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行業在近些年的發展態勢備受矚目。若想深入洞察其發展軌跡,不妨從美國幾大電信運營商的財報、利潤數據入手,并將其與員工數量進行參照分析,這其中蘊含的關聯十分值得探究。
Fierce對美國八大無線及有線運營商進行深入分析,試圖為我們揭開背后的奧秘。數據顯示,在2023年至2024年期間,除AlticeUSA和T-Mobile外,其余六家運營商的員工數量均呈下降趨勢。AT&T的員工減少數量最為顯著,達到9000人;Charter削減了6600人;Verizon減少5800人;Comcast的員工數降低4000人;而Frontier相對減少幅度較小,僅減少幾百人。
回顧AT&T的員工數量變化歷程,2019年其員工總數為247800人,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減少約17000人;2021年,再度削減約30000人;到2022年,員工數降至160700人;至2024年,進一步下滑至140990人。
T-Mobile的數量變化則截然不同。從2019年至2020年,其員工數從53000人迅速增長至75000人,在此之后基本維持穩定,2024年約為70000人。
將2024年與2019年的數據進行對比,更能直觀地看出各運營商員工數量的變化幅度。AT&T員工數減少了約10萬,Verizon減少約3.5萬,Frontier減少約5.7萬,T-Mobile則增加約1.7萬,其余幾家運營商的變化幅度相對較小。
從整體來看,2019年年末八大企業的員工總數為766300人,而到2024年年底,這一數字降至624690人,減少約14萬。數據變化的背后,反映出電信行業在多種因素(比如市場競爭、技術革新、業務調整、收購、重組)影響下的發展態勢,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挖掘與思考。
員工減少與業績無直接關系
有趣的是,從數據呈現的結果看,員工數量的減少與企業營收之間似乎難以建立起直接關聯。在這八大企業中,有五家企業的營收呈現出持續增長態勢,而AT&T、AlticeUSA和Frontier這三家企業的營收出現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Frontier還經歷了破產危機。
若將目光聚焦于員工數量與利潤的關系,那更是充滿不確定性,顯得撲朔迷離。從數據上看,企業利潤的波動幅度較大,時而大幅上升,時而大幅下降,而員工數量卻始終呈下降趨勢,二者之間并未展現出明顯的同向或反向關聯。
AvidThink創始人RoyChua指出,員工數量與營收、利潤之間并不存在簡單直接的聯系,這主要是因為每家企業都具有獨特性,在資本支出、運營支出、研發支出以及員工效率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這些因素都是評估企業運營狀況時相當關鍵的考量點。
倘若員工數量的減少與財務業績并無直接關聯,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發揮作用呢?或許效率才是關鍵。RoyChua認為,人力成本屬于資本支出的一部分,運營商有可能期望通過削減員工數量來提升企業的利潤率。
MoffettNathanson公司高管NickDelDeo則從更長遠的視角進行分析,認為營收利潤壓力、技術進步(如當下自動化浪潮的推動)、網絡優化(使得維護人員需求減少)以及數字化發展(導致實體業務減少,部分業務選擇外包)等因素,共同促使了員工數量的減少。
美國通信工人聯合會高管NellGeiser提到,運營商和ISP削減大量職位,并將工作外包給合同商。在過去10年中,有線通信技術人員和呼叫中心工作人員的數量大幅減少,減少比例在30%-60%之間;在無線領域,零售員工數量也經歷了類似幅度的削減。
DelDeo進一步補充道:“與此同時,諸如收購和剝離之類的企業舉措——通常這些舉措會伴隨著重組計劃——可能會使企業數據在特定時間段內出現顯著變化。”他認為,企業為了順應市場需求,總是不斷地重新配置資源。例如,在話務領域,如果有100個工作崗位實現自動化,或許可以安排20人轉崗從事其他工作(如手機銷售),但總體而言仍會減少80個崗位。
自動化與AI影響巨大
無論如何,對效率的不懈追求始終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目標,貫穿于企業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部分分析師明確指出,運營商所實施的一系列舉措,從業務模式調整到技術應用革新,最終都會導致員工數量減少,而AI與自動化技術的廣泛引入在這一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尤為顯著。
Recon Analytics首席分析師Roger Entner認為:“企業往往會竭盡全力提升自身運營效率,然而,更高的效率意味著所需的員工數量會相應減少。當下5G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動化技術的深度應用,而自動化的推進必然會致使員工數量下降,并且這種減少主要集中在業務運營層面。”
饒有趣味的是,美國電信行業目前普遍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困境,特別是在建設和技術部門這一問題尤為突出。無論運營商主觀上是否愿意承認,AI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正在逐步取代部分員工的工作崗位,這一趨勢已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現實。
TD Cowen分析師Gregory Williams指出,自動化是企業降低成本(員工數量減少)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還能對用戶體驗進行優化。就目前而言,AI在電信客服領域的普及程度超乎大多數人的想象,它們通常以聊天機器人、自主網絡監控等形式存在,正在悄然改變著電信服務模式。
截至目前,雖然AI大規模替代人力的情況尚未全面爆發,但部分美國運營商已然將客服、現場工作外包。Roger Entner稱,在美國,高達70%的光纖鋪設工作屬于土建工作,而這些工作已全部外包出去。這一現象暗示著,在成本控制與業務優化的驅動下,運營商正在積極尋求更具效率的運營方式。
若Roy Chua的預測成真,隨著超級AI乃至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崛起,美國電信業的裁員潮恐將延續,就業形勢或持續惡化。盡管運營商屢屢強調AI只是輔助人力的增效工具,而非替代方案,但在Chua看來,這番說辭不過是粉飾現實的“安慰劑”。畢竟,削減成本本就是電信運營商的一貫訴求,若技術發展賦予其裁員的能力,又怎會輕易放棄這一降本利器?(小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