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索朗旦加表演川劇變臉。記者 平措諾吉 常川 攝
近日,一段藏族兒童索朗旦加表演川劇變臉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引發廣泛關注。視頻里,年僅7歲的索朗旦加用稚嫩的雙手和靈動的表演,將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索朗旦加來自那曲,4歲時迷上了《三國演義》的故事。5歲那年,他在成都錦里的一家茶館里第一次接觸到川劇變臉表演。舞臺上,演員一轉身、一甩袖,瞬間變幻的臉譜仿佛讓書中的人物“活”了起來。那一刻,索朗旦加被深深震撼,接連看了兩場演出,臨走時仍意猶未盡。
回到家后,他主動向母親央金卓嘎提出想要學習川劇變臉,希望通過表演演繹自己心中的三國英雄。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央金卓嘎說道,“當他告訴我想要學習川劇變臉時,我感到非常欣慰。作為母親,我希望盡我所能支持他的夢想。”今年1月寒假期間,央金卓嘎帶著索朗旦加踏上了前往四川成都的追夢之旅。
學習的過程并不輕松。川劇變臉對動作的精準度要求極高,稍有不慎,面具可能卡住摘不下來,轉身時也可能因披風纏繞而摔倒。起初,央金卓嘎擔心孩子會因為困難而退縮,但索朗旦加卻表現出超乎年齡的堅持與認真。為了讓母親放心,他甚至主動要求不讓母親觀看訓練過程,以免她為自己的辛苦感到心疼。
一個月后,索朗旦加便登上了夢想的舞臺。舞臺上的他毫不怯場,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儼然成為一名川劇變臉的小小傳承者。“第一次看他上臺表演,我既緊張又震撼。”央金卓嘎回憶道,“看著孩子在舞臺上盡情享受表演,我感到無比驚喜。”
在學習川劇變臉的過程中,索朗旦加不僅掌握了技藝,更在汗水與堅持中收獲了自信與熱愛。戴著比自己的臉大兩倍的臉譜,他在一次次甩披風、變臉的練習中,將文化的力量深深融入心底。央金卓嘎說:“有些傳承不需要說教,文化自然會住進孩子的心里。”
除了川劇變臉,索朗旦加的興趣愛好廣泛。他是小區鍋莊的領舞者,是藏文書法比賽的獲獎者,也是各類文藝演出的熱衷者。明年寒假,他計劃再次去四川,學習更多戲劇表演技巧。
索朗旦加的故事并非個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00后”孩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了奇妙的共鳴。從川劇變臉到西藏少兒舞臺劇藏戲《頓月頓珠》的“小戲骨”,孩子們用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為戲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文化傳播帶來了新的靈感與活力。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記者 平措諾吉 常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