勢下,寶馬也不再端著了,5系祭出29萬的“白菜價”。
結果卻是,以前買不起寶馬,現在看不上寶馬。
當雙腎格柵阻隔的不再是價格門檻,當紳士座駕褪去三分傲氣,這場由新能源沖擊、庫存壓力與市場廝殺催生的車市風暴,正將無數中產的寶馬夢照進現實。
圓夢還是持幣觀望?竟然成了他們一時間最頭疼的難題。
也許,答案就藏在理性與欲望的天平之間。
01
隨著車企價格戰的持續醞釀,越來越多的合資車企開始了一口價模式,這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撿漏,而要說近期哪輛車的一口價最為驚人,那就是寶馬5系了。
近日傳來一則令人矚目的消息,在汽車的江湖里,向來高高在上的寶馬5系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至凡間,其終端價格降至“歷史冰點”。
曾經讓眾多車迷只能在夢中擁有的它,如今竟出現價格跌破29萬的驚人情況,最便宜的525Li M運動套裝車型,裸車底價低至29.3萬元。
“這個價格還可以往下繼續談,我可以去申請,現在的現車很多。”寶馬銷售謙卑的令人難以置信。
要知道,寶馬525Li M運動套裝的指導價是43.99萬元,這相當于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一。
之前,以運動和操控性能著稱的寶馬,其車型通常被視為成功人士的座駕,中產有了寶馬的加持,往往都被賦予了“老總”的身價。
更別說,寶馬5系曾是多少中產心目中的“白月光”啊。結果29萬就能開回家,這得刺痛多少“中產玩家”!
在100多年的汽車發展史中,寶馬5系宛如一顆璀璨的明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自1972 年首次亮相以來,寶馬5系就憑借其卓越的駕駛性能、豪華的配置和領先的科技,開創了“運動豪華”的全新理念,在全球豪華車市場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豪華中大型轎車領域的經典標桿,銷量常年位居豪華轎車銷量前三。
歷經七代車型的不斷演進,寶馬5系一直保持著寶馬汽車顏值的巔峰之作,在外觀設計上不僅能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的審美需求,配置上也堪稱豪華。有車友甚至調侃道,寶馬5系就是一個移動的“豪華宮殿”。
02
過去,寶馬5系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和追求,它是成功和地位的象征。
不少人奮斗了大半輩子,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能夠擁有一輛寶馬5系,開著它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成就。
可現在,29萬的價格,徹底抹黑了中產心中的“白月光”。
也許這些人心中是這樣想的,你可以高高在上,但不容許你為銷量而“卑躬屈膝”,自降身價。
曾經高高在上的寶馬5系,如今也遭遇了價格大跳水的命運。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如今的汽車市場,猶如一場硝煙彌漫的戰場,競爭異常慘烈。
4月初,福特縱橫針對全新福特領睿、領裕插電混動SUV推出“一口價”政策,最高優惠幅度3.7萬元。緊接著,上汽名爵MG7推出全國限時一口價——10.99萬元起,“B級轎跑,第一次進入十萬級。”
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51款車型降價。其中1月份有7款車型降價,2月份有21款車型降價,3月份降價車型數量23款。
3月,新能源車促銷逐步達到11.5%的高位;豪華車的促銷更是達到26.1%的高位,較同期增加4.7個百分點。
4月,寶馬5系直接摔盤子了,這讓剛剛降溫的降價潮卻又再次升溫,大有卷土重來的趨勢。
這也不能怪寶馬不講“武德”,實在是壓力太大了,BBA間相互博弈,不斷推陳出新,國產新能源汽車紛紛殺入中高端市場,更豪華、更享受、更具有性價比,占領了更多用戶的心智。
究其根本,新能源車能滿足新時代車主的更多需求外,消費者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
現在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他們在購車時不再僅僅看重品牌的光環,更注重汽車的性價比。
03
那么,曾經的“白月光”變成“灰姑娘”,是機會還是風險呢?
其實,寶馬5系降價,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花較少的錢買到更高品質的汽車,性價比大大提高。可對品牌和經銷商來說,這是一個坎。要么提振銷量,用規模平衡利潤;要么品牌降調,越做越差。
總之,寶馬5系跌到“歷史冰點”這件事,猶如一把雙刃劍,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存在著一定的憂慮。
長期持久的“價格戰”,一方面讓傳統豪車被迫放低姿態、大幅降價;另一方面,亦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了直接沖擊。
北汽藍谷表示,(虧損擴大)主要原因包括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戰升級擠壓利潤空間等;上汽集團稱,因燃油車市場下滑、價格戰持續升級,公司銷售收入減少,毛利下降。
業界普遍認為,盡管進入2025年后新車市場“價格戰”熱度已相對趨于降溫,但新能源車、豪華車的促銷力度仍處于持續上揚中。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季度中國車市“開門紅”,各品牌季度銷量火熱。
造車新勢力率先曬出一季度銷量戰績,零跑汽車、小鵬汽車屢創月交付新高,同比增速“狂飆”翻倍;傳統車企也普遍迎來正增長,比亞迪季度銷量首破百萬量,自主品牌發展和新能源的發展水平成為決定傳統車企勝負的關鍵。
今年第一季度,長安和比亞迪掀起智駕平權,吉利發布“千里浩瀚”智駕方案,奇瑞推出獵鷹智駕智能化方案,多家主機廠亮出智能化底牌,行業內把智駕價格打到6萬元以下;車市“價格戰”看似降溫,但智駕已從中高端專屬向下沉市場普及,智駕平權與技術降本的博弈之間,留給車企的考核又多了關鍵一環,“價格戰”仍在以另一種方式在智能汽車市場中延續。
所以說,不是急需的話,可以讓車企的優惠先跑一會兒!
04
值得一提的是,還能賣的寶馬5系,在關稅大棒面前實在是不值一提!
特朗普的一意孤行地揮舞“關稅大棒”,致使“對等關稅”成了清明前后全球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其嚴重程度遠遠超過股票市場已經消化的程度。
其中,針對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征收關稅的舉措,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汽車產業中引發了劇烈震蕩。
多家全球性汽車制造商都宣布了應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措施:
比如,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Stellantis將削減其在美國五家工廠的員工數量,并且將暫停運營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裝配線;福特汽車宣布了一系列車型的降價優惠活動;通用汽車計劃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增加皮卡的產量,并縮小在墨西哥的生產規模;日產汽車將取消其在美國的減產計劃;德國奧迪汽車公司決定暫停向美國經銷商交付新車;梅賽德斯-奔馳計劃調整美國市場車型結構;英國汽車制造商捷豹路虎公司宣布暫停向美國出口整車;法拉利宣布在美國漲價10%;大眾汽車計劃在運往美國的汽車標價中增加進口費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全心助力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的“第一兄弟”馬斯克,也在特朗普“關稅大棒”下“受傷頗深”。
首先,特斯拉在美國制造并銷售的汽車含有25%—40%的國外零部件,直接向中國進口鋰電池、鋰電池材料、壓鑄件、內飾件等核心汽車零部件就占整車成本的35%—40%,這是一個巨大的成本增加;其次,還重創了其正在培育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Optimus機器人項目依賴中國的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部件。
更別說,股價大跌之下,馬斯克身價縮水超萬億元,“兄弟反目”直接要求撤銷對等關稅。
這幾天,美股市值縮水超500000億元,一眾科技巨頭都跌懵了,無不抱怨新的關稅政策。
更嚴重的是,美國消費者不僅要為汽車漲價買單,還要為手機、運動用品等產品漲價買單。
“殺敵未見成效,自損家業過萬。”
一個錯誤的決定,致使美國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自殘傷口”。
特朗普執政百日的“試卷”馬上要上交了,目前還沒有能拿分的答案,甚至還有“扣分”的可能,冒險試試“關稅大題”,結果差點被“驅逐出考場”。
然后我們看到,特朗普慫了,宣布暫停對超過75個國家征收關稅90天。沒信心應對全世界的反制,就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
可是,你要記住,與世界為敵者,終會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